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游学,亦游亦学
2019-09-10王珉
王珉
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养老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在传统养老产业的基础上,一些新兴养老产业也风生水起。对老年教育来讲,老年游学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关注。
中国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欧美老人渴望在退休后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同时学一学自己想搞明白的东西。边旅游边学习,称得上是最积极的度假方式之一。
老年游学营的创始人是社会活动家马蒂·诺尔顿。1975年,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首次举办老年游学营。40多年来,老年游学营已推广到近50个国家。这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5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短期的专业课程,借旅游之机学习,同时结识朋友。每一期老年游学营都有不同的主题,举办地点也不同。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实地参观,晚上则是与主题相关的表演或娱乐节目,可谓寓教于乐。游学营不考试,也不需要交作业,课程既具有学院水准,又深入浅出。
学会一门或几门外语是许多人的梦想。很多欧美老人将学法语作为首选,法国的昂蒂布国际中心最受老年人欢迎。这个机构接收外国短期学生,教授者都是以法语为母语的老师,适合没有法语基础的人学习。老年班主要是小班教学,一个班最多12个学生。学校还会安排老人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接受全天候的法语熏陶。因为地处风光旖旎的海边,老人学习之余,还能观光并品尝美食。
在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的活动。“游学”二字见于《史记·春申君列传》:“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游学概念的是先秦的诸子百家,古代游学的标志性人物则是先秦时的孔子,可以说孔子开了中国游学风气之先。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各諸侯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足迹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
古人游学并非只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通过游学游历天下、拜访名家、丰富阅历,进而学习知识、实践知识。今天中国老年人的游学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载体,通过亦游亦学、学游结合的方式,寓学于游,满足老年人对旅游和学习的需求。老人参加老年游学活动时,常先到当地的老年大学参加有关历史、建筑或自然资源等的讲座,再参观景点。目前,中国老年游学主要包括配套课程的教学游、展示老年风采的展演游和境外文化交流游等方式。
游学对老年人好处颇多:
第一,游学能拓展老年人的知识面,促使其形成创造性思维;
第二,老年人通过游学能增强自信心,结识新朋友,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方面得到锻炼;
第三,游学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体质得到增强,心情豁然开朗;
第四,游学可以打造学友们的“快乐大本营”,让老人们真正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五,老年游学营活动中常贯穿有相关的公益主题,能培养学友的社会责任感。
老人们带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与异域文化交流碰撞,还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世人看到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的中国。中国老人“走出去”,外国老人“引进来”,也是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能活成不怕老、不会老的人。”老年游学营融合了文化学习和旅游度假,满足了老年人的品质生活需求。对老年人而言,这是最好的康养方式之一,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