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9-09-10龚节彬
龚节彬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培育学生把握基础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必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达成这个目标,教师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励学生大胆思索,大胆探究,进而充分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才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除了要疏导学生把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学教学除了这些内容以外教师不能忽略的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才能已然成为个体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中创新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
1 转变教学理念。将创新意识培养深化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扭转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并激励学生大胆想、大胆探索,把自己的思维内容同班上同学分享,这样一来,首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导致比较压抑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进行大胆思考,并就思考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总之要疏导学生在细心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现自己的想法存在的许多不足,并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待问题,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形成全面的创新意识。
2 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进行恰当设计,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在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并提前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比方设置一个效果或悬念,大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不要急急忙忙地向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先大胆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这一进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才能。
3 课堂内容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
数学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社会中随处都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促成学生加深对数学常识的了解,并時时引导学生创新。比方在教按比例分配这节课的时候,老师把体育课上分球的环节拿来解释数学问题,老师一共有20个球,如今我要把你们分成男、女两组进行练习,应该怎样分球呢?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男女各10个球,但是他们接着会发现男女人数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分法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教师激励学生大胆说出本人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提议进行评定,促使学生对这个具体问题进行多次深入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展开自己的思维才能与创新认识。
4 多布置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造就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索,因而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备开放性质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对题目进行深入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讲,帮助学生发现本人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进而一直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溪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