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2019-09-10方凌云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方凌云

摘 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许多学生在该学科学习的过程之中感觉困难重重,这门学科的逻辑性和应用性比较强,许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无法抓住学科学习的重点和核心。针对这一现实条件,许多老师以思维导图为依据,积极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丰富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以期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这一学科的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知识点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逻辑框架还处于架构之中,因此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方向上的误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待提升,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以及困难,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可行的引导并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就会产生恶性循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对此,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数学老师需要关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条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灌输以及一刀切,而是需要以思维导图为依据,关注不同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力,加深个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改革,保障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意义

首先,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结合对构建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有裨益,老师可以着眼于课本教材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分析及研究来绘制不同的图形,保障抽象问题的形象性以及生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应用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其次,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以及学习习惯意义重大,老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让学生主动的在数学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利用思维导图提高个人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事半功倍。最后,老师个人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注重对细节要素的分析及解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偏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分析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沟通和互动。

三、小学数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对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体现思维导图的作用及优势,老师需要明确不同细节要素的分析及解读,掌握新时代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针对性的使用思维导图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保证学生能够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

(一)积极运用树形结合方法

树形结合和思维导图比较相似,两者都属于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以及思维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个人的事物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知识量相对偏少,无法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明显,大部分的数学知识覆盖面较广,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小学生无法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自主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老师需要针对这一现实条件,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分析及研究来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其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意义重大,老师可以将图片展示与数学知识学习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保证学生在树形结合分析的过程之中巩固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真正的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老师只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通过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分析以及研究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

(二)针对重难点运用思维导图

数学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对体现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大有裨益,数学老师需要了解这一学科教学的主体价值,分析学科的重难点知识,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重新调整以及优化升级,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地方。其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比较漫長,数学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形式,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文字,保障论述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为了抓住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践行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以此来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

(三)注重单元阶段性复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学教材与以单元为中心,通过阶段性教学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联系较为紧密、环环相扣。对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之中需要以单元阶段性复习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条件及时设置不同的单元复习任务以及目标,将数学复习与思维导图的应用相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这一知识板块之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两者非常容易混淆。老师除了需要关注公式以及具体定义的分析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之中了解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主动利用思维导图来区分不同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老师只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及形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优化调整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以思维导图为依据,分析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及要求,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向,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及价值,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聂玲. 巧用思维导图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上), 2018(4).

[2]刘本勤. 巧用思维导图,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 华夏教师, 2017:57.

[3]王丹. 巧用思维导图,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 中华少年, 2019(13).

[4]冉红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分析[J]. 才智, 2017(26):125.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