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史料教学与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唐淑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唐淑芳

摘要:初中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学生虽然对历史有所了解,然而并没有掌握历史的本质含义。而史料教学如果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很好的对历史知识进行合理划分,对史料进行规划整理,将有效的史料知识讲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实质含义,全面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同时有利于严谨、科学的历史思维形成。因此,有必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将史料教学运用于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应该明白历史课程的真正目的,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有句古话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解历史的重要作用,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并没有重视其作用,更无法适应教学变革以及社会的需求,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史料教学,将其良好的利用到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史料教学在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中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要

我国的历史背景复杂、特殊,这就决定了我国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也比较复杂特殊,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为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发展等,其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接班人。这样的历史教学内容有很复杂的特点,不仅内容量大,而且要求很高甚至超越初中生的能力范围,实际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没有相应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对于教学内容已经提出了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史料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初中历史课堂需要史料教学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只是简单、直向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注意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效果不佳。因此,老师应当融入史料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躍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使其不仅学习到相关历史知识,还要对其理解并且有所思考。例如,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人名、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等,学生不仅会感到困难,而且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可以通过史料教学这种形式,就可以很好的将抽象物体变成具体、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还会对知识记忆更加准确和牢固。

(三)史料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迎合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于历史文化素养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不仅要学生从历史中可以有所借鉴,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史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史料来进行历史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还能够探索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很好的从史料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史料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人的认知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对于历史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先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够在思考和总结中形成抽象认识。而现今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还是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对历史知识的内涵有所掌握。史料教学就可以很好的改变此种情况,它可以很好的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在视觉以及听觉充分调动下,对历史事件有所了解掌握,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考,非常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史料教学的有效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分析、研究以及总结史料,进而可以在总结分析中找出相应的道理、规律,在不断启发中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运用史料教学于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正确选用历史史料

初中生对于历史知识处于刚刚接触的阶段,老师应该多些理性,对于历史史料的选取一定要正确合理,尽量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学生学习进度为基础,进而选取正确有效的史料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将历史学习的第一印象树立起来,进而为后期的历史教学奠定基础。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历史课堂变为应试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不仅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选取那些以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为主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知识的运用,将历史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教学效果不断变好。

(二)教学资源应该丰富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已经具备很强的历史认知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利用图文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知识的运用,应该突破教材这一范围,通过课外丰富的历史史料知识,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取相应的历史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很好的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史料知识内在的含义。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事前对历史结论有所接触,进而去思考结论来源于何处,激发他们思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比较和分析史料,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中对比、分析以及研究相关史料,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历史事件中有很多是类似的,只是年代不同而已,像土改就分为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等几个时期,老师可以对几次土改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为何同是土改所采用的方法却不一样,找出其本质差异。

(四)充分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唯物历史观

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对于历史教学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了解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还要对整体和局部的本质联系有所了解,认清历史和现今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观察中,去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全面的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使得自身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更加科学。

结论:

史料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是根据新课标改革提出来的,不仅是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1]苏惠青.授人以渔: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J].经营管理者,2008(13).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