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G动画的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09-10王建明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

摘  要:豫西民间剪纸是中原较为知名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中原艺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豫西民间剪纸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业界的共识。MG动画具有“短、平、快”“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等特点。利用MG动画可实现豫西民间剪纸的数字化永久保存、视频影像网络传播、科普动画教育传承等,对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MG动画;豫西民间剪纸;数字化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MG动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机制研究”(2018-YB-65);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数字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机制和关键技术研究”(18210231097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华夏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物质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独具特色的中原非物质文化濒临灭绝。剪纸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成为了节日中人们承载美好祝福的艺术形式。豫西民间剪纸是中原较为知名的艺术形态,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的南沟村被誉为“剪纸第一村”,其剪纸技艺有百年历史。近年来,南沟村的剪纸艺术也面临保护和传承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在中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并一致认为“数字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新路向,计算机仿真、VR/AR、MG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已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手段。

MG动画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新形式,它既包括了图形元素,还具有动态效果,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体验,把承载的信息传达给观众,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多有用信息。图形动画还可以与微博、微信、实拍影像、网站、互联网等相结合,使图形动画更具实用性。因此,运用MG动画演示讲解传统文化,以声画结合、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的视频影像传递信息,能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用于中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MG动画研究及应用

MG动画(Motion Graphics)又称为图形动画,是一种融合了电影与图形设计的语言,基于时间流动而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作品、新媒体广告、作品展示、产品发布等领域[1]。希区柯克的《迷魂记》、美国设计師索尔·巴斯的《金臂人》、LX U studio 的《北京房事》和日本设计师田中建一的《奇怪的日本》等都是MG动画应用的典型作品。

在我国,MG动画研究起步较晚。不过,近几年我国MG动画发展迅猛,已经应用于电视广告、新闻联播、热点资讯、LOGO演绎等领域,较为典型的有《飞碟说》和《壹读视频》,通过简短的剧本,结合酷炫的动态效果,呈现科普知识和热点资讯。近年来,MG动画被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数据可视化表现、教育教学、医疗解说等方面。吉林动画学院许鑫等人将图形动画与北方萨满图腾相融合,分析了图形动画与图腾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图形动画应用于北方萨满的线条、形式、色彩等美学形式,研究了北方萨满图腾对于图形动画的艺术价值[2]。宗雪梅认为图形动画是动画与平面设计的交叉学科,图形动画的主要视觉语言并不是图像,而是图形。静态图形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而图形动画则通过形、符号、表格等元素,配以音效,借由动态视频的形式讲故事、摆数据,实现信息的可视化传播。MG动画独特的视觉语言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3]。李濯缨以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研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预防医学》电子版其中的关于“医卫之别”的动画《社区卫生·呵护一生》为例,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应用研究,探讨当代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图形动画在教材编撰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表现形式[4]。潘红莲以指导的图形动画“里”的创作过程为线索,分析其动态视觉艺术的表现内涵:自由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图形风格的多元混搭以及多维度的环境展示方式,进而指出图形动画的创新之路在于突破静态图形传播模式,提高音乐的主体作用,图形动画与传统动画的有效结合[5]。研究者普遍认为,新媒体时代利用MG动画传播知识具有效率高、周期短、易接受等优势,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MG动画应用于

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思路

(一)关键技术

二维动画技术是MG动画创作的主要技术。在二维空间里,用外部轮廓能勾勒无数的空间形状,这种形状就是我们常说的图形。在PS、AI等软件中绘制,常以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形式展现。从技术层面来讲,MG动画创作主要采用关键帧技术。关键帧是二维动画的核心概念,每个关键帧代表的参数不同,通过在Flash、After Effects等动画制作软件中记录关键帧,实现动画的制作。因为关键帧之间有参数变化,所以在播放时,视觉上就可以看到动画效果。

(二)制作工具

MG动画创作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Flash、After Effects、Audition、Premiere等。这几款软件都是Adobe公司开发出品的,软件界面和操作方式上有相似之处。Photoshop主要用来处理和制作动画中需要的图形、场景等素材,Flash和After Effects两款软件主要用来制作动画,Audition和Premiere软件主要对音频视频进行剪辑、合成及输出。

(三)创作流程及关键环节

MG动画制作流程包括方案策划、剧本撰写、分镜头脚本绘制、动画配音、图形设计、动画制作、合成输出等环节。

针对“豫西民间剪纸”这一主题,前期搜集并充分了解相关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撰写了动画剧本初稿。随后,将剧本中没有画面感的部分剔除,为以后进行分镜的制作和图形动画的制作节省时间,并且再次完善剧本内容,让剧本能够通过图形进行表达,使画面感更强。接着,按照分镜头标准格式绘制分镜头脚本,分镜的绘制也是对剧本可实施性的一次检查,是对剧本的再一次审视和修改。在分镜头绘制的基础上进行图形设计,首先分析“豫西民间剪纸”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格样式,然后使用Adobe Illustrator和Adobe Photoshop两款软件进行设计,图形设计完毕后找专业配音演员进行配音。

豫西民间剪纸

动画制作是图形动画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复杂的一步。在动画制作时,图形、文字要和音乐的节奏搭配,使图形的变化能够跟着配音的节奏。图形的出场时间方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并且要不断地调试,使图形的运动更加顺畅。在“豫西民间剪纸”这一动画制作中运用了简单的二维运动效果,如位移、缩放、旋转等,这些二维的运动使动画效果丰富很多。在动画中也运用了一些基础的三维效果,如X、Y、Z轴旋转和镜头深度的拉伸等,这些三维效果使图形动画的效果更加地吸引人。Adobe After Effects中还自带了一些特殊效果,合理的使用能够使动画效果更加精彩漂亮。图形动画在制作过程中,风格的统一也非常重要,风格不统一会使图形动画看上去非常乱,通过统一图形的色彩和动画的背景颜色使图形动画的风格更加统一。

动画制作过程

动画初步制作完成后,对动画进行反复观看,记录动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丰富图形动画的内容和动画运动形式。要为图形动画添加相应的字幕,字体的大小和样式要与图形动画的画面进行结合,尽量使动画和谐流畅。最后,检查动画、音乐以及字幕是否吻合,将这些内容进行完善后可渲染输出。

动画作品

三、運用MG动画保护

与传承豫西民间剪纸的途径及优势

相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保护方法而言,采用MG动画保护在记录、保存、更新、传播、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采用MG动画手段,可以实现豫西民间剪纸的永久性保存,为中原非物质文化保护提供新途径。MG动画作品具有占用物理空间小、播放速度快、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在收集、处理、记录、传播民间文化艺术上,有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二)以MG动画为技术手段制作的视频影像便于在互联网上传播。MG动画技术为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MG动画记录非物质文化既有利于以音频、视频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也可以制作成动画电影、电视节目在电视和电影荧屏上放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无线广播 的方式向外界传播,多媒体的结合使得非物质文化的传播辐射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受众人群更多。

(三)以“豫西剪纸”为主题的MG动画作品是有效的科普动画,可以为中原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传承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传承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不断融合,网络探究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建设一批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优秀资源非常紧迫。MG动画作品为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传承提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视频影像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促进中原非物质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得到教育传承。

四、结语

总的来说,以MG动画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必将成为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利器,将MG动画介入到豫西民间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中,为豫西民间剪纸保护和传承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春月.浅谈MG动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与应用[J].美术大观,2016(10):138-139.

[2]许鑫,魏威.北方萨满图腾与图形动画的美学形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6(10):50.

[3]宗雪梅.解读图形动画对于视觉传达语言的重构[J].科技风,2015(22):252-253.

[4]李濯缨.图形动画应用于教材的原则与表现形式——以图形动画《社区卫生·呵护一生》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2):93-98.

[5]潘红莲.图形动画中的动态视觉艺术表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2-105.

作者简介:王建明,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动态影像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
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探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况氏武术研究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数据异常和检修状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110kV数字化变电站保护配置优化措施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字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