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大学“思修课”

2019-09-10尚恩怡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融入小组合作学习

尚恩怡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又称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把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性、大班教学与小组合作、整体效果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具有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大学“思修课”课堂,不仅是克服“思修课”教学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思修课;融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现如今的大学“思修课”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模式正在慢慢发展,但是其发展程度和质量远远不够,如何正确认识小组合作模式的优点及其价值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思修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

大学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课”),是以“学会做人”为切入点,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帮助大学新生学会理性对待进校后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虽然“思修课”教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从现在的“思修课”课堂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以“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变成了课堂的“配角”,教师在课堂中普遍在唱“独角戏”,许多教师都是讲完了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做的不够多、不够好。在这次我们听课的七所学校共七十个样本中,在“师生互动频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这一项指标中,超过半数的样本得分都在3分及3分以下,这就说明“思修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讲的比较多,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二)大班教学存在许多弊端

我国高校“思修课”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一般都是一百多号人,在这样大规模上课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课堂纪律得不到相应的管制,逃课、玩手机、聊天等成为大学“思修课”的“必修课”。在此次我们听课的学校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基本上都存在逃课的现象,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即便是到了课堂上,也是玩手機、走神、做其他作业等,在“抬头率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一项指标中,71.8%的样本得分都在3分及以下,这说明思修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在做自己的事,长此以往,“思修课”的开设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现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素养不高

我国高校普遍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思修课”不重要,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思修课”走走过场、随便上一上就可以了,一个老师就能解决好几个班、甚至十多个班的教学任务。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思修课”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这种理想信念,怎么能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呢?另外,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的“思修课”都是安排一些专业素质、人格素质都不是很完善的老师去上,好像就觉得随便来个老师,备备课就可以去上这门课,这其实是对“思修课”的轻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专业素质不过硬,上课就是走走形式,勾勾重点,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多大的积极影响,有时候一些人格素质不高的老师反而成为学生的反面教材,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些教师,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仍然停留在以往教学方式上,比如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有同学就遇见这种情况:老师上课的方式还停留在高中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采取一字一句勾重点分析的方式,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就会让课堂枯燥无味,有的学生就认为高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现在又重复讲,就没有必要再认真学,这样学生听得累,老师讲得也累,还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调研得到的数据中,“对课程内容十分感兴趣,情绪很高”这一项指标中,65.7%的样本得分在三分及以下,这说明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教师顺利、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四)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

“思修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有学校相关部门及相关制度的支持,主要包括经费支持和教师培训制度。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郎格朗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学习,发展自己。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完善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始终保证教师队伍素质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但是就现在高校“思修课”的现状来看,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高有低,学校、社会对于“思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思修课”课堂改革、发展难以进行,上课的效果得不到保障。从这次听课的记录来看,有些老师的课堂比较活跃,讲课的方式能够被学生接受,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是有些老师的课堂就比较沉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因此也是有高有低。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思修课”的路径分析

(一)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一般都是在课上进行。再进行讨论之前,教师按照学号分组,或者由学生自由分组,每个组的人数相差不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抛出几个与上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给定的时间里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运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教师有几个注意事项:一是如果学生是自由分组,那么教师要注意分组的人数限制;二是讨论过程中的课堂纪律问题,教师要及时管理课堂纪律,确保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了小组讨论;三是最后的总结环节,要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不正确的观点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减小错误思想的影响。

(二)课堂汇报

课堂汇报与小组问题讨论差不多,都是有分组,然后小组围绕老师给出的问题或者自选相关的题目进行研究汇报,不同的是这种方式只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而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用这种方法时还是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说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参与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过程,但是教师在看到最后成果时仍然给了他一个较高的成绩,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公平性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其他小组成员的不满,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合以上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思修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师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不同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缺点,尽量克服缺点,发挥优势,营造良好的“思修课”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玲.合作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59-60+63.

[2]欧阳辉纯.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6(13):13-15.

[3]文中数据均源于某硕士班听课结果.

猜你喜欢

融入小组合作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