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邮大运河文化遗址

2019-09-10吕岐月赵凯新

档案与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故道古塔高邮

吕岐月 赵凯新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其中高邮有盂城驿、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淮扬运河主线高邮段3处遗产。高邮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文物遗存丰富。大运河高邮段北自宝应高邮交界的子婴闸,南至江都露筋镇北,全长43.43千米。这是大运河开凿历史久远、河道变迁复杂,也是当下风光旖旎的一段。央视1980年代专题片《话说运河》对这一段有这样的解说:“运河两岸,堤岸坚固,河道宽阔,两行绿树,一带碧水……这是整个京杭运河中最整齐、最宽阔,也是最现代化的一段。”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位置在现运河西侧的高邮运河西堤风光带,位于高邮镇石工头至界首四里铺之间,全长26.5千米。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裁弯取直,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原河道废。19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形状、走向及块石护坡至今仍清晰可见,形成“二河三堤”、古代运河与现代在用运河并行的独特景观,有南门大街、镇国寺、平津堰、马棚湾铁牛、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御码头、车逻坝、界首大码头等多处明清水工遗迹。该段故道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是了解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高邮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9月25日,高邮市委书记韩方、市长方桂林、市政协主席倪文才前往运河西堤,共同为中国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世界遗产标志碑揭幕。

2013年4月26日开始,高邮市对镇国寺塔至万家塘范围的城区段约2.8千米的运河故道进行重点整治,恢复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并且部分恢复了杨家船坞的形制,对万家塘船坞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再现了昔日渔民的生活场景,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

在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整治过程中,高邮市有两个重要新发现:一是在二桥以北原七公殿转弯处,发现一段75米长的老石工遗存,其做工规整,勾缝精细,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在石堤中部上方发现“民国二十三年华洋义赈会建”的刻画文字。二是发现了1951年淮河下游工程局治理淮河的一段长150米的石工,这是淮河下游工程局治理淮河流域一期工程的一部分。

平津堰

平津堰遗址即大运河高邮镇国寺塔对岸故道西堤,原是唐元和年间宰相、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调节运河水位所建的水利设施,今尚存明代条石砌成的一段近百米的古石堰,是目前淮扬运河段所发现的唯一古堰。

唐淮南节度使李吉甫虑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名曰“平津堰”。1984年全国唐宋古运河考察队来高邮考察,观其现状,予以认定。2013年5月3日公布平津堰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津堰其年代、用途、建造者说法不一。《旧唐书》卷一四八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在高邮湖筑堤为塘,灌田数千顷,又修筑富人、固本二塘,不仅保证了山阳渎水力的充足,又增万顷灌溉之田。

明、清以后,对平津堰的说法增多。如明代潘游龙《康济论》,认为平津堰是湖堤。《康济论》云:“唐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始于湖之东西,亘南北筑平津堰,以防水患。”

镇国寺

镇国寺地处大运河中央的岛上,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今有“运河佛城”之称。镇国寺始建于公元874年。唐懿宗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并赐予“举直禅师”称号。

高邮镇国寺塔,当地人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镇国寺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底层有南北拱门,二层到七层均有塔门,两旁建有小佛龛,三层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在全国600多座古塔中堪称翘楚。镇国寺塔虽历经几次修葺,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该塔处在拓宽范围内。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周恩来总理在审批方案时特批:让道保塔。这才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使古塔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57年该塔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镇国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岛上已重新恢复了镇国寺,供游人观光。

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两下高邮,二访古塔,每次都在塔下仔细察看,流连忘返。第一次来高邮时,在渡船上即口占一首七绝《高邮镇国寺塔》:

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

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

在陈从周教授的笔下,镇国寺塔又别具情韵了。它牵动着多少墨客骚人的情思,引来了多少动人的丹青歌吟。今天的镇国寺既是佛教胜地,更是旅游景点。

盂城驿

高邮是国内唯一因邮建城、因邮而名的城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

高邮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位于南门大街东,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盂城驿是高邮旅游一轴一带五区规划的重要节点、金字招牌,是彰显高邮古、文、邮、水旅游特色的重要景区,也是高邮对外推介的重要旅游景点。

1993—1995年高邮市人民政府修复盂城驿,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使古驿得重光。2015年12月24日,高邮市盂城驿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高邮市政府于2013年4月18日投入9500万元对毗邻大运河高邮段的孟城驿实施扩容,一来为2013年10月18日举办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新推“邮文化”名片,二来为大运河高邮段申遗打造古色景区。

盂城驿扩容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包括盂城驿扩容、城南历史街区修缮、南门大街整治三部分,又修建了独具特色的秦邮公馆和开放式花园。二期工程包括三部分:恢复建造接官厅,馆驿路东延至蝶园路,建设马饮塘河滨河绿化景观。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汉建县,历史就庄重地把这片土地正式命名为高邮。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把自己的名字与邮传联系在一起的唯有高邮。

高邮大运河沿线的文物遗存丰富,是反映大运河河道演变的“活化石”。里运河转弯处今存两根石纤柱,当年纤夫每次经过此地总要在它身上绕一下,天长日久石柱上留下数道深深浅浅的印痕,是里运河古老与沧桑的最好见证。在马棚湾还静静卧着一只镇水铁牛,默默地守卫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猜你喜欢

故道古塔高邮
夕照高邮湖
秋风吹彻(组诗)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西湖
古塔
我的家乡
春天
黄河故道
和古塔叔叔度周末
黄河故道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