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类新闻的播报技巧与风格塑造

2019-09-10谢丹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谢丹

摘要:民生类新闻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新闻类型,其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题材为主,关注民生问题,反映百姓的问题和诉求,逐渐成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民生新闻全方位地发挥着舆论的监督作用,为百姓提供了有效的诉求平台,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高度的收视率和较好的成绩。因此,为促进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发展,电视台对民生类新闻的播报技巧和风格塑造逐渐重视起来。

关键词:民生新闻;播报技巧;风格塑造

一、民生类新闻播报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过度娱乐化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受众逐渐对新闻播报中千篇一律的语言失去了兴趣,导致民生新闻收视率越来越低。各大电视台为增强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民生新闻播报逐渐趋向娱乐化,在节目中增加了娱乐因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新闻播报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各大电视台争相模仿,最后导致民生新闻娱乐化,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二)民生新闻播報语言方言化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方言类的新闻节目逐渐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使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进行新闻播报,其别具一格的节目风格快速吸引来了受众的关注。随着各大电视台民生新闻逐渐借助方言化的语言进行新闻播报,尽管为受众带来了新鲜感,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暴露出方言的弊端,新闻节目的受众位于全国各地,再加上国内方言种类多,很多受众不能了解方言的含义,逐渐失去收看的兴趣,节目的收视率也逐渐地降低。

(三)民生新闻播报语言过于随意

随着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发展,很多电视台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忽略了民生新闻本来的意义,在新闻内容的编排和新闻播报中,经常使用随意性的语言,由于民生类新闻是以平民化的视角叙事,很多节目主持人的播报语言过于随意,最终不仅影响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还降低了主持人的风格和素质。

二、民生类新闻的播报技巧和风格塑造的方法

(一)民生类新闻的播报技巧

民生类的新闻以群众的生活为题材,关注民生焦点,为群众提供诉求的平台。因此,在民生新闻的播报过程中,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就要具有专业化的新闻播报技巧,借助语言的艺术性叙述新闻事件,使受众深切感受到新闻所展现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思想。

首先,明确民生新闻播报的对象。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普通群众,这就要求播音员对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新闻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以群众为出发点,形成质朴、亲切、真诚的新闻播报风格,营造出同群众互动的氛围,增强受众的情感投入。

其次,再现民生新闻的事件场景。民生类的新闻具有生活化、情景化的特点,因此,新闻民生新闻主持人就需要能够借助语言艺术设身处地地为受众创造出真实的场景再现,使受众通过现场感增强对新闻的感触,增强对新闻信息的理解。为受众再现民生新闻的事件场景,能够使受众更好地体验现场的环境和气氛,丰富民生新闻的内容。

再次,重视民生新闻的播报语言艺术。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面向群众的,其语言同政治新闻相比比较浅显易懂,使受众能够很好地理解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虽然浅显易懂,但这并不意味着播报语言就可以随意化。

最后,注重稿件内容情感的把握。民生新闻不只是表面的新闻信息,播报员对于稿件的内容要结合材料的背景,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注重对情感的态度把握,增强新闻对受众的渲染作用,使受众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对新闻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受众对新闻的理解。

(二)增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塑造良好的主持人形象

民生新闻播报员的文化素质是对新闻稿件进行解读的重要基础,也是其进行新闻播报的必备素质。当播报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时,其能够迅速掌握新闻事件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新闻播报员更好地领会新闻稿件的内容,掌握新闻稿件的核心思想,为受众传达准确的新闻内容,反之则不然。

因此,民生新闻的播报员就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塑造良好的主持人形象,有效地进行新闻播报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生新闻播报员要让受众真切地感受到亲切感、真实感,使受众能够真切地体会新闻的内涵。因此,播报员就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借助播报技巧吸引受众的关注,塑造良好的节目风格。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