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一上《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2019-09-10张利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逗号句号省略号

张利明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识记“点、串、当、诗、写”等11个生字,认识“冖”“灬”2个偏旁。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具体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

3.积累语言,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认识偏旁

1.出示课题,认读“写”“诗”

根据课题,随文学习“写”字。将新偏旁“冖”“ 宀”对比教学。借助偏旁认识“诗”。“诗”是一种特别的语言,《青蛙写诗》这篇课文就是一首诗,它的作者就是诗人。

2.借助字理,想象识记

用字理的方法认识“点”字,出示“火”的图片,再出示“火”字的字源,动画展现“火”演变为“灬”的过程。结合学生积累的带“灬”字底的字“热、煮、蒸、黑”,进一步帮学生建立“灬”和“火”的联系。

3.动一动,认一认

教学“过”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让一名学生走过来,明白“过”和“走”有关,复习学过的带“辶”的字,“远、近、边”等。

4.猜一猜,找一找

学习“串”字时,可以借助一串冰糖葫芦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象形的特点猜一猜是哪个字,接着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一串什么。出示一串项链、一串水珠、一串钥匙、一串羊肉串的图片,理解“串”的使用范围。

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亻+门=们”,“亻”表示这个字和人有关,“门”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形声字,猜一猜找到的形声字和什么有关。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形声字,建立形声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5.编一编,加一加

教学“当”字时,通过编字谜“像小不是小,能把山推倒”识记“当”的字形。

【设计意图: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1)比一比,读正确。师范读,学生练读,重点读好儿化音,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摆一摆,读明白。教师出示“小蝌蚪”“一串水珠”“水泡泡”和“,”“。”“……”的图片,学生把标点和图片连一连,摆一摆,结合插图,说摆放的理由,借助具体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指导朗读包含逗号、句号、省略号的相关句子。)

(3)演一演,乐一乐。从“小青蛙”“小蝌蚪”“一串水珠”“水泡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象人物的心情,带上头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并表演诗歌。

(4)看板书,背一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合上书本,尝试背诵,积累语言。在背诵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我来当小青蛙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用呱呱的声音在说什么?3个标点还可以跑到哪里去帮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编儿歌,朗读儿歌,展开想象,鼓励表达。

【设计意图:标点符号首次出现,将其分解为“读一读”“连一连”“演一演”“编一编”,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又渗透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1.趣味儿歌,巩固生字

下雨了/小青蛙/写诗啦/三个伙伴过来了/它们要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小青蛙,成功啦/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2.出示要写的4个生字,观察分类

将4个生字分成两类。独体字:“下、个、雨”;左右结构的字:“们”。

3.指导书写

(1)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下”字,第一笔是长横,在田字格上中方,第二笔“豎”在第一笔长横的中间靠右的位置起笔,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挨着第二笔“竖”,在横中线上。写“们”时,注意左窄右宽。

(2)学生当场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3)当场点评,学生再次修改。力求书写规范、端正、美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书写实践中“悟”出书写规律,提高其独立书写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亳州市蒙城县逍遥路小学三义路校区)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逗号句号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句号失踪记
省略号
句号
逗号
知了画句号
句号提意见
逗号里的奥秘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自傲的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