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模型与类型
2019-09-10胡振京
胡振京,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师发展及性别教育研究。目前,他撰写的3部专著已出版,并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1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期刊转载或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此外,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986年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改造薄弱学校,此后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不过,这距离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仍存在不小差距。在薄弱学校改造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实施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是一条具有必要性、可行性的路径。
何谓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薄弱学校內生型改进是指薄弱学校自身主动启动、推进的学校改进,这种学校改进并不排斥外援。基于内生型改进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下面,我们主要围绕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问题提出、实践模型和改进类型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薄弱学校优质发展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然而,完全基于外援型改进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并不现实。在薄弱学校改进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内生型改进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路径。
(一)薄弱学校优质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的需要
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从而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一方面,目前数量有限的优质学校,无力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学校,这阻碍了人们“上好学”愿望的实现。因此,改进薄弱学校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基于外援型改进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有优势也存在问题
从导向及实践层面来看,外援型改进是目前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主导路径。通过外援型学校改进助推薄弱学校优质发展,有优势,也存在问题。
就问题而言,一方面,从援助方(优质学校)来看,优质学校及其资源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其无力支持所有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发展;另一方面,从受援方(薄弱学校)来看,因为外来优质力量的介入,薄弱学校往往会陷入被动发展的境遇,从而主动或被动地放手,以至于放弃学校已有的发展优势和发展主动性。
(三)内生型改进是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
内生型改进是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可选择的路径。从发展动
力的角度来看,学校改进可以分为内生型改进和外援型改进。从逻辑角度来看,借助外部力量实现优质教育重新配置以推动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只是薄弱学校的改进路径之一。内生型改进也是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
内生型改进对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薄弱学校大多在特色发展及优势资源积累等方面存在不足,究其原因,这些学校往往缺乏主动发展的意愿、动力和能力。这是薄弱学校基于内生型改进实现优质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显著改善、办学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这为薄弱学校基于内生型改进实现优质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普遍愿望,需要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发展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量;要实现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内生型改进是一条具有必要性、可行性的路径。立足上述思考,我们组建了包括教育科研工作者、中小学校长等构成的研究团队,围绕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
二、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一核三点”实践模型
基于对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理论研究及立足实践检验对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实践框架进行的完善,我们提炼了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一核三点”实践模型。
(一)基本内涵
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一核三点”实践模型指的是,围绕一个核心、三个支撑点设计学校改进的价值观、方法论、内容、形式、评价,旨在实现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优质学校的改进实践模型。其中,“一核”指学校应具有并培育改进自觉;“三个支撑点”指学校改进应具有正确价值观、整体方法论和系统操作体。
改进自觉是该模型的核心。内生型改进是一场自我革命,需要具有改进自觉才能启动并持续推动。具体而言,一方面,薄弱学校的关键少数要具有改进自觉;另一方面,关键少数要培育学校其他改进主体的改进自觉。
正确价值观是该模型的前提。价值观应符合教育规律、国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要对“学校的内涵、使命、作用”等进行思考和回答,其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整体方法论是该模型的保证。要运用整体性思维,建立分析学校事项内在逻辑及其关系的整体框架。
系统操作体为学校改进提供实践载体。主要包括教学、课程、制度、资源建设、评价等构成的实践载体。
(二)改进策略
第一,比较优势逐级扩大策略。立足比较优势进行学校改进,基于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进行学校改进,实现学校比较优势逐级扩大。
第二,信心成就优质策略。围绕帮助改进主体树立信心、积累信心和坚定信心采取多种举措,信心建设的过程就是薄弱学校逐步走向优质的过程。
第三,成功助推成功策略。采取有助于改进主体能够获得成功、不断获得成功的多种举措,实现以成功助推成功。
(三)操作要点
第一,自觉改进。校长、中层干部等是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关键少数。一方面,要不断培育中层干部、教师等其他改进主体的改进自觉;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增强中层干部、教师等改进主体的改进能力。
第二,个性化改进。基于学校的比较优势或激活学生信心等,围绕教学、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等进行个性化改进。
第三,专业改进。一方面,主动与教育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以获取理论层面的专业支持;另一方面,主动与其他学校构建发展共同体,以获取技术层面的专业支持。
第四,发展性改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旨归,学校改进要基于学生发展、推动学生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发展。
(四)专业支持
第一,通过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及拓展实践视野,激发薄弱学校关键改进主体的内生型改进意愿和动力。天津市从2008年实施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部分薄弱中小学校长通过参加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拓展了实践视野,再审视自己任职的学校,产生了较强的改进意愿。这表明,校长是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关键主体,通过提升理论水平、拓展实践视野,有可能激发其内生型改进学校的意愿和动力。
第二,专业支持的核心是提高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能力。依托“U-S”合作框架下的“学校改进与品牌培育共同体”,给参加成果实践推广的中小学提供理论型专业支持和实践型专业支持,解决了这些学校改进中的教学、课程建设等问题;通过不断提供专业支持,解决学校改进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这些薄弱学校改进的能力。
三、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改进类型
基于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实践,我们提炼出“基于信心教育的学校改进”“基于比较优势拓展的学校改进”两种改进类型。
(一)基于信心教育的学校改进
该类型学校改进,指薄弱学校立足树立信心、积累信心及坚定信心进行的内生型改进,适用于校长具有较强的学校改进意愿和教学、管理等综合能力,生源条件复杂、学生和教师自信心缺失、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学校。下面以天津市TG中学为例,说明该类型学校改进的一般路径。
1.树立信心。
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对学生多一份认可,他们就多一份信心的理念。千方百计寻找学生的亮点,尽力抓住,尽量“放大”。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树立信心。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感受孩子的变化、学校的发展,让家长树立信心。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和家长树立信心,采取转变管理者和教师观念系列措施。一方面,转变管理者的观念,确定“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理念,作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承诺。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三转变”“三树立”教育,转变教师观念。
2.积累信心。
第一,实施个性化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实践、深化分层教学,突出个性化教学,重点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合作、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落实、分类授课、分类练习和分类辅导等。
第二,实施整体建构教学。根据说教材和教改大课堂等要求,教师立足整个学科、整个学段、整册教材、整个单元、整个章节来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充分考虑教材的前后联系及逻辑关系,力求从整体高度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
第三,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练议”。以“学练卷”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教学过程“学练议”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坚定信心。
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乐趣,坚定自己能成功的信心。为防止采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设计不同的检测卷,或对同一份检测卷提出不同的合格标准,旨在不让一名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二)基于比较优势拓展的学校改进
该类型学校改进,指薄弱学校立足比较优势进行逐层拓展、梯次推进的内生型改进,适用于校长具有较强的学校改进意愿和管理、教学等综合能力,生源条件一般,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学校。下面以天津市FX中学为例,说明该类型学校改进的一般路径。
1.“普职结合”校本课程开发。
FX中学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转轨而来,教学资源丰富,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师资力量强;学生中考成绩居全市平均偏下水平,学生及家长预期教育目标是升入一般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或步入社会。据此,确定“普职结合”的比较优势。
基于比较优势,提出以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改进的生长点。校本课程开发从单纯丰富课程、规范课程,逐渐形成普职渗透、自成系列的“普职结合”校本课程。通过“普职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及教师专业发展。
2.“普职结合”学校特色建设。
在“普职结合”校本课程建设完成后,确立建设“普职结合”学校特色,以此作为学校改进新的生长点,并通过“普职结合”学校特色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3.“普职结合”育人模式实践。
在建成“普职结合”学校特色后,进行“普职结合”育人模式的实践。学校围绕改革课堂教学、综合开发资源等,进行全面改進。
四、对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反思
围绕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实践研究成果在天津市、山东省、山西省等省、直辖市的多所中小学进行实践检验和推广,这些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有的学校已经发展成优质学校。成果以展示、研讨、交流会、《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向全国推广,引起较大反响,对薄弱学校改进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不过,在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问题上,也有一些
问题需要进一步反思。
第一,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意愿和动力。目前,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意愿和动力往往是校长在内部生存压力或外部触动下激发的,多属于自发行为,要实现大量薄弱学校通过内生型改进以实现优质发展,亟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制度设计上激发学校内生型改进的意愿和动力。
第二,提升改进能力是薄弱学校改进取得实际效果的保证。薄弱学校在改进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问题,问题顺利解决了,就可以增强学校主体改进的信心和希望并持续推进学校改进;反之,学校改进就可能不了了之。所以,应该多举措帮助薄弱学校增强改进的能力。
注: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的儿童研究及其教学改进”(课题号:BE106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吴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