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2019-09-10王冠凤曹键
王冠凤 曹键
摘要:高端服务业是高人力资本、高度创新、高附加值的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塔尖。全球已进入高端服务业时代,发展高端服务业可将中国市场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基于24个国家的高端服务业面板数据进行跨国比较,结果表明,金融要素、创新要素、信息技术、政府扶持、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足使得高端服务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存在滞后效应。当前,应增加金融资本供给,以创新驱动中国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搭建高水平的创新载体,让互联网成为高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翅膀”;扩大政府需求,培育新兴高端服务需求和市场;加强产业关联,引导高端服务业合理转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重视服务创新,寻求在服务创新方面的跨国合作,培育高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务经济;高端服务业;贸易开放;服务外包;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9-0015-14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整体而言,经济收入水平与服务业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就越高。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高端服务业的大规模崛起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自动带来高端服务业的扩张。参照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 000美元以后,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其占比将达到60%以上。目前,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201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 509.8美元,但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明显高于中国,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情况。中国应进一步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联动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产业结构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促进服务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从分散走向集聚的发展趋势。高端服务业与低端服务业的特征比较见表1。
(一)高端服务业概述
高端服务业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的产物,具有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加速经济增长内生性要素积累的重要作用。高端服务业一词最先出自国内地方政府文件,在国外文献中被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生产者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创新能力强的先导者,是迈尔斯等(Miles et al)[ 1 ]第一次在研究中提到的。巴特·努特布姆(Noteboom B)[ 2 ]认为,知识密集性服务业提供商帮助缩短了接受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认知距离”,即企业间和企业内的认知距离。盖雷(Gadrey)[ 3 ]指出,知识密集性服务业提供者的活动就是“按照客户意向,提供加工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斯特拉姆巴赫(Strambach)[ 4 ]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转移的载体。伯克兹(Berkoz)[ 5 ]等对伊斯坦布尔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发现,旧中央商务区(CBD)人口向新CBD转移,并且外商直接投资(FDI)也绝大部分集中在新中央商务区。纳雷什等(Naresh et al)[ 6 ]认为,生产性服务企业选择集聚发展能降低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并能提高企业的声誉。郑后建[ 7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目前服务业发展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水平也偏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较小,应合理规划服务业发展方向,发展新兴服务业,并努力使其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徐伟金等[ 8 ]认为,高端服务业产生于工业社会较为发达的阶段,它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依托,以技术密集度和知识密集度高为特点,其产品和服务占据品牌高端和价值链高端,能灵活应用于众多领域的高端环节。魏作磊[ 9 ]分析了1979年以来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服务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及其他服务业是推动工业化国家服务业比重上升的主要动力。王江和魏晓欣[ 10 ]提出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带动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拓展城市服务功能。
王冠凤[ 11-12 ]指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竞争力源于创新,并分析了创新驱动对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等创新要素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正向影响。王冠凤[ 13 ]选取1990—2014年全世界9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探究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差异,提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王冠凤[ 14 ]研究了创新要素对中国整体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创新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二)高端服务业的类别
1.金融服務业
金融服务业从内涵上讲,是指行业的范畴,即提供近乎同质服务或由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组成金融主体的集合。纳雷什等(Naresh R.Pandit et al)[ 15 ]分析了金融服务企业的集群效果,发现高比例的信贷能加速经济发展。张浩然[ 16 ]通过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金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服务业有向核心城市集聚的趋势。陈茜[ 17 ]指出科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对中国传统金融产生较大影响。刘胜等[ 18 ]认为应加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通过优化城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2.研发服务业
研发服务业具有高端服务业“三高三新”的重要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埃希和奥利伯(Ehie I C & Olibe K)[ 19 ]认为研发服务业需要重点发展“高知识”与“重服务”的研发支撑服务。福斯曼(Forsman H)[ 20 ]指出研发服务业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信息,强化精度。张等(Zhang R et al)[ 21 ]指出研发服务业是提供研发创新,并为技术转移服务的行业。简兆权等[ 22 ]总结了研发服务业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其成长路径和模式。陈艳莹等[ 23 ]对中国2008年31个省份75 827家研发服务企业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研发服务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关系投资对企业利润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弱。
3.信息服务业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高,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性高端产业。塔西(Tassey)[ 24 ]认为,信息通信技术使知识更容易传播。巴克莱(Barclay)[ 25 ]研究了巴巴多斯(Bar? bados)的商业环境对跨国信息服务企业的吸引力问题。匡佩远[ 26 ]指出信息服务业是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或信息产品的行业,如从事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姚伟等[ 27 ]认为将创新和信息服务业结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信息服务生態。王建冬等[ 28 ]基于信息服务业的信息特质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王春等[ 29 ]考察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正向拉动作用。
4.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中处于行业高端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而产生的是移动商务服务。移动商务服务是具有高端服务业特征的新兴服务业。祖卡斯等(Tsoukas H et al)[ 30 ]指出,从系统视角看移动商务是一个交替的个人和企业的生态系统,而且这种生态系统建立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技术基础之上。阿兰叶等(Alain Yee et al)[ 31 ]通过预测模型的研究,探讨了马来西亚和中国消费者采用移动电子商务意图的影响因素。彭强[ 32 ]指出,移动商务还沿袭了电子商务的很多应用模式和实现方式。刘叶[ 33 ]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中国商务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外溢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务服务业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累计循环效应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联性。
5.文化创意业
文化创意业是渗透性极强的高端服务业,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艾伦(Allen)[ 34 ]通过对美国48个州的实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了经济增长。西村宜隆(Yoshitaka)[ 35 ]探讨动漫产业的跨国生产体系和国际分工,并分析了动漫生产系统在亚洲数字产品时代的发展前景。国内对文化创意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解学芳[ 36 ]指出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呈现协同循环发展。刘昕[ 37 ]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花建[ 38 ]认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焦斌龙[ 39 ]指出新常态下中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创意为先、并购重组和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徐运保等[ 40 ]从新经济内涵嬗变视角,提出中国全面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业态的构想与实现路径。
6.专业服务业
专业服务业企业指的是在特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如果没有专业服务业企业,商业发展将寸步难行。郑琴琴等[ 41 ]指出,专业服务业企业属于新兴服务行业,具有高度知识密集型、高度顾客定制的特点。魏江等[ 42 ]认为通过拓展知识管理提高服务绩效可以深化专业服务业知识管理研究。约翰·瓦克等(John Wacker et al)[ 43 ]通过数学模型测量专业服务生产率,提出专业服务的生产力是难以衡量的,统计结果和模型在一些组织的实际效用中进行了外部验证。尉松山[ 44 ]主要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专业服务业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魏江等[ 45 ]基于对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服务创新是专业服务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文献述评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尽管高端服务业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很丰富,国内外学者对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及结构优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受高端服务业分行业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的制约,受所掌握的数据资料等因素限制,既有研究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跨国比较分析存在不足,较少深入研究全球化对高端服务业的影响。从理论角度看,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现有的定量实证研究偏少;从实际情况看,对高端服务业的多层面和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经验总结不够。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各个产业,服务业同样不例外。服务业国际化趋势已日益明显,其贸易及投资活动也由最初的简单出口和销售贸易逐渐向更为复杂的企业扩张转移。一个国家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自身过去若干年纵向上的进步与突破,而且还表现在与其他国家对比中的国际竞争力上,因此提升中国国际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来考察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从中捕捉到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中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也能为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事实依据。
本文立足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聚焦高端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选取世界上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相近发展水平国家、金砖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服务业与中国进行比较,通过实证分析,做出更为直观的评价。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全面分析中国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为探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等现实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服务业开放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服务贸易开放度是指一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参与的程度,本文选用服务贸易依存度从贸易角度来度量服务业开放程度[ 46 ]。服务贸易依存度可以反映一国服务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贸易依存度又被称为服务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所以,一国服务业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18世界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4.7%,商品贸易额增长11%。排名前三的商品贸易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三国商品出口总额占全球总出口的30%;排名前三的商业服务出口国分别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美国、中国和德国则是排名前三的进口国。
尽管中国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而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印度)相比,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参见表2)。印度是通过承接制造外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成功案例。它举全国之力针对性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推动国内软件服务业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了整体产业和服务业自身结构的共同优化发展,并带动金融和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亚洲外包中心。中国应该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表3是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印度及巴西的人均GDP和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比较[ 47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以后将进入服务业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是8 117.267美元,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16年,美国人均GDP为57 588.380元,是中国的7.1倍;韩国人均GDP为27 608.247元,是中国的3.4倍;巴西人均GDP为8 639.366,是中国的1.06倍。尽管中国的人均GDP远超新兴经济体印度,但是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却比印度低,服务业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滞后情况,发达国家乃至金砖国家巴西都高于中国。具体到非农产业内部,中国与发达国家和与中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表现为工业占比较大,而服务业占比偏小的特征。中国的服务业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非农产业内部结构问题。
表4是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印度及巴西的高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较快,虽然中国的占比低于金砖国家巴西,但与印度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高端服务业占比最高,其他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而中国的占比几乎一直低于3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服务业行业结构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占比例较低,发达国家则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加快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提升国内服务业服务层次和水平。中国通过承接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借鉴发达国家服务业先进的发展方式,实现服务业更快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变过程发生在世界经济日益开放的全球化时代,这不同于发达国家以往的经历。结合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使中国的结构转变表现出一些以往没有的特征。中国的服务业比重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國家和发达国家的事实,可以使用跨国比较的数据来验证是否存在其他的因素来进一步解释这个结构差异。
(二)理论分析
1.有效的金融要素支持为高端服务业提供资本保障
金融要素通过专业部门的运作,构建出完整、独特的价值运动系统,凝聚成具有统一属性的产业集合,即金融产业。金融产业是创造价值的实体产业,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器。金融要素支持作用首先体现在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资金融通和经济助推作用;其次,可以提高金融服务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有利于改善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
2.技术创新是高端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知识技术密集的高端服务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技术创新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形成技术外溢,而技术外溢又推动高端服务业的持续发展。高端服务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构成一种集体学习环境,能够推动新知识、新技术加速溢出,保证了创新的传播。随着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中间投入需求也在不断扩张,促进新企业或新行业的快速诞生和成长。
3.服务业开放可以提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等级
服务业的开放可以提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等级,鼓励外商资本进入高端服务业领域,通过“干中学”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促进本土高端服务业企业发展。中国应顺应服务业发展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重建服务业运营机制,考虑实施FDI“负面清单”制度,将高附加值、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高端服务行业列入其中,允许FDI进入国内短期内难以发展的行业,且以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为前提,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三)研究假设
通过考察金融创新、政府规模、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等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H1: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健全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开发符合服务业企业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符合产业导向的服务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引导更多资源和要素的流入,促进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 48 ]。建立多层次金融中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金融资源的合理布局。推进金融创新,促进关联产业集聚,进行跨区域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对于高端服务业来说,鼓励企业基于产业融合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 49 ],借助高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提高运营效率[ 50 ],并进一步完善服务创新政策,把服务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寻求包括金融服务、研发服务等高端服务行业的升级发展,推动服务业价值链升级。因此,设立假设: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H2:信息技术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
信息技术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51 ]。高端服务业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渗透性,能够集中技术和知识等关键要素,是典型的外溢性、集约性和知识性的高级产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端产业,它出现的基本动力在于信息技术升级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它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以及现代管理概念的综合产物,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领域[ 52-54 ]。因此,设立假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端服务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H3:政府扶持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
地方政府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责任主体,政府的扶持政策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55 ],应构建新型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强化高端服务业升级发展的要素支撑[ 56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为企业制定一系列融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资金扶持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57 ];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推进重大示范应用项目,提升高端服务业发展层级。因此,设立假设:政府的扶持政策对高端服务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模型与数据整理
(一)构建计量模型
21世纪以来,随着高端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脱颖而出,“现代服务业”是中国特有的提法,在国外尚不多见。“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相关开放和行业准入政策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动,而自此之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本文选取2000年作为研究的起点。因为高端服务业的概念在国外并不多见,基于统计口径和数据可得性等原因,获取世界各国的高端服务业数据存在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准确地对高端服务业进行跨国比较,为了得到更具说服力的实证结果,受限于各国的数据统计情况和行业细分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数据时间段选取跨度为2000—2016年。
为了能够包含尽可能多的国家,又受限于行业细分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则选取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部分成员国、与中国相近发展水平国家、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共收集24个国家2000—2016年的高端服务业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高端服务业增加值主要包括金融中介增加值,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增加值,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基本保障增加值,教育、卫生、社会工作、其他团体、社会和个人服务活动增加值。高端服务业指标采用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GKIBS,以上述行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代表行业,根据这几个行业增加值的汇总数据计算得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对高端服务业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主要考察金融要素、创新要素、信息技术水平、政府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和汇率等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对两边指标取对数后,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公式(2)中的下标i和t分别表示国家和年份。其中,選取高端服务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GKIBS)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核心解释变量包括金融创新要素(FD),即私营部门国内信贷占GDP的百分比和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的交叉变量,体现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高端服务业的影响;信息技术水平(COM)代表每百万人中的互联网服务商个数,体现信息化程度对高端服务业的影响。控制变量包括政府规模(GOV)、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PGDP)、对外开放程度(OPEN)和汇率(RATE)。γi和εit表示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和随机扰动项,所有系数α为待估计参数。
(二)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1.变量设置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借鉴马等(Ma et al)[ 58 ]的思路,参照姚战琪[ 59 ]和王冠凤[ 12 ]的做法,选取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作为因变量,选取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自变量,选定政府规模、人均GDP、市场开放程度和汇率作为控制变量。
主要变量定义如表5所示。为了消除极端值影响和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在进行实证分析前对各变量均进行了1%和99%分位的Winsorize处理和对数化处理,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和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如表6所示,其中Pearson相关系数因为剔除了量纲的影响,在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时更全面。表6中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官方汇率两个变量的标准差较大,是因为24国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国与国之间的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汇率差距较大导致相关数值之间差异较大。
2.数据说明
在选取各变量时考虑到高端服务业发展因素以及数据的可收集性,从联合国数据库中选取了能获得高端服务业值的24个国家,详见表8。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2000—2016年的年度数据(其中部分年度的高端服务业值缺失),并通过相关计算得出。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解释
(一)基准回归分析
1.估计方法
本文采用F检验,发现P值为0.000 0,拒绝原假设,因此固定效应模型比混合效应模型更优。再采用豪斯曼(Hausman)检验,其P值为0.001 3,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优。固定效应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控制难以观测而又不随时间变化的国家间异质性,有效减弱遗漏变量所导致的系数估计有偏问题。为了消除省份的异质性,模型中引入了因变量的滞后项,使得滞后项与随机误差项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从而造成系数估计有偏。因此,简单的固定效应模型FE估计并非上选之策。作为长面板,为了控制存在的国家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加入国家和年份的虚拟变量,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LSDV,同时考虑到不同个体扰动项存在异方差,本文使用验证存在“组间异方差”的HETONLY和非平衡面板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调整由于异方差导致的估计偏误。表9显示了相关回归结果,表明使用WLS方法相对提高了估计效率。
2.实证结果分析
表9中24个国家高端服务业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要素(FD)、信息技术水平(COM)、政府扶持规模(GOV)、市场开放程度(OPEN)、经济发展水平(PGDP)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滞后一期的高端服务业占GDP比值(L.LnGKIBS)对各国高端服务业有推动作用,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效应。
具体来看,金融要素和创新要素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创新要素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提高0.437%,并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金融创新和研发人员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支撑。各国围绕资本、技术、人才等核心创新要素,驱动经济结构转向高端服务业。金融资源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启动器。丰富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等一系列金融要素对推动高端服务业结构调整,培育和支持富有竞争力的新兴服务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端服务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系统性支持。各国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创新要素的投入,能促进创新资源合理布局,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有力支撑。
信息技术水平对高端服务业有显著正向作用。信息技术水平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提高0.433%,并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一国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政府有力的经济支持将会促进高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政府规模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提高0.264%。政府本身就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政策影響下,作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有利推动者,政府的有效政策引导会促进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
经济发展对高端服务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均GDP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提高0.063 6%。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其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如果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则该国高端服务业会较为发达。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高端服务业优化发展。
对外开放促进了高端服务业的增长。市场开放程度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0.382%,并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开放的经济政策更能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有利于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并扩大产品的出口,从而促进高端服务业得到优先发展。
实际汇率变动会影响服务出口的成本。实际汇率每增加1%,高端服务业发展规模会下降0.045 9%,实际汇率变动对服务贸易出口有负向作用。
24国高端服务业跨国比较分析的实证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高端服务业占比、金融创新、信息技术、政府扶持、对外开放均能显著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存在滞后效应。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24个国家高端服务业跨国比较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再采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0.1、0.3、0.5、0.7、0.9为代表性分位点进行考察,表10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分别给出了24个国家在1/10、3/10、5/10、7/10、9/10分位数的系数估计值和标准差估计结果,从中看出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与表9比较基本一致,印证了前面计量分析得到的相关结果,表明得出的结论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端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及服务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端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实施经济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是中国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占据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重要环节。高端服务业是高人力资本、高度创新、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服务业经济是知识与生态经济生产的反映,是时代的需要,全球早已进入高端服务业思维时代。高端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塔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它作为促进生产、带动消费的关键领域,能直接促进服务业的增长加速、生产率提升和出口竞争力增强。本文选取世界上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等代表性国家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国际比较和对比,综合全面显示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将24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金融创新要素、信息技术水平、政府扶持规模、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并且滞后一期的高端服务业占比对各国高端服务业有推动作用,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高端服务业发展优化的推动器是金融创新和研发人员,金融资源支持和科技创新驱动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各国创新要素的投入、技术水平的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对支持高端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和促进高端服务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推动作用。各国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高端服务业优化,其相关结论在基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中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实证结果也表明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效应。因为中国制造业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足使得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存在滞后效应。
(二)建议
1.增加金融资本供给,以创新驱动中国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从国际经验看,金融资本的供给能显著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由于中国金融业开放度、外向度不断提高,市场导向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打造相对开放、自由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市场化的发展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机构,打造金融安全高地。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构建和扩大金融双向开放通道,开展跨境投融资以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理财、担保等业务;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在城市圈内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提高城市圈内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创新能力;通过设立若干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金融中心总部、区域性总部,增加城市圈内信贷资金供给,推进城市圈内金融一体化;引导企业前瞻性布局海外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产业金融中心的发展等级。
作为知识含量最高的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最明显,它能够以较低的物质资源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回报,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依靠。在服务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转移,提升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加速经济发展。在承接高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同时要加快推动本国的自主创新,中国要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效承接高端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才能实现服务业国际转移,从而在服务业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收益;要大力发展关键领域技术,构建高端服务业创新体系,采取措施倡导技术集成创新以及模式创新;要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形成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的局面;要在承接高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前沿技术进步,及时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要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2.搭建高水平的创新载体,让互联网成为高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技术是业态及模式创新的前提与基础,缺乏技术的有效支撑,就很难实现服务业态、服务模式创新。互联网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已经成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翅膀”,“互联网+”服务业将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依托“互联网”,创新高端服务业发展模式、服务模式,不断培育高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借助“互联网+”,尽快培育高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优秀企业家,以领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培育、成长带动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顺应国际范围内产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把握信息技术进入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新阶段的特点,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传感、电子认证、网络信息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在认定标准、指标分配上,进一步向高端服务业倾斜,支持服务业企业申请设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机构以及面向产业创新服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为培育高端服务业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升搭建载体。
3.扩大政府需求,培育新兴高端服务需求和市场
政府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有效政策引导会促进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政府通过一定监督和管理手段,能够对市场进行调节,尽量弥补自由市场存在的缺陷。通过政府引导和介入,帮助高端服务企业实现与大市场的快速对接。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高度敏感,是高端服务企业生产的基础,政府能够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举办专业技术交流会等手段,提高高端服务企业与市场的对接度,从而吸引高端服务企业向规划园区进行集聚。根据现有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与优势,鼓励政府以物联网为核心围绕智能城市安全与管理、智能交通、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加大实施高端服务业重大项目工程力度,发挥政府重大示范应用项目服务需求带动效应,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政策影响下,政府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推动者。积极探索新的政府采购模式与制度,如政府加大购买信息服务、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绿色环保等高端新型服务业态等。
4.加强产业关联,引导高端服务业合理转移
中国服务业自身存在很多结构问题,比如高端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较为稀缺,很多企业还未形成在市场中采购服务业的习惯,迫切需要利用外商投资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制定并贯彻以加强产业关联和促进产业积累为特点的吸引外资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动服务业外资和国内企业形成产业关联效应,促进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产业集聚和互利共赢;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如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分项的服务业外资项目转向产业集聚区;利用产业关联和集聚效应,国外跨国企业的一些知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将会转移到中国的本土企业;在开放过程中,应减少直至取消对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服务业的限制,培育本土竞争力,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服务品牌,建设一批主题功能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高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区。
5.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務外包,重视服务创新,培育高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服务外包是21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已经成为国际生产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国家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国家借助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受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上与发达国家无法竞争,服务外包为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提供了重要途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服务产品在全世界的可交易性日益加强,在全球资源没有完全流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必然以成本为导向,将服务外包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后起国家通过承接服务外包成为新兴经济国家,顺利进入服务业国际分工体系。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外包业务日益增加,印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把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扩展和渗透到其他产业,为产业升级引入新的路径,极大地推动了印度产业结构的演变。中国在全球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努力吸引国际优秀人才,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分工,占据高新技术产业的某些非核心环节,虽然占据的环节价值增加值较低,但是却为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一条路径,实现从非核心环节向技术核心环节攀升,从而在价值链的更高区段向承接国转移,增加承接国研发等服务业部门的就业岗位,拓展承接国的就业空间。
美国作为技术先发国,通过不断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保持领先优势,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美国政府力求为服务贸易发展构建良好的规制环境并制订前瞻性的发展计划,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日本作为技术后发国,通过服务创新推动服务业价值链升级,日本的服务创新以国内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知识创新为主。日本由最初的基于技术引进与简单模仿的技术创新发展到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以及知识创新,成功实现后发国的技术跨越,推动了产业升级。中国应该学习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寻求在服务创新方面的跨国合作,学习价值链上游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拿来—消化—创新—飞跃”。服务创新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中国应积极鼓励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企业积极探索高附加值的服务创新模式,由依赖技术引进的被动性经济增长战略向由自主创新为主的主动性经济增长战略转变。
参考文献:
[1]IAN MILES,NIKOS KASTRINOS,ROB BILDERBEEK,PIMDEN HERTOG,KIERON FLANAGAN,WILLEM HUNTINK,MARK BOUMAN.Knowledge- intensive busi? ness services users,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J]. Second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setp,1998,44(4):100-128.
[2]NOTEBOOM B.Innovation,learning and industrial organisa? tion[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2):127-150.
[3]GADREY J.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an alternative approach[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0,46(3):369-387.
[4]STRAMBACH S.Innovation processes and the role of knowl? 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M].Innovation Networks. Physica-Verlag HD,2001:53-68.
[5]LALE BERK?Z,ENGIN EYUBOGLU.Intran-metropolitan loc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FDI in Istanbul[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7,15(3):357-381.
[6]NARESH R,GARY A S,COOk G M.PETER SWANN.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british financial servic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1,21(4):31-61.
[7]鄭后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6):13-17.
[8]徐伟金,周世锋,秦诗立.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点选择[J].浙江经济,2009(8):46-47.
[9]魏作磊.美、欧、日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0(1):36-42.
[10]王江,魏晓欣.北京与其他世界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3):53-57.
[11]王冠凤.创新驱动上海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6(10):73-81.
[12]王冠凤.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创新驱动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8):12-20.
[13]王冠凤.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6):91-105.
[14]王冠凤.中国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创新要素研究[J].企业经济,2018(6):98-103.
[15]NARESH R PANDIT,GARY A S,COOK G M,Peter Swann.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british finan? cial servic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1(4):39.
[16]张浩然.中国城市金融集聚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区域异质性视角[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3):56-63.
[17]陈茜.互联网思维下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探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3-10.
[18]刘胜,陈秀英.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了吗[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1):111-120.
[19]EHIE I C,OLIBE K.The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on firm value:an examination of U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 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8(1):127-135.
[20]FORSMAN H.Innovation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develop? ment in small enterprise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nu? 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J].Research policy,2011,40(5):739-750.
[21]ZHANG R,SUN K,DELGADO M S,KUMBHAKAR S C. Productivity in China’s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d R&D[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 cial change,2012,79(1):127-141.
[22]简兆权,王晨,杨金花.研发服务业成长:模式与路径[J].软科学,2014,28(5):1-10.
[23]陈艳莹,侯志敏,杨文璐.关系投资、市场化程度与研发服务企业利润——基于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40-44.
[24]TASSEY,G.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based markets[J].Research policy,2000,29:587-602.
[25]BARCLAY L A,GRAY S J. Upgrading the diamond of de? 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inward FDI:the case of four MNEs i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of barbados[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1,41(4):333-356.
[26]匡佩远.我国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J].中国统计,2009(3):29-30.
[27]姚伟,张榕榕,刘丽敏,等.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47-55.
[28]王建冬,孙静,童楠楠.从信息驱动到服务导向: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研究视角演化述评[J].现代情报,2016,36(6):4-10.
[29]王春,沈颂东,刘丹,等.基于STVAR模型的信息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情报科学,2018,36(5):128-132.
[30] MYLONOPOULOS N,TSOUKAS H.Technological and or? ganizational issu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J].Knowl? edge & process management,2003,10(3):139-143.
[31] CHONG Y L,CHAN F T S,OOI K B. Predicting consum? er decisions to adopt mobile commerce:cross country em? pirical examin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alaysia[J].Deci? sion support systems,2012,53(1):34-43.
[32]彭强.3G环境下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33]刘叶.我国商务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溢效应研究——基于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7,31(8):81-85.
[34]ALLEN J S.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 nomic development[J].Urban affairs review,2004,39(4):461-490.
[35]YOSHITAKA.The pitfall facing the cool Japan project:the trans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anime industr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ost-ford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 anese sociology,2011(11):30-42.
[36]解学芳.论科技创新主导的文化产业演化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4):58-65.
[37]刘昕.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财税金融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38]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4):26-35.
[39]焦斌龙.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7(5):10-14.
[40]徐运保,曾贵.大数据战略下我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路径探索——基于新经济内涵嬗变视角[J].理论探讨,2018(11):108-114.
[41]郑琴琴,李志强.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全球发展的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6):41-45.
[42]魏江,刘洋,赵江琦.专业服务业中的知识管理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4):110-118..
[43]WACKER J,HERSHAUER J,WALSH K D,et al.Estimat? 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ductivity:theoretical model,empirical estimates and external valid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52(2):482-495.
[44]尉松山.關于专业服务业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16(21):362.
[45]魏江,李拓宇,胡胜蓉,等.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作用机理[J].科学学研究,2018,36(2):324-333.
[46]季剑军,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95-102.
[47]宣烨.基于创新驱动我国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15-18.
[48]王冠凤.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金融支持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19(6):114-126.
[49]孔婷,孙林岩,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3):357-364.
[50]CZARNITZKI D,SUSANNE T.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ba? sic research in low-tech and high-tech industries[J].Re? search policy,2012,41(9):1 555-1 564.
[51]GAGO DAVID,LUIS RUBALCABA. Innovation and ICT in service firms:towards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for impact assessment[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7,17(1):25 -44.
[52]毕斗斗,谢蔓,方远平.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创新的融合与互动关系——基于广东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0):88-94.
[53]柯丽菲.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16(10):48-52.
[54]余东华,信婧.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2):64-77.
[55]JACOBS W,KOSTERH R A,VAN O F.Co agglomeration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and multination? al enterpris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4,14(2):443- 475.
[56]于斌斌.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358(2):12-23.
[57]高远东,张卫国,阳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6):96-101.
[58]MA X,Z B LIU.The kernel-based nonlinear multivariate grey model[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8,56(4):217-238.
[59]姚战琪.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J].学术论坛,2019(1):79-87.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24 Countries
WANG Guan-feng1and CAO Jian2
(1.Shanghai Ope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2.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Abstract:The high end service industry is a high human capital,high innovation,and high value-added industry,and is the top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has taken place in an era of increasingly open world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can transform the attractiveness of Chinese market and economic radiation into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authors use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method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based on the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top service panel data from 24 countrie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ncial factors,innovation factors,information technology,government support,human capital,and market opennes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Th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supply of financial capital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end services industry with innov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supply of financial capital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he globaliz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China must effectively undertake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its innovation ability. We should build a high-level innovation carrier and make the Internet become "wings" of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end service industry,the Internet will provide tremendous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the government is the beneficial promoter and the only external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nd service industry. We should expand government demand and cultivate new high-end service demand market. We should strengthen industrial linkages and guide the r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We shoul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attach importance to service innovation,seek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service economy;high end service industry;trade openness;service outsourcing;service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9-07-05
基金項目:上海开放大学2019年度学科创新项目“上海对标全球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XK1901)
作者简介:王冠凤(1977—),女,江西省南昌市人,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曹键(1969—),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