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快乐教学宜需“以读为本”

2019-09-10龙慧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语感课文

龙慧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既为语言科目,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开口为第一要著,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贯穿这一认识——必当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之余怎样读,读什么,其实也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要:让阅读激趣,让阅读引领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最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曾有教育高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是读出来的,读是文之本。“以读导疑,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朗读,是训练学生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载体,是实践学生展现自我、培养语感的需要,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牢牢把握好这一教学主线,撇开一切冗杂的教学环节,多在朗读中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在朗读里品味读书的乐趣。“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这是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快乐教学中践行“以读为本”呢?

一、运用课文丰富内涵,启发学生寻找课文乐趣。

读,必须是大声地,甚至是忘我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课文中的美育给予最直接的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感受语文美感的熏陶。通常来说,小学课本所选篇目均是一些通俗易懂、文质兼美、富有启迪性与美感性的课文,这本身就是一次次的美育教育的最好题材。课文丰富的内涵需要学生去体悟,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一定得布置好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朗读开导,让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寻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树立学生主体性地位意识,真正做到教师主导,教师引导。

主体性教学一直是教学领域里非常看好的观点,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解放学生的身心,主张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堂自由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只能是“点拨”,真正获取知识的渠道应该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课堂朗读、课堂生疑,由疑导理。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小孩子是好表现的,且表现得欲望很是强烈,这是生理发展的规律,教师宜通过这种生理认识,紧紧抓住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们在课堂读起来,哪怕就是那种“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亦可。读出声来,锻炼了自己的胆子,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语感。教师可根据课堂、课文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比如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总之,只要能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口开起来,那么,这堂语文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读最终是要获得知识,读的过程中,还得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积极发言,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三、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给学生多一分尊重,实现课堂民主、和谐氛围。

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着先生的面子,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教师面子。在前人的眼里,先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常人是骂不得的,更不要说打了。更有夸张的说法是:“骂、或是打了先生,天下就没得文章可讀了”。在封闭了数千年的“先生至上”的教学观点后,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解放着学生的身心,先生的地位开始下滑了、掉价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一定的面子,要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承认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学,要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诚恳的回答、解决,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想象性的回答,更不得为追求特定的答案而用特定的问题模式加答案去固定学生的思维。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道课堂提问:一老师课堂对学生问道:

“雪融化过后是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是水!”听到这个答案后,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时候,一个学生猛地站起来说:

“是春天!”

“胡说”,老师厉声说道,“冰就是固体形式的水,融化之后就是液体的水,这你也不懂吗?”课堂上一阵哄笑,那位刚刚站起来的学生一脸委屈地坐了下去。

这里,我们无须对老师的答案做过多的厚非,单就一个“胡说”,就足以说明老师的“师道尊严”的不容侵犯,实质上,这是老师对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扼杀,一种活生生的扼杀。不难想象,学生如此富有想象的回答,该是对课堂提问的多好补充,可老师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是容不得学生说其他的——一个天才的想象家或许因此而夭折!

“聪明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与最及时的肯定、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开心地回答,有时哪怕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教师也应给与学生面子,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找到了一种到达学习高境界的理由。

小学语文课堂“以读为本”,必将读出课堂里的一片春天来。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语感课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