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泥村:用治理谱写乡村和谐发展协奏曲
2019-09-10刘怡然
刘怡然
从前,高泥村是个地处西沪港畔、收入相对较差的“贫困村”,村民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不知该如何利用,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子成了省级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随着黄避岙乡高泥村第二届大黄鱼美食节的举办,村里又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尝黄鱼、赏荷花、住民宿,体验着斑斓海岸休闲生活。
短短几十年,这个不起眼的传统渔村完成了乡村振兴质变的飞跃。今年6月,高泥村作为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参观点之一,受到了全国各地与会人员的好评。
“渔排说事”说出发展新篇章
西沪港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以一家一户为主,数量有限,品种单一。现在,全村260余户村民中从事网箱养殖的超过60%,海水养殖面积达3100多亩。大黄鱼、鲈鱼养殖已经是高泥村的支柱产业,远销韩国、日本等地,仅大黄鱼一项年产值就超过1.4亿元。2018年,高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
高泥村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大功臣——“渔排说事”。“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2015年,高泥村的干部们在深化落实“村民说事”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地方特色。在“茶余饭后上门说、田间地头现场说、25日定期说”的基础上,针对村里养殖产业规模大、养殖户多、作息时间特殊等实际情况,创新开展了“渔排说事”,在码头上专门建立了养殖户“村民说事”点,着力解决养殖户生产作业当中的实际困难,化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推进科学养殖、生态养殖和规范养殖,打造和谐“海上牧场”。
“以前村民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高密度养殖大黄鱼,导致养殖水质变差,而且易发传染病,养殖户收成好一年差一年。”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告诉记者,后来经过“渔排说事”,村民科学安排养殖密度,村里全面进行网箱改造,网箱数量虽减少了30%以上,但鱼苗成活率却提高了30%左右,经济效益不减反增。究其原因是网箱改造后,渔排与渔排间的空间增加,投饵量减少,水体流动增强,水质变好了。
对于“渔排说事”给高泥村养殖业带来的改变,朱中华一张口就能举出好几个例子。“以前养殖户对死掉的黄鱼,大都作随意丢出网箱处置,对养殖环境造成了污染。后来通过‘渔排说事’,村民们民主讨论后,村里出资在码头上设立了集装箱冷库。养殖户可以把死鱼送到冷库集中保存,再定时卖给鱼粉厂作为饲料原料。这个做法既产生经济效益,又环保,一举两得。”此外,因为渔排漂浮在海面上,碰上台风等恶劣天气,相邻养殖户经常会出现渔排碰撞、养殖水域交叉等情况。但“渔排说事”的存在,给了大家一个坐下来商量调解的地方,避免产生矛盾纠纷。
近年来,高泥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村民说事”,充分发挥山海并利、人文资源等优势,实现了从传统渔村到“斑斓渔乡”的华丽转身。但高泥村人并没有因此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持续深入挖掘自身的山海资源,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提升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从大黄鱼捕捞体验到千人黄鱼宴,从“红美人”种植到“浒苔”养殖加工……高泥村运用“渔排说事”,整合民宿、美丽庭院、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四大要素,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了全村致富的步伐。
乡村治理治出渔村新面貌
高泥村靠山面海,是一个随处可见渔元素的“艺术渔村”。稻田里“游”着几尾憨态可掬的木质大黄鱼,石墻上是一群群斑斓的鱼群,草坪上点缀着鱼形环保装饰,墙壁上绘着彩绘,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鱼形门牌……
“我们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先后进行村牌村标建设,村内巷弄道路、溪坑美化,农户外墙统一改造,以及350米‘斑斓古道’的修复和新建。同时,还打造了2公里的观景游步道,新建了党建公园,创建了30多户美丽庭院,推动军港遗址周围景区化建设。”朱中华介绍道,村里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大力培育文明村风民风,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增加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行“渔排说事”,以乡村治理为统领,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为主抓手,高标准建设美丽渔村,打造形成富美和谐的现代渔村。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村里养老提供了经济基础。高泥村专门为全村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老人建造了“幸福养老院”,目前已有16位老人入住。养老院定期组织老人们参与戏剧表演、体检、出游等活动,老人们只需每月支付350元餐费,就可以在这里过上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
此外,依托宁波市“斑斓海岸”精神文明示范线建设,高泥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清廉元素,通过将清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村居建设深度融合,树文明乡风,吹清廉村风,助推清廉村居建设和乡村振兴。而运用“渔排说事”等乡村治理方法打造“清廉村居”,则是高泥村的另一“高招”。朱中华说:“我们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实现倡导节俭之风、弘扬文明新风。”同时,村党支部还牵头组织开展“村民共话乡规民约”“代代传承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不定期开展“荷香雅韵·廉洁清风”廉政书法笔会等,使道德长廊、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次次的“渔排说事”会开到了村民们的心坎里,大到全村规划建设,小到自来水收费、垃圾桶管理,都得先过“渔排说事”会的审核关。村民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朱中华感慨道,如今“渔排说事”的议题从原先的家长里短,变成了大家所关心的村庄发展。环境好了,人心齐了,未来的高泥充满希望。近年来,高泥村先后获评全国“无邪教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十余年来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邻里友爱、守望相助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