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湖湘
2019-09-10
2018年11月16日,由长沙市委宣傳部、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的“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湖南简牍文化史。
“湖南出土的简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它的数量最多、序列完整,而在于它所记录的内容。它们多为‘官文书’,即地方官府文书档案。”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说,“因此,相较记录墓葬物品清单的简牍,‘官文书’记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更加全面。相较史书,它更加客观。”
他认为,作为当时人们记录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简牍为我们认识古代的人和事提供了另一种角度。这在本次展览就有体现。
如秦二世胡亥在史书记载中以残暴愚蠢闻名,并通过阴谋手段篡位。
不过,益阳兔子山2013年出土的《秦二世诏告》牍写道:“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以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县赋援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
李鄂权说,文中强调了继位的合法性,也含有改革以惠及民众的意思。秦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36个郡。有一个郡因洞庭湖得名“洞庭郡”,但它没有被历史典籍记载。直到里耶秦简出土,“洞庭郡”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透过一枚枚简牍,可以窥见先秦至魏晋人们的生活百态。
在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篇(黔首为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中,规定了为吏的“五失”“五善”。“视黔首渠(倨)骜(傲)”“安其家忘官府”等为“失”,“忠信敬上”“喜为善行”等是“善”。
刻漏是我国古代的漏水计时器。《刻漏今时对照表》记录,迁陵官署集中办公的时间为“水下二刻”至“水下九刻”。即今天的北京时间早上7时到下午6时。公文传递为全天候的状态。
在全国范围内,晋代简牍出土数量甚少,最多的一批是2003年至2004年郴州苏仙桥出土的西晋简牍。
策展人雷长巍说:“郴州晋简的主要内容是西晋桂阳郡的文书档案,对郴州各项地方事物的记载比最早的传世文献《万历郴州志》的诞生时间早了约1000年。它所记录的信息详细到年月日,包括许多具体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郴州的历史记忆。”
桂阳郡便县、晋宁县县令的姓名,郡内山川河流的走向,有多少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在简牍上都有记载。
这里物产丰富,有松、杨、楠、榉等树木,牛、马、羊、猪、狗、熊、虎、豹等野生或被驯化的动物,人们培育了瓜果蔬菜和草药。
(摘自《湖南日报》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