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王中大丞祠见证“耿耿丹心”

2019-09-10赵盼盼

南风·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西乡文物民众

赵盼盼

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不可移动文物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不仅仅是保存历史遗迹以满足人们对昔日文化的怀念,追溯过去苍老的往事,更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延续我们的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使今天和今后世代都能触摸到传统文化“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昭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旂常。”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真理街和巡抚街交界处的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王大中丞祠,两侧阴刻着这样一副对联,讴歌时任广东巡抚为民请命的精神。王大中丞祠是深圳市唯一为纪念巡抚而修建的祠堂,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王来任为民请命的“耿耿丹心”让人铭记

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每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每一处名人故居、官府宅第、寺庙宫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造像壁画和墓、碑、塔、坊、 井、桥等文化遗存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

王大中丞祠是为纪念时任广东巡抚的王来任而修建的祠堂。据了解,清初,各地反清复明运动风起云涌,直接威胁清王朝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以台湾为据点,与清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清王朝为阻隔、削弱和消灭以郑成功为主的反清力量,切断给养,先后强制性地实行禁海、迁海政策。禁海令、迁海令的颁布对当时的新安县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大劫难。迁界影响最大的是民众,据史书记载,当时民众在清军逼迁的刀枪皮鞭之下,踏上颠沛流离的迁徙之路,迁徙过程中,民众不得不抛家舍业、饱受饥饿病痛的折磨,死亡者不计其数,卖儿卖女、自卖为奴婢者,随处可见。

面对迁海的种种弊端,目睹沿海边民迁界之苦的广东巡抚王来任采取“尸谏”的极端方式,冒死向康熙帝进《展界复乡疏》,为民众鼓与呼。他的举动最终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最终促使康熙皇帝认真反省迁海之举,在康熙七年派出官员勘查边界,康熙八年,准许迁民重归故里,新安县建制恢复。同年,王来任因操劳过度病卒。在王来任辞世后,新安人民感佩他为民请命的精神,为其建造了王大中丞祠。

王来任为民请命的“耿耿丹心”让老西乡一代代的群众感动和铭记。70岁的“老西乡人”黄泰昌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小时候就听长辈讲这段历史故事。退休后,黄泰昌义务守护这座庙宇,多年来,他坚持每天六点到丞祠开门通风,打扫卫生。黄泰昌回忆,多年来,这栋建筑经历着岁月的洗礼和变迁,民国时期,这里被用于办学校,解放后又被用于区公所、仓库、粮食加工厂等。但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它承载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

建筑艺术造诣深,历史文化价值不容小觑

不少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为了保护一道古代城墙、一座文物建筑、一片传统民居、一条历史街道,不惜代价地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加以保存修复,为的就是保留历史的记忆和城市的特色。王中大丞祠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西乡文明的纪念碑。它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妥善而有效的保护;它的文化价值又要求我们积极而合理地加以利用。

大中丞祠修建于清代晚期,坐北向南,三开间三进布局。门额匾阳刻“王大中丞祠”,两侧阴刻对联“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昭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旂常”。墀头砖雕精美,檐板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堂内木构梁架,雕花驼墩,有装饰性斗拱。天井两侧各设有一卷棚顶廊房。三堂均为硬山顶,两面坡,正、垂脊,前后都为博古脊,辘筒灰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此建筑在建筑格局、建筑工艺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参考意义。

王大中丞祠建筑装饰精美大气,特别是房檐下的挡雨雕花檐板雕刻的如意祥云、压胜拂尘、人物花草和鱼鸟飞虫等,生动、夸张、寓意深刻。手法之高超,虽历经三百年的风雨沧桑,仍然显露出雕刻精熟的神功,令人赞叹,是宝安现存的古建筑上想象丰富、构思巧妙、线条流畅、艺术造诣较深的不可多见的雕刻艺术精品。

文物保护作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动员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许多珍贵文物的第一发现者和第一时间保护者就是普通民众。如果民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没有采取基本的保护措施,它们可能无声无息地被破坏甚至毁灭。保护文物建筑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责任,而且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如果广大民众不珍视、不爱惜、不保护、不传承,王中大丞祠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还是要中断与消亡。

政府民众齐上阵,祠堂“长寿延年”

一座城市中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往往可以构成一部物化了的城市发展史,是城市灿烂文化的稀世物证和重要载体。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原来空的建筑,现在有了生命。历史和文物建筑就是不该供起来,让我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去感受和学习,真的很好。”王中大丞祠升级改造后,前来参观的市民张郑欢笑说。升级改造后的王大中丞祠模拟还原了当时巡抚王来任在公堂的场景,陈列了西乡明朝末年延续至今的一些重要历史记载和物件。通过参观游览,市民仿佛步入西乡近代历史人文画卷,瞻仰王來任的同时,也体会到勤政为民和传承回报感恩的民风。

不可移动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失而不可复得,让不可移动文物“长寿延年”,千秋万代熠熠生辉,关键靠保护。据悉,为了让该建筑焕发新的生命,近年来,西乡街道在加大对王大中丞祠修缮和维护的同时,加以合理利用,2011年,王大中丞祠修缮工程启动,并纳入街道“十大工程”项目,2014年12月,王大中丞祠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进一步挖掘丞祠历史文化内涵,将王大中丞祠升级改造为“一中心两基地”。据悉,西乡群众为了感恩王来任,自发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有物出物,建了祠堂,他们懂得感恩,这种精神值得弘扬下去。正是基于这种可贵的精神,王大中丞祠被定位为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勤政为民教育基地。

升级改造后的王大中丞祠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政府将这里作为教育基地,打开大门让群众亲近,正是学习了王来任“为民办实事”的精神。不可移动文物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做用。据了解,在宝安西乡老街,除了王大中丞祠,还有北帝古庙、绮云书室等一大批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未来,西乡街道将结合“一园三街五古建”,整合这个片区的历史人文资源,把老街片区打造成商旅与人文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西乡文物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西乡隆盛,最后的武士
覃才的诗
文物失窃
蕉城洋中镇:新技术助力“西乡”好农业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