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中“情境”与“语境”的构建

2019-09-10黄文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交融语境习作

黄文峰

作文是生活的展现,是情感的传递,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对于儿童来说,从生活的丰富到体验的丰富乃至语言的丰富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从无心到有心、从零散到串联、从表象到深入、从“情境”到“语境”,需要立足目标创设真实有料的环境氛围,在互动体验中充分调动儿童的感觉、思维去感知生活、捕捉素材,觸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并在运用和实践中逐步实现语言的“丰”与“智”。

一、情境引领,开启语境

情从何出,境从何来?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若是品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会觉得生活处处皆风景,只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说,难以沉浸其中、品出滋味,需要教师的用心引领以促成关注和发现。

1.主题采风,攫取生活素材

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采风生活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生活主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况,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 “孝文化”,开展主题班会;去校园里拍最美春景,举办绘画摄影展;发现身边“最可爱的人”,到武警部队体验军营生活;日行一善,举行校园义卖为留守儿童筹集善款……每次活动,鼓励学生去设计活动方案、制作活动海报、组织活动流程、参与活动事务、撰写活动报道等,尽量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担当。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把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和细节有重点、有选择地拍摄下来,编辑为影像资料留下第一手素材。如此,学生不仅体验了生活、增长了见识,而且在亲历的过程中积累了具有主题风格的个性化的体验素材,写作便有了根植内心的源头活水。

2.话题引路,开启表达语境

生活是一样的,从不同角度看,却各有各的精彩。在演讲及习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话匣子”打开的关键在于切入人心的氛围。所以,无论是中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首先从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善于交流的心理疏导开始。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反复向学生渗透一种意识:“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把自己对某个话题或观点的看法表达准确清晰,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讲故事的时候把过程讲得具体生动,让人听得入神动情。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小说家、演讲家!”在这样的激励下,渴望表达与对话的感觉会更加轻松而愉悦。

表达的藩篱被打破了,交流的话题与时空就需要教师去潜心揣摩与捕捉。学生们的每一点情绪状态与生活现象都是对话的契机。如“幸福60秒”“校园里的‘醉’美风景”“孝与笑”“最可爱的人”……这一系列的话题都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引发他们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激发其表达与交流的欲望。

二、情境重组,智取语境

在加强情境体验的同时,我们发现,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文章中并不太难,最难的是让他们在习作中既描写好生活,表达清自己的真情实感,又要有所取舍、有所创造。就像剪裁一般,学会把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巧妙剪辑安排。因此,在引导学生习作时,不应过多地注重习作的篇章结构章法传递,而应多方强调学生作为习作主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1.做“剧本式”构思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和表达。在具体的写作中,作文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部独幕剧或多幕剧——场景、主角、配角、道具;开始、经过、高潮、结局……在其中,有矛盾冲突、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有一闪而过的灵思。在这若干幕生活剧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文章的主题明确、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基础上,你想要怎么样安排都可以,你就是这部作品的导演、制片人,你有自己的选择权、决定权,你可以尽情地运用广角镜头、特写镜头,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对学生自主作文表达能力的拓展和深化,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2.学“慢镜头”写作

眨一次眼睛0.2秒左右,一分钟能跳绳120个、计算出18道口算、走140步路。在《最后一分钟》诗歌里,作者李小雨以四个小节,饱含激动深情,倾述了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时刻时的回想和期待。《水》这篇文章中,李小虎用长长的一段话描述了水从头顶滑过、流下的每一个细节的感受。为了进行有效体验,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慢镜头”的方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全面地咀嚼感受,从而深化体验的敏感度,将瞬间捕捉、定格,用文字记录为一种记忆,提升为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成为文字创作中的可贵细节。

3.用“第三只眼”点睛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这样一些独特的语言表达:“我把落到脚旁的苹果捡起来,用围裙兜着,把脸贴在苹果上,体味着上面太阳的余温,那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那柔软的纤维和毛绒的棉籽,那微风吹过玉米田发出的飒飒声,那被我们抓住的草地上吃草的小马,它那愤怒的嘶鸣以及嘴里发出的青草气息,都深深烙记在我的脑海里……”又聋又哑又盲的海伦·凯勒是看不见周围事物的,却以其敏锐的内心感知这美丽的世界,这就是独特的“第三只眼睛”,会让我们与世界真实并真正融合,令语言表达更有个性。在习作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用好这第三只眼睛,去“看”生活,去表达生活中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情境的重组是对原有素材的加工和创造,学生水平不同,起点不同,要求也不同。逻辑清楚、条分缕析,就体现了思考的有序性;抓住要点、重点突出,就有了表达的准确性;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进行创作,便彰显了语言的个性与灵性。

三、情理交融,升华语境

习作教学不仅要立足当下,让儿童在记录和描摹自己身边的故事中学会写作,还需要引导儿童在写作中学会理性反思、学会自主判断,学会责任担当,从小做一个以言服人、以言动人的真“言语人”。

1.情理交融是现场和在场的共振

写作高手往往都是“会讲故事的人”。世界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丹宁提出了讲故事应遵循的九个步骤:明确中心思想;用例举支持观点;使听众产生认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恰当加工凸显中心;使听众明白,违背故事中心思想的后果是可悲的;删繁就简突出主题;确保结局真实可靠;篇末点题揭示中心。就这样,在由情及境的交融、由抑及扬的反衬、一波三折的变化中,“听故事的人”与“讲故事的人”建立起了联结,并跟随着故事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

2.情理交融是广度和深度的统一

语言表达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在由点及面的扩展和由表及里的深化。生活的碎片是丰富多样的,一次亲身经历的过程、一个小故事甚至人物的只言片语等等都是习作表达的“点”。 不妨参照寓言的表现手法,由对“这一个”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中,使单一的事例得以扩展、升华。与此同时,再由表及里,层层剖析,将蕴含其中的深层意义层层揭示与深化,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意义表达,催人感悟,发人深思。

3.情理交融是哲思和现实的表达

艺术的表达需要深远和切中时弊的思考。读《文化苦旅》的时候,我们会折服于余秋雨先生的上下纵联、穿越古今,赋予道士塔、天一阁等景观以深切的文化慨叹。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如此这般,引导学生以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作触发和媒介,发散联系到相关事物和事理,展开由此及彼的引申,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由陈及新的点化,洞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内涵表达,创设充满哲思美的境界和氛围。

语言是有温度的。语言的温度不仅在于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思想和审美、品位等,还能够激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好的习作不仅文采斐然,还情、理、境交融一体,让人读之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并受益良多。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情境互动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思考、洞察智慧,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走向智慧的表达、智慧的创作、智慧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交融语境习作
真美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交融的独特优雅
跟踪导练(三)2
习作展示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