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9-09-10余琼孔令辉王炯贤
余琼 孔令辉 王炯贤
摘 要:研究某独立学院不同类别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改善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采用SCL-90量表,对某独立学院663名贫困生进行了调查,同时抽取了704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论:(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2)除恐怖和其他因子外,优秀贫困生与普通贫困生有显著性差异。(3)在躯体化、敌对、偏执等三个因子上,优秀贫困生与优秀非贫困生有显著性差异。(4)不同性别、年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通贫困生,且略优于优秀非贫困生,大一、大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8-003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大力推动了扶贫工作。早在2012年,习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扶贫,不单是经济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帮助。我们不仅要关注困难家庭的经济问题和现实问题,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问题、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更是引起国家、社会和诸多学者的关注。1999年,国家多部门颁发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国办发(1999)58号),并于2007年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诸多措施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有关贫困大学生的研究也自国家相关帮扶政策的颁发后,引起过研究热潮。根据学者郭瑶的统计,2008年有关贫困生的研究达到高潮。[1]诸多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在遭受经济困扰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根据学者张梅等对1998年至2015年间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代发生了变化。[2]因此对于新时期下不同地区、不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作为独立办学的特殊民办高校,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自身的特点。目前,有关贫困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有关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在近5年中,每年只有1-2篇左右的实证调查研究;第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深度不足。对不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局限于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级,学科性质等,缺乏对贫困生类别作更详细的分类研究;第三,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缺乏相關的追踪研究。本研究虽不足以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但试图补充现有的相关研究。本文以东莞某独立学院贫困生为对象,对贫困生的类别进行细致分类,以深入研究独立学院不同类别的贫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东莞市某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系统名单中抽取663名贫困生作为研究组,其中男生318名,女生345名;2018级大一学生232名,2017级大二221名,2016级大三210名。贫困生的认定以2018年学院资助中心认定的贫困生名单为准。根据贫困等级从低到高被认定为一般困难的学生有315名,困难学生135名,特别困难学生213名。根据学生的获奖情况,包括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贫困生划分为优秀贫困生,优秀贫困生共243名,没有荣获任何奖励情况的贫困生划分为普通贫困生,普通贫困生共420名。同时,研究组从同一学校随机抽取704名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其中男生290名,女生414名;大一学生222名,大二学生214名,大三学生268名。优秀非贫困生111名,普通非贫困生593名。
(二)调查工具
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量表包含90个项目,该量表包含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十个因子,每个项目按照1-5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存在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症状,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独立样本均值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均值差异检验,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独立学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总均分以及心理健康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独立学院优秀贫困生与普通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优秀贫困生与普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8,p<0.05)。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普通贫困生,即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普通贫困生,且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等八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5;t=3.135,p<0.05;t=3.343,p<0.05;t=3.604,p<0.05;t=2.51,p<0.05;t=3.323,p<0.05;t=5.391,p<0.05;t=4.155,p<0.05),且优秀贫困生的八个因子症状显著低于普通贫困生。(见表2)
(三)独立学院优秀贫困生与优秀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独立学院优秀贫困生与优秀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敌对、偏执等三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t=2.409,p<0.05;t=2.077,p<0.05),且优秀贫困生的三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优秀非贫困生。(见表3)
(四)独立学院不同性别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性别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强迫、焦虑、恐怖等三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p<0.05;t=2.826,p<0.05;t=4.098,p<0.05),且男生强迫、焦虑、恐怖等三个症状均显著低于女生。(见表4)
(五)独立学院不同年级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F检验表明,三个年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14,p<0.05),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大一、大二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大三贫困生;大一与大二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年级贫困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八个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87,p<0.05;F=16.645,p<0.05;F=9.810,p<0.05;F=10.733,p<0.05;F=3.601,p<0.05;F=5.493,p<0.05;F=12.408,p<0.05;F=19.035,p<0.05)。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大一、大二贫困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大三,大一贫困生的敌对因子分显著高于大三,大一贫困生的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二显著高于大三。(见表5)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与现有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根据本研究实际情况有合理之处。沈成平采用元分析方法,对近十年(2007-2016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他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贫困生差。[3]然而独立学院大学生区別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且根据独立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差异,各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有关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较少。近十年来,相关文献不足15篇,且有关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张梅,孙冬青等人对1998年至2015年间106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的贫困生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4]研究发现,自1998年至2015年间贫困大学生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最少的下降了0.12分,最多的下降了0.31分,可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渐变好。此外,不同地区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也有所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贫困生相比中部地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不同。本研究取样于东莞某独立学院。东莞城市经济发达,所在城市高校能有效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且高校能开展相应配套政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主兼职赚取生活费解决现实开销问题。因此本研究中的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与非贫困生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为更细致地了解不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根据贫困生在校表现情况将贫困生划分为优秀贫困生和普通贫困生。根据学生是否有在当年荣获奖励情况(含各类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获取过至少一种奖励,则划分为优秀贫困生,没有荣获任何奖励则划分为普通贫困生。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低于普通贫困生,即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普通贫困生;且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等八个因子差异显著,结果意味着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普通贫困生,有更少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目前有关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几乎为空白,在仅有的相关文献中,黄勇等使用埃森克成人问卷对131名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调查,发现荣获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人格特质整体状况良好,与常模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更低,内外向较常模高[5]。优秀贫困大学生比一般人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且善于与人交往,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方面,健康的人格特质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另一方面,相对于在校表现一般的贫困生,在校优异的表现让他们对自我有较好的认可,他们有更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更好地了解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将其与优秀非贫困生进行对比。根据研究结果,两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不显著,但在躯体化、敌对、偏执等三个因子差异显著,优秀贫困生的三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优秀非贫困生,也即优秀贫困生相比优秀非贫困生有更少的躯体化、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可见,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优秀非贫困生,这可能与优秀贫困生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徐富明,张慧等对贫困心理进行了深入阐述。[6]其中有限资源理论认为,贫困人群将大部分认知资源都集中在解决与当前生存迫切相关的经济问题,而没有认知资源去考虑其他问题。贫困大学生中能获得优秀,可能这些大学生意识到学习或表现优异是生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他们的认知资源主要集中在学业及各类表现,极力表现优异,他们的视角更长远,因此更能包容现实中的关系问题,不计较不执著,表现出更少的敌对与偏执。
根据学院提供的奖助学金名单情况,2018学年共有4707名各类获奖的优秀学生,其中贫困生为1001人,非贫困生3706人,优秀贫困生占学校所有获奖名额的21.27%,而学院贫困生库中所认定的贫困生总数为2640人,优秀贫困生占贫困生总数的比例高达37.92%,而优秀非贫困生占全院非贫困生总数比例为21.35%。根据张玲玲的相关研究,贫困生在学习上比非贫困生花费更多精力,更用功[7]。优秀的贫困生,相比优秀的非贫困生,他们因家庭困难,而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有更多的感恩心理,更能包容现实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优秀非贫困生。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不显著,但男生强迫、焦虑、恐怖等三个症状均显著低于女生,即男生相比女生,有更少的强迫、焦虑和恐怖症状。本研究结果与当前其他学者研究基本一致。刘敏等人有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其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男性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性;[8]欧恬君有关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男生和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9]研究结果与我国文化及当前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思想历来根深蒂固,男性得到的认同更多,且在目前的就业趋势中,男性更占优势,女性会表现出更多的强迫、焦虑和恐怖。
大一、大二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大三贫困生,大一与大二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二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三的贫困生。本研究结果与当前结果部分一致。刘敏有关某高职贫困生研究结果显示,大二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一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这可能与贫困生入校后适应情况有关。刚入校时,巨额的学费、以及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适应,给大一的贫困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大二也处于生存适应期,直到大三,贫困生逐渐适应与调整,心理健康呈现最佳水平。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独立学院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接近。独立学院优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普通贫困生。普通贫困生有更严重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等癥状,独立学院优秀贫困生比优秀非贫困生有更少的躯体化、敌对、偏执等症状。男生相比于女生有更少的强迫、焦虑、恐怖等症状,大一和大二贫困生有更多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症状。结合本研究,建议独立学院应重点关注普通贫困生,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的能力,同时应加强对大一、大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Z2).
[2][4]张梅,孙冬青,辛自强,黄四林.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8~2015[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5).
[3]沈成平,叶一舵,丘文福.近十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7,18(02).
[5]黄勇,冉静,余红梅.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师范生人格特质的实证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
[6]徐富明,张慧,马红宇,邓颖,史燕伟,李欧.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08).
[7]张玲玲.地区经济发展与东西部贫困生差异[J].兰州学刊,2011(08).
[8]刘敏.交通类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
[9]欧恬君.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46(01).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余琼,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孔令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助教;王炯贤,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助教、工业设计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素质研究”(项目编号:2018QJY011R)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