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部曲”,提升教学层次
2019-09-10周文婷
周文婷
【摘要】文言文是古典文化的载体。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十分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字眼,觉得枯燥乏味,不甚理解。作为教师,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六部曲”;伯牙绝弦;教学层次
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狭隘的应用,学习起来难以理解,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畏难之路;文言文教学也是许多老师授课的一大难题。新课标改革后,人教版小学十一册语文安插了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怎样才能教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和它特有的魅力呢?经过查阅大量相关课例和资料,笔者进行了这一课的教学,感觉收获很大,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为学生,也为自己打开文言文教学这一扇求知之窗。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知之——读之——解之——疑之——悟之——谈之”六部曲。
一、第一部曲:“知之”
对文言文的知晓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骤。文言文有“三文四特点”,三文即:韵文、骈文和散文;四特点即: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韵文。因此,要相应地引导学生了解三文的区别,即为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继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绝”字古今意义字的观察,让学生了解“绝”字的字、形、义的变化,让学生从古汉字的基础上铺垫“绝”字的情感色彩。文言文小知识的渗透,这无疑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部曲:“读之”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与现代语言的差异,所以从字义、口语、读法上有了很大的距离。可是文言文由于字义深,韵味强,要学得像古人一样,字字铿锵,句句传神,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如何品读出文言文中的情感和字句精华,是教学环节中的一大难点。加之文言文一字多音,学生常常难以读准字音,很难正确断句,朗读节奏不明,因而朗读的指导成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先用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让学生自由范读课文,抽2~3名学生和着《高山流水》的曲子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互相点评;接着由教师配乐示范读,帮助学生画出停顿的符号,师生互读;最后再用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去。因为《高山流水》来源于《伯牙绝弦》的背景,学生朗读得效果很好,许多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出断句,更难得的是,学生能真正读出文言文字词间独特的韵味,为后文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埋下伏笔。
三、第三部曲:“解之”
文言文的又一个教学重点就是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在读熟和读好的基础上开展第三部——理解教学。理解教学时主要采用导学合作式教学,笔者在《伯牙绝弦》就利用课件出示:1.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2.把不会理解的句子提出来;3.用自己的話讲出故事的大概内容。笔者还清晰提出小组合作要求:1.组长引领组员依次逐句说出文言文字、词、句的意思;2.答案不一致时组长应组织深入探讨并作下记号以备课堂汇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较好地完成了第1、2步的学习,因此,笔者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学生讲故事上。学生通过小组内讲故事,“串门”讲故事、或者是班级内扮演故事角色等形式,能够加深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在讲故事或者演故事的同时,老师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相应地做好笔记,抓住不同字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它们,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讲故事中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思考层面、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学生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四、第四部曲:“疑之”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在新课标在第三学段质疑能力训练方面,为我们提出这样的引导: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且在交流和讨论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相应的判断。因此,引导学生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在《伯牙绝弦》教学中,笔者找了一个学生,先跟他简单聊聊,放松我们的学习环境:“伯牙和子期是知音,我觉得我跟你也像是知音,因为我看懂了你心中有疑惑,你仔细想想,能不能把学了本课后的疑问说出来,那我们就是真正的知音了。”听了笔者这样创设的情景,一向很少发言的他也开始向笔者敞开心扉,道出了学习中的疑惑。他说:“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笔者主动与他握手表示我们已成知音。马上,许多同学大胆质疑,都想与老师成为知音。学生的兴趣一提上来,老师就要相应引导学生在一条线索上由浅入深地大胆质疑,表达疑惑。笔者也耐心解答,课堂气氛也十分的活跃。其次,在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时,引导学生谈出自己体会。疑问是学习文本的基础,有了心中的疑惑,再结合自己的话语,才能为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做了很好的准备,这也就是说把质疑这一重要环节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部分的原因。
五、第五部曲:“悟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受艺术的魅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笔者把《高山流水》曲子,剪切为四个小片段:1.在轻柔欢快的乐曲中,让学生用心倾听感受伯牙和钟子期知音相遇的欢乐与融洽,读出其中的味道,谈出你此时的体会;2.播放音乐高山片段,让学生用心倾听感受伯牙想高山一样矗立与天地间的情操和远大志向,读出其中的味道,谈出你此时的体会;3.播放音乐流水片段,让学生用心倾听感受伯牙想江河一样的胸怀,读出其中的味道,谈出你此时的体会;4.在轻柔舒缓的乐曲声中,用心感受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谊,读出其中的味道,谈出你此时的体会。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把原本很难理解又很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简单而又富有情趣了。因此,在教学中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教学的效果丰富多彩。
六、第六部曲:“谈之”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在前几部曲中都运用了自己的感官,在最后一部时,可以用嘴巴来为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以一个“大问题”开篇,引导学生谈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体会知己一死,世上再无人可理解自己的悲痛情感,理解知己的深刻含义,以此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深层次的含义。于是,相继地在引导学生质疑提出“小问题”的同时,对本文进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谈出内心的体会,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对文章进行深刻地品读,以达到对课文学习的回顾和复习。如果学生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思维,续写文言文,或者是续编故事,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整篇古文复述出来,说明学生真正对本课学懂、学会了。
文言文教学虽然有着很多实际情况的阻碍,但是我们如果把文言文教学置于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文言文之前,我们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要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典韵味的同时,又达到我们预设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适当方法,在欣赏古文的同时,让学生与“古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以上是笔者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将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