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
2019-09-10丁燕妮郑玉刘菲
丁燕妮 郑玉 刘菲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必将对其低收入群体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及其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关键词:收入分配;金融危机;低收入群体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总量的影响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没有见底。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消费者消费信心下降,严重地影响美国的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向全球范围内扩散,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对欧盟国家的金融体系形成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其实体经济。
综上所述,当前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有限,并认为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影响出口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会对中国国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并且对不同群体造成的影响不同。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危机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因而,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既能够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理论依据,又能够填补此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三次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中国三次产业都将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是由于它们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所以三次產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1.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尽管中国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巨大,但是中国一直以来维持其基本自给自足,所以中国以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国际市场联系十分有限。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比例都非常小,因此金融危机通过冲击中国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第一产业形成的冲击极其有限。
(2)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特别是其中种植业的影响必然会传递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由于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就等同于是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2.金融危机对第三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第三产业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萎缩,但是不同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有些行业会受到严重冲击,有些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大,有些行业还面临一些发展机遇。
旅游业是受冲击最大行业的代表。其一,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均深受金融危机影响,所以上述国家公民会减少出国旅游的消费,造成中国旅游消费不足;其二,美元及其他货币相对于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将削弱中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其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公务旅游消费和消遣旅游消费都将大幅减少①。与此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行业也因此会受到影响,如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
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冲击出口的方式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从行业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冲击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并波及到与其密切相连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地域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主要直接冲击出口经济为主体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并通过产业链向中国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传播。与其他群体相比,尽管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低于经济风险的能力差所以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巨大。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影响主要方式是:
(1)外需萎缩严重影响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15%,致使近50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2)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已经进入下滑周期的中国经济增长,致使少数城市和乡村个体户出现负的盈利,使他们收入明显减低;
(3)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已经严重低迷的股市和房市,致使包括地收入在内的大多数家庭财产性收入明显减少或者绝对负增长,加剧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鉴于以上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同时保障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进而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稳定。
(4)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缓解农民收入压力。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造成大批农民工返乡待业。而最近农产品价格回落,加剧了农民的收入压力。因此,政府要加强保护,增加农产品价格,以减少对农民的影响。
(5)维护股市和房市的稳定,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积极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把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与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
参考文献:
[1] Dominique Strauss-Kahn,2008,Transcript of a Press Conference b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anaging Director,http://www.imf.org/external/np/tr/2008/tr081009.htm.
[2] European Union,2008,Autumn economic forecast 2008-2010:GDP growth comes close to a stand-still in the EU and euro area,Brussels,http://www.paris-europlace.net/links/doc063954.htm.
[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8,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Asia and Pacific,Washington. D.C.
[4] Justin Yifu Lin,2008,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http://sundaytimes.lk/081116/FinancialTimes/ft325.html.
[5] 樊纲:“樊纲:金融危机已走过60%,全球不会出现大萧条”,http://money.163.com/。
[6] 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http://www.drcnet.com.cn/。
[7] 黄益平:“金融海啸汹涌: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上海证券报》,2008年10月7日。
[8] 李稻葵:“风暴为中国金融开了一扇门”,《财会信报》,2008年10月6日。
[9] 李稻葵:“金融海啸汹涌: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上海证券报》2008年10月7日。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