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科教研组功能弱化境况分析与对策

2019-09-10余晓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对策

余晓军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笔者所在学校看来,教研组功能建设不够系统,各教研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教研组发展呈“野生”状态,教研组功能不能凸显,在教育教学中显得有点“若无其事”,变得如“鸡肋”一般。本文试图寻找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学科教研组;功能弱化境况;对策

2019年《杭州市富阳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试行)指出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从笔者所在学校看来,对教研组功能的建设还不够系统,缺乏指导和监管,教研组发展呈“野生”状态,从而导致各教研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教研组功能不能凸显,在教育教学中显得有点“若无其事”,变得如“鸡肋”一般,这对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一、高中学科教研组功能弱化境况

(一)教研组功能弱化具体表现

1.教研组组织存在“形散神散”的情况,重视了备课组建设,忽视了教研组建设。

2.教研组发展制度缺乏规划,导致发展不科学、不均衡,发展处于“野生”状态。

3.对学科课程体系研究的专注和氛围缺失,对学校和学科的发展引领作用不大。

4.备课、磨课过程几乎没有交流,作业布置、批改、落实研究偏少。

5.学科教研组人数差别大,导致教研组开展工作统筹难度大。

6.教师发展单兵作战,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年教师不愿成长的尴尬境况。

7.科研成果“功利性强”,发表获奖的论文、课题少。

8.教研组成绩不突出,故步自封,“狭路相逢”缺底气。

(二)弱化表现产生原因分析

纵观教研组功能弱化的各种表现,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从内在因素来说,首先学校对教研组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充分,对教研组建设的要求、监管、评价体系不够系统,缺乏对教研组功能建设的具体指导;其次受到学校扁平化管理体系影响,年级组管理体系使得教研组活动在开展时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教研组长对教研组功能建设方面投入精力不多、方式方法不得当、教师对教研组功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注重教研组文化提炼升华、缺少教研组品牌建设意识等都直接影响了教研组建设。同时教研组缺少对教师发展的指导,出现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年教师不愿成长的尴尬境况。另外科研引领意识,课程建设,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教研组文化等因素都对教研组功能建设有一定影响。从外在因素来说,各类非教学活动、管理等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另外社会快速发展,手机功能日益强大,存在教师“沉迷”手机现象,经常“不务正业”。

二、高中学科教研组建设对策

(一)优化组织建设

1.学校应重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教研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专职教师人数少于2人(含2人)的学科应与相关学科组合成立综合教研组或加入其他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联合相关学校设立联片协作教研组。规模较大学校可按学段或年级设立学科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任教的主要学科教研组,同时须参加兼课学科的重要教研活动。

2.学校要制定三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学科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教研组的管理者、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团队发展的领头人。要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组织和协调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组长。加强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形成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

(二)健全制度建设

明确学科教研组的活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研工作制度,使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巡课评课议课制度、师徒带教制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在学科教研组得到有效落实,从制度上保障学科教研组的学术教研功能,保证教研组的正常有效运行。

(三)加强课程建设

学科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以课程改革带动学校与学科的发展。学科课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教研组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重构和校本化实施,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形成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二是拓展性(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依据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师特点,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选修)课程;同时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学校拓展性课程资源供学生选用。

(四)落实常规建设

学科教研组要将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学科教学常规,结合学校实际对照要求加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管理,突出重点,尤其要重视作业管理的改进与加强,形成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的实效性,树立教学常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提升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水平。在加强教研组常规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寻找教学突破口,以研究任务或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推动教研工作。

(五)策划科研建设

要聚焦“学为中心,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以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分析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有效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参与面、获得感。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

(六)挖掘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包括校内资源建设和校外资源的利用。校内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如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未来教室、自主学习空间、器材室、實验室、专用学具等教学硬件资源,也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学习资源库、校本作业本、校本习题库等教学内容资源。

(七)重视文化建设

对教研组建设而言,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是教研组及教研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或凝结的结果。作为稳定的生存方式的教研组文化一旦生产,它一方面对置身于教研组文化之中的个体教师的生存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它构成了教研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深层次制约着教育组发展的方向。学校要为良好教研文化的创建提供支持,促进教研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八)鼓励特色建设

学校教研组要根据学科建设目标,根据教师特长、教学实际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实际的教研组特色项目,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提升教研组品质,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活力型教研组,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杭州市富阳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2019.

[2] 蒋旭华.学校教研组建设交流,2019.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