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社团活动的设置、实施与课程化
2019-09-10贺秀萍
贺秀萍
摘要:社团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实际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社团活动还能创新学校活动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文章从小学社团活动的设置、实施与课程化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社团活动;设置;实施;课程化
社团就是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协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是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社会的重要平台,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介质。社团活动可以创新学校课程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的重要特征是自发性和实践性,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相对较弱,怎样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升学校办文化学习的目的,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1 策划:以快乐为基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关乎人的生命质量,要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1.1 合理配置
社团不是较淡的第二课堂,更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的一门课程。它依照学生爱玩好动德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倡导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共同学习,是对学校已有基础性课程的补充。针对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应该尽可能多的开设运动游戏类、生活技能类、艺术审美类等学生热爱的社团。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教师特长,技能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资源都应在活动考虑范畴内。
1.2 快乐抉择
让校级社团带动年级社团,发展小型社团,鼓励学生独立成团,使社团数量更多更全面,多样化的选择是学生快乐的基础。也要积极开发适合男生学习、实践的社团、最大程度来满足不同性别的学生活动需求。依照年级、。校级两级的管理方式,每名学生都有校级和年级两次选择机会,在每个学期初期,学生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根据征求学生和家长的建议,意见,自然淘汰不受欢迎的社团,追加受大众喜欢的社团名额,甚至扩大班级,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
1.3 快乐同盟
教师做指导,社区做支撑,家长来协助,学生去执行,使教育资源最大化组成快乐同盟是社团注入长久生命力的支撑。学生能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能力结合,家长的职业特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社区资源与学校育人目标相联系,使教育主客体淡化,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社区这个教育共同体。如针对男生兴趣爱好可以配备棋类教师,开始“三国杀”社团,让学生在玩游戏同时,学习历史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奶油蛋糕,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开设“幸福烘焙”社团,让学生在完成蛋糕额同时感受到动手的喜悦,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家庭都是知识分子,学校可以聘请这些家长开设“孔子学社”知行合一,培养儒家学子。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施:植入文化成分
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活动是以快乐为核心的,但是快乐不应该只停留在情感方面,还应表现在活动的实施上,通过文化侵入使学生学有所得,体改学生文化素养。
2.1 制度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实行的规章制度,社团活动只有建立一套由学生自己研究遵守的公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社员在社长的带领下一起设计名片,商讨社团口号,制定社员的规章制度,研究社团活动,通过所有成员在活动中共同配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内部文化,对以后的社员产生影响。
2.2 合作文化
活动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团结协作,由于社团活动实践性强,它需要借助团结协作的力量开展活动。如体育类项目需要团队的配合,动手制作类的需要以强带弱。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会说呢过通过帮助他人完成任务,更加感受到自己在社团中的存在价值,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使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
2.3 休闲文化
学生零星生活需要舒适的空间,当代社会过于重视竞争,小学生更是以“不输在起跑线上”为由过早的推入人生竞赛上,小学生所有的活动哪怕是游玩都要求朝着某一个目标前进,具有娱乐性的休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他对性情的陶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团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在的环境,也为学生设计一段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法、快乐最重要的学校时光。让学生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且在社团活动中培养的艺术修养、生活情趣等或多或少的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成长、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培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特长谋未来,小学阶段承担的是学生素质养成阶段,是不可以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所擅长,使学生充满自信的笑容,社团活动将成为学生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柳.谈小學社团活动的设置、实施与课程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2).
[2] 陈德亮,胡晓,韦伟.社团活动课程化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祖国,2016(19).
[3] 陈旭.开展社团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8(01).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