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出手,助推终生学习体系

2019-09-10

华声文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沙县学堂养老

“第三年龄大学”运动1973年始于法国。此后,这一运动遍布整个欧洲,在英国尤其受欢迎。中国从1983年开办此类学校,如今全中国已有数万所老年大学。

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生活圈交际圈有限、子女忙于事业或小家庭等因素,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心理感觉孤独寂寞,不被重视尊重,对生活容易感到悲观、忧郁。

而老年大学的存在,各种兴趣班的兴起,让他们既能轻松负担学费,又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老年大学对老人们来说,既是一个心灵的归属地,又是价值感的重建港,还是言志抒怀的好地方。脱离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老人们在这里能够放飞心灵,成长自我,脱离烦恼,甚至圆梦曾经的遗憾。

不过,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不断增加,配套的老年大学学位却还没有及时跟上。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和社会还能为求知若渴的老年人做些什么?

面对老年群体的巨大需求,我国现在的老年大学明显供给不足。资料表明:当前国内各级各类的老年学校注册学员有800多万,和2.41亿的老年人口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也正是如此,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

尽管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完备,但全国各地出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足以反映,“文化养老”还亟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其他组织的多方发力。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强化文化养老宣传,提高老年人和全社会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其次,在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建设老年大学等文化养老场所的同时,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养老场所。第三,鼓励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大的优质老年大学与供需矛盾较大的地区联合开办老年大学分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第四,发挥那些有文化的离退休干部的余热,鼓励他们开设老年文化养老场所,为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提供便利。

目前,已有一些老年大学开始寻求缓解资源不足的方法。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四川绵阳老年大学已开始实行学年制,即规定每个专业学习的年限,将其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有的专业学习3年,多的学习6年,老人在所在专业学完后就毕业,减少“留级生”,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还有专家建议,老年大学可以多和教育机构、年轻的大学生组织合作,开办更多的班次,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更可以组织老人学员的“家长会”,邀请老人们的子女来观摩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子女后辈更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学习现状。

如今,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传统的老年大学已很难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就找到心仪的网上课程,善莫大焉。

为此,广州电大建设了“广州终身学习网”网上老年课堂平台,上线11大类1000多门微课。不仅如此,广州电大还上线了手机APP平台,开展社区教育课程线上直播等,这些措施突破了实体学校场地、师资的限制,让更多老年人可以享受选择丰富的老年教育。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发展老年教育市场还需多条腿走路,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不同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方式上,线上学习虽方便,但始终存在一定局限性,诸如声乐、舞蹈等需要实践参与的课程,只靠网上学习还不够。广州电大、老年大学等相关机构还与社会力量携起手来,与社区居委会携起手来,培训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补充师资力量,把课程开到社区中去。

只有推动更多社会主体增加老年教育供给,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终身学习体系,提升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7年6月18日,在第四届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论坛上,一个新鲜的词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乐龄学堂。

“乐龄”是对60岁以上年龄段的别称,最早出自新加坡等地。“乐龄”所表达的意义是开心、惬意、幸福、享受等,提倡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和福建沙县县委、县政府的理念十分契合。会后,沙县与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6·18协同创新院社会创新分院达成合作协议,在沙县成立首批乡村“乐龄学堂”。

2017年6月,沙县出台了《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终身学习促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这是该省唯一一份以县政府名义正式下文,推动农村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性的文件。

同时,由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民政、财政、教育、文广、卫生、人社等部门联合组成乡村乐龄学堂工作领导小组,密切与合作方合作,依托农村幸福院、老人活动中心等原有场地创办学堂,花小钱办大事,通过“三自三共”(即自愿、自助、自理、共学、共餐、共伴)的形式开展活动。经费以县财政支持一点,镇里解决一点,村里补充一点、乡贤捐赠一点的形式解决,保障学堂长期运行。7月,首批乡村“乐龄学堂”在富口镇姜后村和夏茂镇社区成立。

2018年5月25日,沙县富口镇姜后村,76岁的茅金娣老人来到村里的乐龄学堂,抢了个前排的位置,听沙县卫计局的丁文医生讲养生保健课。

“平时我会种种菜,或上山采点草药,现在周五固定要来听课的,在识字班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茅大娘說。

乐龄学堂成立近一年来,每周五下午上课,成了姜后村老人们雷打不动的习惯。 姜后村有1200多人,常住人口200余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其中60岁以上老人180多人。这些年,村里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精神生活却仍旧十分匮乏。茅大娘说,在乐龄学堂开办以前,她的业余时间基本上是打牌、聊天、看电视。

现在不同了,除了每周至少一次的书法、绘画、声乐曲艺等固定课程外,课余时间学堂还常常组织老人开展腰鼓、柔力球、广场舞等娱乐健身体育活动。乡村乐龄学堂的开办,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现在可忙了,一有空就要去跳舞健身,刚刚还加入了老年乐队,学葫芦丝!”茅大娘说。

姜后村乐龄学堂校长冯金玉说:“乐龄学堂刚创办时遭过‘冷遇’,由于农村老人观念放不开,都不好意思来上课。我们挨家挨户去动员,还到田间地头把老人请回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现在的姜后村,老人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去学堂上学是“流行”,不去反而“落伍”了。

政府重视,部门共建,社会参与,乐龄学堂这一社会新模式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潜力。学堂一经推出就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一年来,就有近8000余人次老年人参加了乡村乐龄学堂的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沙县学堂养老
沙县小吃“梗”有味
养老生活
向沙县小吃学习
寻找真正的沙县小吃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升级迟缓,沙县小吃遭“抢道”
养老更无忧了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