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唐祖南
唐祖南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哲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教学为应用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费( Tony Buzan)在《啟动大脑》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我国,但当时的还没有大范围兴起,普及率较低,最初只是想运用比较直观的图文形式帮助“学困生”学习。2003年,东尼·巴赞的学生薰海韬系统地介绍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运用范围日益增大,思维导图的优势的日渐凸显。思维导图的应用一开始在理科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但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则较少。近几年来,随着高考文科从以往的重记忆理解向重分析推理的考察要求转变,思维导图在文科教学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以《生活与哲学》模块为切入口,侧重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依据
1.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虽然相比初中阶段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具体的学习中,主要还是靠理解记忆去掌握知识点,特别是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基本对知识点的掌握就是靠死记硬背。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要地运用一种能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呈现抽象和逻辑关系的方法。
2.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点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复杂,该部分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最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通过层级图表现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隶属等逻辑关系。系统直观地架构主题关键词与各知识点的体系,呈现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把由枯燥生涩的哲学概念变成生动丰富的图文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通过图型、颜色、空间、线条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点的关系,建立起适应高中学段学生思维特点的记忆链接的方法,又能一定程度上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
二、应用的效果
1.思维导图丰富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思维导图丰富多样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让学生化被动为积极主动。思维导图主要有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桥状图八大类,它们既能体现基础的思维框架,又能各自延伸,体现着不同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板块概念众多,知识点关系纷繁复杂,单纯的枯燥乏味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应用思维导图在概念讲授中图文并举,并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特点与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形式,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用括号图呈现其与其他哲学概念的关系(见图1),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清晰分明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官的愉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板书教学手段逐渐被忽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肯定板书在教学中的地位。板书是结合教材,配合教师讲授、媒体展示等向学生传递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呈现课堂教学的“记录者”。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展示的不仅仅是教材里的知识点的复杂关系,还展示了教师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思维导图式的板书不是罗列知识点,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恣意发挥,它要求教师有备而来,根据本章节知识点的特点及其联系,简明扼要地通过思维导图概括课堂内容的重点、核心,既重视内容的展现,又重视思维方式的呈现。思维导图式板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记录,更是在于以教师的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授“探究世界的本质”时(见图2),运用流程图式思维导图在黑板上突出章节重点,呈现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知识链条,方便学生理解,节省记录时间。
3.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出发点。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不仅要当一名引导者,更要教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环境,为他们打造一个充分展示其“潜能”的舞台。
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导图的应用,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思维导图形式去展现,甚至有些呈现方式不是我们介绍的常规形式,但是,只要能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过程,我们都应该鼓励和尊重。
②促进师生思维的交流与互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这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与融合,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检验教学的效果,学生在与教师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到平等与民主,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授完《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后,教师围绕核心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绘制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见图3),然后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补充与创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促进师生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实现“教学相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对书本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整合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确保“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性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观点、并且在检查学生思维导图的习作中注意关注个性化的展示,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例如,对于概念类知识点的总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几个概念总结方法供学生参考后,新的概念总结就放手给学生,教师稍作补充,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能在学习中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5.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因其哲学理论的复杂性,对思维能力的高要求,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学习难点,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之前,学生学习该章节缺乏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差,哲学题型在平时考试和高考中的得分率较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后,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笔者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为了验证效果,笔者在小范围内做了研究:选择了两个基础相当的文科班,其中一个班级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在完成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思维导图教学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效率,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思维导图应用不仅优化了《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更是促进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应用思维导图教学仅作了一个浅层的探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形成完善的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玉旭.论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
[2]胡小茹.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报刊荟萃(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