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研究

2019-09-10张桂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张桂英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现状,并为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这些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导学生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效性研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历史课重视不足和其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期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明确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在现有教学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最后,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升自己的执教素养。通过相关方面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教师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课程的重视不足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可有可无”的感觉。因为考试中历史知识相对来说分值占比较少,对应的课程数目也略有不足,所以便造成了当前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可学可不学的感觉。这样的学习状态一旦形成,教师便很难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样的学习心态影响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损失。在有限的课堂历史教学时间之内,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既定的历史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确保自己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执教历史的过程中,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一种比较浅薄的心理:这些古代的知识,离我们很遥远,学了也没什么大用处。再这样的学习心理影响下,学生很难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程度不足,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直至学生出现历史学习的知识断层。

从教师指导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习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不能把握好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和教师本身产生一种疏离感。教师授课的时候会想当然,使用的趣味性教学案例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历史知识本身并不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致使其学习兴趣逐渐变低。此时,学生的内心是疲倦的,很难主动提起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单纯的将学习历史知识当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消减,不利于教师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一)明确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从而为学生创设最合适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教师为其创设的教学目标需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使得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为学生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教学基础方向,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当前需要面对的知识核心。教师为学生确立实际的学习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希望借此使学生能够明白制度变化的历史必然性,并渗透“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师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核,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便于自己对现有制度的反思和改进。结合历史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教师能够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知识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思維水平,更是学生对自己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需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教师灵活的教学任务筹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提高对自身历史的认同感。为此,教师需要使用以多媒体为主要媒介的情感教学法,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甲午中日海战”的知识时,可以从小处进行知识的教学和总结,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展示,为学生呈现邓世昌在舰沉之际的生死抉择,以及其爱犬为了救主而共赴国难的情境。借助战争的残酷表现,以及屈辱的历史事实和民族英雄的悲惨结局,能够有效打动学生的内心。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对于那个时代的故事理解更加深入,结合教师展示的甲午中日海战遗址,和日军的旅顺大屠杀证据,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爱国注意精神。通过教师对学生内在爱国情绪的感染,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相关历史知识的真相,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

(三)强化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关系着历史教学的实际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内容,教师应当做到熟稔于心。同时,教师还应有正确的历史观念,通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唐王朝盛极而衰”时,需要为学生强调人的重要性。因为在众多野史中记载,正是因为杨玉环的蛊惑导致了唐朝领导者变得昏庸,从而使得唐朝从盛唐时代急转直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样的历史观念绝对不是一个历史人应有的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渗透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渗透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历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春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73-75.

[2]孙文霞.初中历史教学结合社会课程探究性教学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05):85.

[3]王秀荣.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7-28.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