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乡村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2019-09-10李明才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问题策略分析

李明才

摘 要: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乡村初中体育逐向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方向转变,初中阶段的课程逐渐变得紧张,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的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运动逐渐形成一种惰性思维。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逐渐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精神的养成成为现阶段乡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问题;策略分析

纵观现阶段的乡村初中体育教育,初中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已经成为普遍现状,深入分析,造成初中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应该是和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缺乏体育精神品质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艰苦锻炼的体育精神已经成为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以下我们将针对于现阶段乡村初中生体育运动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新时期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情感,忽略学生主体性

在现阶段的乡村体育教学时,往往都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生怕学生受伤,一般都会采取很多的防护措施,如:在垫子上做“仰卧推起成桥”学生可以很随意的做一些动作;教师在教学时太过于注重学生的情绪,将过多的时间用在调整课堂气氛上,虽然课堂气氛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被严重压缩;更严重的是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对于体育课堂的纪律完全忽略,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就是处于一个无约束的状态,由此导致学生积极性十分差。

(二)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性感悟

在乡村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掉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一旦学生对整个的学习过程没有任何学习的感悟,那样这种教学就会失去意义。学生无法真正的在过程中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就不会真正的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而且学生无论是在竞赛中因无法坚持而失败,还是日常的锻炼中身体不适而停止,学生都不会感受到体育学习的真正含义。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三)忽视竞技体育的理念,教学形式化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具有竞技性,在日常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往往都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和简单技术动作的教学,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但是教学却没有再次提升训练强度的想法,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完全是形式化的。对于体育来讲,教学强度和密度是很重要的教学评断,无论是教师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展现出应有的竞技精神,那就只能证明体育教学的效率还未达到实际的课程标准。缺乏竞技运动的体育教学完全不利于学生综合品质的培养。

二、新时期乡村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分析

意识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指引,个性化是学生长久坚持的保障,竞技活动是提升学生参与激情的导火线。因此,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综合素养必须要抓住这三点,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一)树立体育运动意识

正所谓: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培养品质的起始点,学生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那样学生机就会自然而然的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就会在竞争中、合作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价值。

现在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泛滥,很多的初中生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被网络、手机和游戏占据,学生一放学生脑子里装的全是手机和游戏,学生接触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会被严重的压缩,自然而然不会产生兴趣。并且,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全面,总以为不运动不会受伤,这样的思想太过于片面,相反来讲,学生不运动,身体素质就会下降,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就会很容易生病。

因此,体育教学必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由自闭式的玩手机、电脑游戏转向团体参与,这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集体运动的乐趣,也可以分享胜利的喜悦,即使是在竞技性质的比赛中失败,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体育的价值,提升学生艰苦锻炼的品质。

(二)从学生个性出发,注重因材施教

很多的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都是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同样的体育锻炼,完全忽视掉学生的个性化,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很多的学生失去缇欧与锻炼的信心。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时,怎样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呢?从学生个性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进行多元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和亮点,让学生对体育的基础得到全方面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找寻和发现自己身上的体育潜能,提升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和能力。

(三)推进竞技性体育学习,培养学生不言败得精神

在初中,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的家长对于孩子进行竞技式的体育学习完全不能接受,这样学生就会在家长的溺爱中形成一种体育运动的惰性思维,完全排斥竞技性体育的参与,学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往往不具备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就更不用说体育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适当的采用游戏法和竞技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竞赛中,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求胜欲望,教师通过竞技性质的比赛,让学生主动面对问题,自己寻找方式解决。无论是集体运动还是个人比赛,都能够让学生激发其内心的荣誉感,这对于学生日后的训练提升和精神培养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学生个性化为核心,推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建设。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对课堂管理做好松弛把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价值和内涵,全面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渐养成高尚的体育品质。

参考文献

[1]陈飞.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8(8):106.

[2]田佳鹏,刘少虎,雍晨辉.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1):137-137.

[3]李喜艳,王定明.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186-187.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教学问题策略分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