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部审计中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

2019-09-10盛馨张丽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构建

盛馨 张丽

摘 要:容错纠错机制对于鼓励改革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内部审计视角下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容错纠错;构建

前言:容错纠错机制是目前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是指当干部因主动作为而出现过错或失误时,外部环境要有容忍、承受和纠正这类错误的制度机制。我国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一方面可以为改革创新者们提供制度保障,保护他们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避免其因为创新或认真履职而动辄得咎;另一方面可以为改革开放提供原生动力,因为容错纠错制度从本质上是为了鼓励大家大胆干事,努力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以便更好的为改革开放事业做贡献。

一、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

容错纠错机制的优点和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方面,随着从严治党的全面深入和展开,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误认为做事就可能发生错误,出错就意味着被查处问责。由于改革创新本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基本没有成熟规范的准则进行指导,这样就无法保证每一项改革或者创新都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站位不够高,对发现的问题喜欢就事论事,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缺乏对单位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的了解,提出的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其次,容错纠错机制的体制不够健全,错误类型划分与界定把握不准确。目前国内尚无体系完整的容错纠错机制来指导实践工作,大家往往能领会容错纠错的精神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很好的落到实处。如何界定错误类型和大小,如何把握容错纠错的范围及尺度,是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容错纠错不是对所有的错误都能容忍,它有自身的范围和限定。实践中,管的太严起不到鼓励创新的目的,管的太松又与决策追责制度相左,因此急需建立和完善容錯纠错机制,做到容错有界、纠错有道、惩治有据。

二、内审中容错纠错机制的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逐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体系,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要与财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合作,共同构建容错纠错机制体系,保护改革创新者的积极性,同时对违纪违规者进行惩处。

大体而言,容错纠错制度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⑴容错免责的前提条件和适用情形。容错纠错机制具有限制性,需要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适用。⑵容错纠错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即哪些错误可以容忍,哪些错误不能容忍。由于所有的行为在采取行动之前都要经过决策程序,因此容错纠错机制从本质上就是容许决策失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是规定负面清单,也就是列明不能容忍的决策失误类型,对负面清单内的决策失误需追究责任,而清单外的一般不予追究。⑶减少决策失误的方法路径。目前常用的是“事前评估、事中实验、事后跟踪”的方法。事前评估,就是严格遵守决策制定的程序,在选择决策前运用各种工具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尽量降低决策风险。事中实验,就是采取决策实验制度,对一些重大决策先在小范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决策采纳与否。事后跟踪,就是对决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评价决策是否达到期望目标,并根据结果对决策进行修正。

详细的容错免责规定可以让决策失误者从思想上深刻反省,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完善相关措施和行为,防止错误的蔓延和再次发生,达到吸取教训的效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审计工作。 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和风险审计为导向,严格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指引开展工作。一方面,科学安排审计计划,提升审计监督效果,合理区分发现的审计问题,整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风险分析以及意见建议,分层次做好纠错工作。另一方面,在审计底稿中完整反映相关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确保审计程序到位,重大事项无遗漏,问题原因分析透彻,责任界定清晰明了。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发现的审计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原因,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

(三)强化过程管控,促进审计自身转型。审计要发挥“防错误”和“促整改”的作用,切实将监督检查成果有效转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的良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跟踪审计,通过实施监管,及时揭露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缺陷和漏洞。突破传统财务审计的桎梏,将审计范围从财务收支活动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提升,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必须扩展,审计署在2018年的内审规定中要求内部审计从服务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建议,表明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监督和评价,更应该提供审计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站位,重新定位审计工作,做好传统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同时,内审人员从单位整体改革发展大局出发,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采取信息共享、整体联动的方式,建立审计大格局。

三、结语

在容错纠错机制体系的构建中,内审人员要把审计工作纳入单位整体统筹规划中,以辩证的观念看待单位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单位妥善处理好各重要事项之间的关系,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容错纠错难题多思考总结和探讨研究,为容错纠错机制进言献策。各业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也要积极沟共同防控,防止小问题升级为大问题,为容错纠错机制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促进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郎佩娟. 容错纠错机制的可能风险与管控路径[J]人民论坛,2016(4)

梁海燕. 内部审计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内部审计,2018(6)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构建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