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梅戏在校园传承中的价值与举措
2019-09-10鲁昆鹏
鲁昆鹏
摘 要:戏曲进校园是让更多有志青年弘扬和继承中国经典戏曲文化使传统文化瑰宝有着更加坚实和厚重的艺术土壤,这样不仅能够让广大青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将之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去,诞生出更多黄梅戏曲的表演者和爱好者。将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怀,意义非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到古代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希望各方齐心协力,将传统的戏曲在校园里产生广泛效应、产生永久魅力。
关键词:黄梅戏;传承;高校
戏曲进校园是让更多有志青年弘扬和继承中国经典戏曲文化,使传统文化瑰宝有着更加坚实和厚重的艺术土壤,这样不仅能够让广大青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将之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去,诞生出更多黄梅戏曲的表演者和爱好者。将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怀,意义非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到古代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善。
1 黄梅戏在校园传承的重要价值
黄梅戏的风格纯粹、淳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展示,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社会基础十分扎实,渲染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强。它将念白、舞蹈和歌曲等表演形式综合在一起,以地方戏曲曲调为基础的艺术剧种,综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乐曲乐器、舞蹈舞美等形式为一体,表达思想感情、抒发内心情感,是最为大众欢迎的曲艺形式,也是地方戏曲最为经典的传承。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各类专业性人才和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高等院校的师生责无旁贷。将黄梅戏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得以良好的传播和传承,这能让广大莘莘学子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创造力,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其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努力扩大黄梅戏艺术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切实解决黄梅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问题,让黄梅戏艺术有更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黄梅戏一代一代发展传承,生生不息,推动黄梅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让黄梅戏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和繁荣。
2 黄梅戏进校园发挥美育价值的举措
黄梅戏当前的繁荣局面,是在以创新为契机,推陈出新的结果。黄梅戏能否发展下去,取决于它能否继续发扬自身的优长、不断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黄梅戏文化是否得以传承。笔者认为,要将黄梅戏在高校中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黄梅戏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在整个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进行当中,学校广大师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黄梅戏曲进校园是一件意义重大且需要长期坚持完善的过程。要坚决避免走秀现象的发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开展这项工程。科学、完整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活动方案,要根据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实施教学,真正做到让兴趣带领学生学习和进步。此外,高校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也叫避免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黄梅戏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戏曲典范,非一朝一夕即能实现融会贯通的,人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学习戏曲努力用功和重视基础的真实反映,因此高校学生在学习黄梅戏时也要循序渐进,要在充分掌握黄梅戏基本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基础上谋求创新,否则就失去了黄梅戏的底蕴,这种丧失精髓的做法是不可能真正将黄梅戏曲传承好,更不能将之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高校应通过音乐(艺术)课程予以落实,统筹好音乐与黄梅戏艺术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从地方或学校课程中予以安排。在普及黄梅戏知识和能够完整视唱规定曲目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黄梅戏艺术水平。在活动展示方面,学校要鼓励学生开展黄梅戏经典名段演唱会、戏曲沙龙、黄梅戏知识竞赛等展示活动,创设学生学唱戏曲大舞台;不定期开展校际间交流活动;适时举办黄梅戏延长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高级别的专业比赛,推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要树立黄梅戏在学校课程中的学习地位。要在学校在主题班会、音乐课、课间及课余时间欣赏与学唱黄梅戏推荐曲目。在用好戏曲教学课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确保把省统一部署的戏曲教育内容传播到广大学生。要将黄梅戏戏曲知识引进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加大戏曲课堂教学力度,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教育相结合,统筹课程安排。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民间戏曲能人等担任戏曲辅导员或兼职教师。聘请或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
综上,黄梅戏艺术融入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吸引和造就一大批戏迷观众,从而改善和克服黄梅戏艺术后继无人的局面,黄梅戏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黄梅戏艺术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义重大,因此通过黄梅戏艺术走进学校,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学唱黄梅戏、参与到黄梅戏艺术中来,营造良好的黄梅戏发展环境,是推动黄梅戏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丢下一粒子,发了一颗芽。”这是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唱词牵手黄梅戏,让戏曲之花的种子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绽放于美丽校园。
参考文献:
[1] 佟贺.大学音乐教育资源与黄梅戏曲推广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 陈洁.高师学生班級黄梅戏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四川音乐学院 2011
[3] 成华兴.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互补作用[D]. 兰州大学 2013
[4] 周赛君. 从社会音乐教育的角度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