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2019-09-10高寿华
高寿华
关键词:理解教材,联系教材,联系教材式教育教学
历史的英文单词是“history”,从字的结构来看,有点像汉字中的合成字,由“behind”和“story”合成为“以前的故事”,不可否认,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大部分人物、事件学生都略知一二,在教学中把这些人物与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讲解通常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喜欢听历史课却怕历史,因为单就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来说,就显得庞杂、繁琐,而这些又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记忆是每个历史老师都面临的问题,同仁们在这方面也做过积极的探讨,其中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把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实践表明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要快,而且保持也持久。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有发展,已具备了理解记忆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綜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形式认识历史概念,把握知识结构,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联系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
讲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可联系到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赔款的数量,割地的面积,通商口岸的数量及分布以及清政府对外来势力的态度转变等进行联系比较,使学生在对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记忆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国半殖民化的理解;讲到太平天国政权时,可联系到秦末农民战争建立张楚政权、唐末农民战争建立大齐政权,明末农民战争建立大顺、大西政权;讲到法国的《人权宣言》时可联系到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
二.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
同一时期的政治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又可促进文化的繁荣,在讲文化课时如果注意这三者的联系,则可避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死记硬背。
如战国的“百家争鸣”是当时的社会大变革紧密联系的,不同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层,从本阶层和利益出发,批评其他学派的观点。如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所以主张“兼爱”、“非攻”“互爱互利”,而韩非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主张“法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是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有关的,这一时期政权大都是通过政变篡权的,原来的“君权至上”,现实中的皇帝作为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怀疑,人们原来的信仰丧失了。转而拜精神上的佛;这一时期政治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坎坷的官吏如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等常感怀才不遇,又不甘同流合污,于是转而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倒也颇有成就;再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明明是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但却称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即使从美术三杰的作品如《圣母像》也可看出神的外貌,生活情感与人并无二异,这其实是对欧洲封建教会特权的批驳,试图去揭开它那神圣的面纱,但当时的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与旧势力公开抗衡,只能在文化领域摇旗蓄势。再如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三次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都是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三.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
在讲到秦灭六国的原因时除了人民的厌战外,已出现了局部的民族融合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最彻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复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抉择”这个结论看起来像政治口号,不结合史实分析难以让学生信服,那么可引导学生联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该结论;在世界历史中有一个疑难点就是西属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却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书中内容又没做充分的解释,这就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必须释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因为尼德兰革命后并没有从事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而是从事商品贩卖,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其他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不大。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主要从事商品生产,逐步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掠夺原料和开辟海外市场,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独立战争,而法国一直与英国在欧洲争霸,英国的蒸蒸日上使法国不甘坐视,也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与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对整个世界面貌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四.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
初中教材中中国史与世界史是分开编排的,其实内容是互相渗透的,所以在讲世界史时应联系前面所学的中国史。
如讲到亚非的文明古国时,其他三国与中国除了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外,较早地进入奴隶社会也是重要标志之一,到世界史时可回顾中国奴隶社会的基础知识;1861年世界历史中有两件大事,即美国南北内战及俄国农奴制改革,而中国也有一些重要事件:总理衙门的设置、辛酉政变。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从背景和影响上对比。
五.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英语单词是“china”,是“秦”的音译,说明秦朝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现在流行的“唐服”在外国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称“唐人街”,说明唐文化在世界的影响;香港的新界1898年6月30日被英国租借,而租借的期限按国际惯例不超过99年,所以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非洲的国界线的特点是西方国家野蛮殖民的结果;长期以来的中东问题缘来已久,应追溯到犹太民族的变迁及两大宗教的矛盾,相似的还有印巴冲突、朝鲜半岛的分裂与统一等。其实,现在许多热点新闻都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时注意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更关心时事,另一方面可加深对历史事件前后因果的理解,激发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历史的内容特别是文化几乎覆盖了其他各科的内容,而文化课老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难记。关健的问题是量多面广,那么可联系学生熟悉的其他各科的知识。
如汉赋、南北朝的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学语文中都有相关课文,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作背景就是俾斯麦第三次王朝战争后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占;数学方面商高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可讲到勾股定理的内容,还有《九章算术》的正弦、余弦等概念;物理方面的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化学方面居里夫妇发现镭,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把历史知识与学生所掌握的其他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可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记忆历史。
历史的联系关健是找到相关知识的衔接点,也是新旧知识的线索,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背诵是记忆的根本,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智超.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周建晔.在历史课基础知识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82(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