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心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初探

2019-09-10沈玥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心灵师生

沈玥

“润心教育”是温润心灵的教育。用心用爱去润泽人的心灵,用心用情去做有温度的教育。“爱心”是引领,“和心”是共识,“净心”是坐标,“匠心”是路径,“慧心”是主线,调兵山市第六小学围绕“润心教育”构建“润心文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凸显学校文化,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润心教育”是在实践中滋生出的理念,它也必将在实践中丰盈和完善。

营造育人文化是校长的职责。11年的校长生涯,笔者对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作实践中梳理出“润心教育”的理念。“润心教育”就是温润心灵的教育——润泽心灵、滋养校园。“润”的本义是雨水下流,滋润万物,《礼记·聘义》中“润”有温润而泽的说法。因此,笔者在学校已经形成的团结和谐的育人氛围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反复的研究、斟酌,梳理出“润心教育”,并提炼出“润心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五颗心,即爱心、和心、净心、匠心和慧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摆在所有教育人面前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凝聚人心,方能团结奋进,方能行稳致远。

对一所学校而言,学校文化最为重要。学校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发展的主线是学校文化的营造,“讲故事”就是学校文化的实践方式之一。因此,要用“故事”来积淀、传承学校的“润心”文化,讲好学校故事,让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走进师生心灵;讲好学校故事,涵养文化“润心”,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润心教育”扎根在学校文化肥沃的土壤中,必定枝繁叶茂,落地生根,实现其长足发展的目标。

笔者所在的调兵山市第六小学,在构建“润心教育”方面,实施以下策略。

一、用“爱心”彰显精神文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也充分体会到这句话的巨大力量,“爱”是事物发展的根基、源泉和灵魂。校长有一颗爱心,去经营学校,会带动、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教师有一颗爱心,会感染、影响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有一颗爱心,会从小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受益终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理应是学生的师长,教师的益友。以爱为起点,时刻牵挂学校,一心钻研工作,坚守在教育一线;坚持脚踏实地为教师成长和学生的发展服务;用敬业和自律塑造榜样形象,把率先垂范和与人为善当作行动准则。

学校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爱为轴,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立足生活情境,调动多方教育资源,采用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方式,开展德育。德育要从“从娃娃抓起”。如引导新时代的孩子们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等歌曲,对其成长意义深远。一系列“接地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我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好学生。

二、用“和心”经营制度文化

“和心”指平和之心。所谓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制度文化作为文化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当制度体现为规则时,它反映了文化的价值、精神和理念。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学校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本身不是为了限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手脚。相反,通过广大教职工的自觉性来维护制度的公平公正,规范教职工行为,提升学校的品味,这就需要学校将制度约束与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制度管理既要遵循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

制度文化是对一所学校有效的管理手段,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校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影响,以潜在的规则规范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以获得群体的肯定。校长一定要思考建立注重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的学校制度文化,而“和心”经营,有利于创建学校品牌。

三、用“净心”建设物态文化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在学校物态文化建设中,学校遵循“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闪光,每一处设计都能启迪人的心灵”的理念,将物态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让师生内心得以净化,从而实现环境育人、自我管理。走进学校,接近20平方米的巨幅图版“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美好的一天从走进校园开始”直入眼帘。古老的大杨树见证了学校四十余年的发展变化,“每天向上长一点”“不卑不亢,昂扬向上”的学校精神体现其中。

走进教学楼,干净、清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映入眼帘,既是对广大青少年提出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激励学校师生的行动坐标和思想精髓。“做人”“做事”“做学问”三大版块分列三个楼层,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学校设计走廊文化的初衷,激发师生对学习的兴致、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良好品质得以培养。“净化心智,启迪心灵”的物态文化更入人心,滋养校园。

四、用“匠心”设计活动文化

一所學校最出彩的应该是活动文化,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应该是学校的活动文化。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最应该关注的是要如何设计学校的活动文化,深化活动育人,浸润师生心灵。要用精细的管理和精彩的活动,为师生搭建广阔地展示平台,让每一个人在活动中感受成长的幸福,实现办学目标。如我校坚持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感动学校年度人物评选”“感恩父母日”“我该如何来爱你”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自我,学会尊重和理解,从而达到励志向上的育人目的;“校园朗读者”活动,使学生认识自我,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经典永流传”活动,让师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培育不忘初心的良好品格。“5·12汶川纪念活动”“浓情庆端午”“中秋月儿明”“重阳敬长辈”“烈士纪念日不忘国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将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穿成一条主线,走进师生心灵,深受师生欢迎。

学校创办的校刊《小荷尖尖》,成为记录丰富活动的载体。社会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比赛的定期开展使师生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为载体,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建设师生文化活动,勾勒师生美好生活,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和完善,彰显教育情怀。

五、用“慧心”构建课程文化

何为课程?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立德树人、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徑。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何为课程文化?笔者理解的课程文化是文化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创生,它的影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能释放出更大更强的育人能量。它是师生在学校生活、工作、学习全过程中形成实现核心素养的文化氛围。

我校围绕“润心教育”开展课程文化,构建润心课堂,创新润心课程,确定了“正心”修德课程、“慧心”极致课程、“健心”炼体课程、“悦心”促美课程、“明心”知行课程,把课程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方面,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正如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干部培训部韩民所说:“凡是发生的事情能起到育人作用的都是课程;凡是经过精心设计,有实施,有影响的所有活动、资源都可以生成课程。”因此,学校把握现有路径,结合师情、学情、校情,找准核心文化,通过课程文化建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发展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校园内有四棵见证、陪伴了学校四十余年的大杨树,送走了一批批的毕业生,它身上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大杨树文化”成为我校课程文化的分枝。如何将它和课程文化链接在一块,如何把它散发的文化气息和学生紧紧连在一块,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学校邀请辽宁教育行政学院的专家,帮助其探寻大杨树身上的“宝”。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叫小叶杨的杨树,每一片小叶子都有独特的特点,每一片叶子都是叶脉分明,伸展有序,展现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小叶子的不同,预示着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小叶子,经过学校的锻炼、学习、生活,都会成长为鲜活的、生动的生命个体,汇聚在一起就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们寻到的根——文化之根。省专家组和我们一道将课程命名为“小叶杨”课程,“让每一片小叶子都鲜活、生动”是蕴含的课程理念。

课程文化呼唤智慧,智慧唤醒成长。用“慧心”做课程建设,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如果把学校文化比喻成大树,而“润心文化”就是支撑这棵大树粗壮厚实的大树干,那么课程文化就是树上那一片片小叶子,故而得知课程文化是“润心文化”的解读,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润心教育”的升华和延伸。

“润心教育”是温润心灵的教育。用心用爱去润泽人的心灵,用心用情去做有温度的教育。“爱心”是引领,“和心”是共识,“净心”是坐标,“匠心”是路径,“慧心”是主线,学校围绕“润心教育”构建“润心文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凸显学校文化,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润心教育”是在实践中滋生出的理念,它也必将在实践中丰盈和完善。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育人心灵师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