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徐香芬
徐香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文本写作手法和情感寄托,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因此,通过施行开放诵读、品味描写手法、分析修辞方式等全新教学手段有助于完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进而彰显小学语文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息息相关。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课堂的逐步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形式有所革新。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仍有一部分抱有陈旧观念的教师以应试为中心,不愿意花费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其二,一部分教师虽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但没有系统地教授过阅读的方法,没有启迪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阅读,使主题阅读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并依据个人特点有选择性地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使学生通过阅读与生活的联结,感悟现实生活意义。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方法:
一、品悟抒情处,披文入情
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掌握和运用好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和语速的快慢,在节奏上产生强弱对比、富于变化,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诵读可以使我们的视觉、听觉高度集中,阅读的文本便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可以培养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带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藏在这首诗里波澜壮阔的情感。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字词音义和诗歌断句,在面对不同语句的不同情感所运用的语调和朗读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例如,首联开篇直接点明红军“不惧远征困苦,笑看万水千山”的大无畏精神,应以坚定、平实的语调进行朗读 体会诗歌中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坚忍不拔和达观精神:首联直抒胸臆,赞颂了红军“不惧远征困苦,笑看万水千山”的大无畏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直接体现;颔联中“腾细浪”、“走泥丸”等词生动地展现出红军将士对自然天险的不屑一顾。读之应采用较为轻松、节奏较快的语调。而颈联中一“暖”一“寒”的对比,既展现了巧渡金沙江的愉悦,又突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在诵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语调逐渐加强,从激情轉变为痛心之情。而尾联便是对全诗的总结和交待长征胜利的结果,诵读时语调减慢,读出跋山涉水后的豪情万丈。总体上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自主阅读、分组朗读和齐声诵读的形式,读出气势、读出理解、读出精神。
二、品味描写处,由浅入深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作者常通过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自然风光如在眼前,从而使叙述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章描写手法的分析,以此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深层意蕴。
例如,鲁迅的《少年闰土》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所描写的场景、人物细节都有特殊的寓意和思想价值。在课文中,对闰土的外貌、动作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同时采用景物描写的手法烘托气氛,渲染人物性格,使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从模糊至清晰。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尽力刺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等重点词语明晰闰土聪慧活泼、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无尽希望的性格特点。让学生重点细致地品味看似平淡的细节背后伟大的灵魂和本文的思想主题。
三、品鉴修辞处,寻幽入微
所谓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在语言写作时进行表达的集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等,在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可引人联想,使所描绘的形象突出、生动、具体,特点更为鲜明,提高语言的表达作用。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通篇采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一详细分析未免太不现实,但可以在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重点理解对漓江水描写中的修辞。从语音修辞来看,用“静”、“清”“绿”三个中心词描写漓江水,平仄变换,互相搭配,读之悦耳动听;从句子修辞来看,第二段中以排比、对偶句为主,节奏鲜明整齐;从篇章修辞来看,借用了古代诗歌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吟咏漓江的水,具有一咏三叹的效果。而“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漓江的澄澈碧透,赋予学生新的审美体验,使其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品读诗文、注重描写、探究修辞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描写和修辞的细节之处往往是文本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师如能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在挖掘文本独特教学价值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精心品读、深度探究、发散思维,使其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周永华.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0)
[2] 周丹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