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写,才能满足老师的阅卷期待?

2019-09-10徐飞

莫愁·小作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脉络意蕴芬芳

一个学生问:我的作文明明写得很切题,也很有深度,但得分总是很低。老师说我用词晦涩,生造词语,我怀疑老师根本没有读懂我的文章。

其实,一篇文章只有读者真正读进去了,才算完成它的价值。你在写作时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常常生造自己能理解的词语,因此尽管文章也有亮点,但因为不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导致分数不高。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得懂得读者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指读者由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形式和内容的一种潜在性、定向性的审美期待。期待视野是读者展开阅读的经验前提,简言之,在作文阅卷中,老师的大脑深处其实有着理想作文的模样。

阅卷老师期待看到眉目清朗的文章

除了整体感,人对秩序感也有一种喜爱。延伸到作文阅卷中,老师必然期待看到一篇眉目清朗、层次井然的文章。

文体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而脉络句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层次感,体现文章的结构。因此,写好脉络句意义重大。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文脉”。体现文章脉络的句子就叫脉络句。有体现整篇文章的脉络句,也有体现一个段落的脉络句。脉络句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脉络句和隐性脉络句。显性脉络句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句子,把这些句子摘出来,连接在一起,可以看出它们起着贯通全文或全段的作用。这些句子有的长,可能有几十个字;有的短,可能只有一两个字。在叙述性的文章中,脉络句交代时间的变化;在议论性的文章中,脉络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我们来看一篇议论文佳作,题目是《使物与物使》,脉络句如下:

(1)“君子使物”是合理的,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然而,当人们习惯于强调人是物的主人,而忽视了物对人的制约,忽视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便会陷于虚妄与不义之中了。

(3)君子使物与被物使并不矛盾,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在接受事物客观限制下的支配事物,不任意妄为、不毫无节制。

这三个脉络句有着严谨的逻辑关联,体现着“正—反—合”的内在结构。这三句拎起了全篇,使文章脉络清晰,富有层次美。

除了运用脉络句外,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多运用体现思维层次的关键词,“何谓”“然而当下”“究其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当然”“往深处想”“也许有人会说”……因为阅卷时间有限,老师们在实际作文阅卷时往往是“眼球打分”,思维往往慢于眼球,多出现这些关键词,提醒阅卷老师:你在思考。

阅卷老师期待看到文脉贯通的文章

老师在批阅作文时期待看到具有完整性的文章。这里的“完整性”,不仅指完篇且字數充足,还指形式上的完整感。

要体现形式上的完整感,有一种方法,就是以一物贯之。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物象、一个境头、一个细节等。八百多字的文章因为有一物贯之,会更添整体感。比如张丽钧的《精神灿烂》 一文,文章的首尾这样写:

“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

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张丽钧用“精神灿烂”四个字统摄全篇,文脉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因此,在整体构思时,我们应学会用一句话提振全篇,用一物贯串全文。

阅卷老师期待看到气质不俗的文章

我常说,作文分数是“比”出来的。阅卷老师在读到你的作文时,已读了不少同题作文。要让你的作文在一大堆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个性,给阅卷老师带来新鲜的感受。“期待视野”包含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懂得这三个层次的期待,在行文时可以有的放矢。

先说“文体期待”。虽说如今的高考作文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写的最多的仍是议论文。其实,议论性文体的种类很多,都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在文体选择时,不必一窝蜂地扑向最常见的文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字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再说“意象期待”。从阅读的终端来看,读者是通过文中的意象去反推作者情意。老师在评阅作文时,期待看到的是有文化气息或有生活气息的意象。

写作归根结底是表达的艺术。限于年龄、阅历等因素,阅卷老师并不特别期待看到多么深刻的思考,他们更看重的是你如何表达。有些佳作单看题目就不难发现考生的写作智慧,如《敦刻尔克的海滩》《海峡之外》《欧洲的最后一个男人》《浮士德的胜利》……这几篇文章分别运用了电影《赎罪》、小说《岛》《一九八四》、诗剧《浮士德》中的相关形象,体现了浓浓的文化味。

除积累有文化气息的意象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生活化意象的关注与积累。诗人里尔克在《布里格随笔》中倡导文学艺术家们养成观察具体人物或事物的习惯,甚至要留心鸟怎么飞翔,清晨小花开放的姿态;注意不期而遇的邂逅,亲人之间正在到来与逼近的离别;看海的黎明和闪动繁星的天空底下的夜;记住产妇临盆时痛苦的叫唤,以及窗外传来的突如其来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我们就能积累丰富的日常化意象。

最后说“意蕴期待”。好的文章往往有多重意蕴,如同多层景深一样,重重叠叠,让人迷恋沉醉。我们可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文章摇曳多姿。如2009年福建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芬芳》,写爷爷是老中医,经常磨药、熬药,“我”嫌弃这种味道,总是厌恶地躲避,而随着长大,逐渐发现中医里的深厚的文化,感受到爷爷的爱,于是不再躲避中药的味道。文章最后这样写:

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翩飞,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

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这也是一种芬芳”,不仅是中药味道的芬芳,还是中药文化的芬芳和爷爷爱的芬芳。文章写到这里,意蕴逐渐丰厚。

再比如有篇佳作《深入灵魂的热爱》,文末这样写:

后来的后来,三年未回陕西的现在,我渐渐明白,辣,绝不仅仅是陕西人对口腹之欲的追求,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不管他是沉稳内敛还是豪爽大气,都追求一种新,一种变,在日复一日规律的生活中寻找新的激情,哪怕是困难阻碍,他们也一定会以“热辣辣”的姿态迎难而上。藏在对辣热爱背后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辣,不仅是热辣辣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富有激情的人生态度。由食物到人生,意境深远,让人叹佩。

当然,我们提倡猜测老师的阅卷期待,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顺从老师的审美标准。如果在写作时一味想讨好老师,反而失去了自我,最终也不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理想的方式是,懂得教师的阅卷期待,但不刻意逢迎,而是保持本色,让一个活泼的或安静的、勇敢的或怯懦的“真我”在鲜活的文字中一一绽放。

徐飞:苏州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脉络意蕴芬芳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一路芬芳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檀香之爱
花开芬芳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浪漫的芬芳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