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2019-09-10苏国纲雷金宏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转变互联网+

苏国纲 雷金宏

摘 要:伴随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工业化深入推进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显得日益迫切。这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大局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手段,更是农业经济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

关键词:“互联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时期,我国一直在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不断的转变和调整,由此促进农业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劳动力和金融制度、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阻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一直都没能研究出一种高效的发展方式。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今,我國历经了土改、家庭承包、农业合作运动三次全面土改,由此使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家庭联产承包就是一项农业经济的较大创新,有效的摆脱了经济模式的阻碍,使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的主要内涵,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结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新的领域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态。互联网+应该算是知识和技术创新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形态,是互联网思维深入实践的成果,其能够对移动互联网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发挥,使得互联网的创新技术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推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发展。在互联网+的背后,代表的是互联网与相关行业的链接,而且并非简单的叠加,可以通过创设全新的业态,营造出一种1+1>2的效果,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时代,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农业经济与现代化信息相结合,构建“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农业发展各要素,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信息化为农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依托“互联网+”农业,抓住这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从国家的宏观大局出发,旨在通过现代化的转型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新形势下构建“互联网+”农业形势,努力追随国际农业发展的步伐,抓住发展的机会建立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我国逐渐关注农业经济增长新态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坚定不移的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向纵深化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有效整合相关的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发展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业发展新平台,依托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经济转变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发现新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时主要追求的是高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化技术方法可以对农业功能进行大力开发,扩大农业产业链,同时还可拓展农业类别,对农业的分工实施详细的划分,通过对农业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全新农业经营体的合理培养、指引和发展,能够有效展现土地资源规模及集约的优势。对农产品供需结构实施优化,能够更加高效突出农业经济发展效益。

(二)发展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可以说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是农业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其不仅包括了精细化的智慧生产,还包括了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经营以及精准化服务。在管理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信息的高度整合,将其更好的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也可以利用云端网络技术,实现对于农资信息以及农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追本溯源,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经营方,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在经营方面,可以构建相应的农业电商平台,大陆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直销模式,提供专业化的网络营销平台,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在服务方面,通过互联网+,可以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将传统的家庭经营转化为定制服务,使得农业可以从标准化产业化模式转化为差异化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经济的增值效益。

(三)发展精细农业

从概念层面分析,精细农业是指在面对大田作物生产时,运用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以及空间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通过相应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找出小田的差异,结合区别化的农作方式,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就目前而言,我国想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精细农业,需要从发达国家汲取成功经验,将GPS、GIS和RS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配合智能化农业机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农业自身内在发展的背景下,迈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业经济不仅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而且已经具备了转变的政策、技术、资金等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鉴他者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方式转变路径。尽管“互联网+农业”大有前景,符合时代潮流,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不可冒进,切忌一哄而上,而一定要注意夯实转变的多元基础,尤其要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人才建设,否则每一个转变路径都会陷入断裂局面,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云飞.“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8.91.

[2]许金.“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市场,2017(26):73-74.

[3]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8(12):18-23.

作者简介:

苏国纲(1977-),男,甘肃武威人,农业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科技和行政管理工作。

雷金宏(1977-),男, 甘肃宁县人,助理农艺师、大专学历、农学专业、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销售、鲜食玉米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实施、农产品销售与品牌建设研究与实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等工作。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转变互联网+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