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世界里转身
2019-09-10洪伟
洪伟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路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每一次从转身到再出发,都会显得淡定而从容。
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数学教师到语文教师,再转身为数学教师;从学校到市教育局,再回到学校;从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再回到城市学校……这些转身带来的改变,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进行打量和思考,也让我得以抵达教育的本真。
一、“讓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2000年,我从盐城师范学院毕业,来到盐城市第二小学。因为对写作感兴趣,我很快就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学校办公室工作,也就在那时,我得到了锻炼,写文章的水平也日益提高。
2006年,我被借调进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机关工作事务繁杂,单调且往复的工作节奏让我对课堂愈加怀念。那时候,我常常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2010年3月,我再次回到盐城市第二小学,担任校长助理。次年8月,我和几位教师组建支教团队,来到位于盐城西北角城郊接合部的盐城市张庄小学。在这之前,我们对这所学校一无所知。这所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校园,其陈旧与破落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想,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也很平庸。
待了一段日子,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红砖赤瓦的平房校舍,走上去晃晃悠悠的水泥石板桥,从校园中间缓缓流淌过的小河,还有那一到盛夏就一树婆娑的法桐……从这个校园里,我读到了安静。
学校一共40多位教师,每天都能遇见。他们或在教室里上课,或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下了班就离开校园回到城里。放学后,偌大的校园里除了停留在法桐枝头叫唤的鸟儿,校园里几不闻声。
是的,学校就应该是这般安静的样子。
2012年,张庄小学加入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我担任张庄小学的校长。在和全体教师谈办学设想时,我一直强调学校发展的两个关键词:规范和创新。对于这个学校,最根本也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规范”问题:教师工作的规范,学生日常管理的规范等等。
另外,针对学校的发展现状,我提出了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为办学理念。几年下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已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是能思想的芦苇”。让每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为每个人的心灵投下一袭灿烂的暖阳。教师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寻找、优化、重组成长基因,自由呼吸,慢慢生长,向着“名师”幸福出发。他们渐渐学会用前瞻的理念,用实际的行动,诠释着新的学校文化内涵、办学主张、管理哲学,学校的格调与气质在慢慢变化。
短短几年时间,就有近30人次在省、市、区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就有2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课题、13个区级课题成功结题,并因此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教学管理上,贵在精、细、实,突出精细精致,以“抓常规,促规范;抓‘后进’,促提升;抓教研,促实效”的方式,为质量立校明确方向、加强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快在全区有了地位,连续几年在全区获得教育教学质量奖。
2016年,我结束了在张庄的支教工作,离开了这个让我还有很多教育想法没有得以实践的地方。教育需要留白,需要给更多的人留一些空白,让他们在教育的大地上再去涂画出不一样的色彩。
二、“课堂是最接近天堂模样的地方”
工作第一年,我执教的是数学。可在2001年秋学期开始,学校让我改教语文。原来盐城师范的马老师曾和校长交流时说起过我,说我写作能力很强,教数学可惜了。就这样,我就教了3年的语文。不过由于种种缘故,2004年我又回到了数学教学的岗位。
对于课堂,我一直深深欢喜。这种欢喜是发自肺腑的真实观照,这也是我当初从教育局回到学校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以为,课堂应该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地方。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说过:“课堂是最接近天堂模样的地方。”是的,我们每个从教者一定要心怀课堂,敬畏课堂。
2010年,我从教育局办公室回到分别已久的课堂。我自以为有一些上公开课的经验,没过多久就参加了区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当时在公开课上,我执教的是《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因为太久没有接触课堂,我对计算教学的理解不够清晰,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在潜心课堂教学两年后,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同样是一节计算课,这次我执教的是《加法运算律》。有了课堂的积累,我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基本敲定了备课的细节,后来的试教,也一气呵成,到了公开课,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改动。
因为一直没有离开对数学教学的思考。今年2月,学校让我选择一节计算课,在全省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这时,对计算课已经有一些想法的我,就想在研讨活动中留下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和声音给大家。所以这节课就有了数学文化的融入,有了建模的念头,有了多层次、多维度比较的数学思考。
在这节课中,我更多的是立足儿童立场,揣摩学生的想法,解读与设计这节课。当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我的教学设计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课堂中,我与学生的对话更加开放与灵活,我的教学除了“文化味”,更多了“童趣味”,逐渐有了“童趣、本真、自然”的教学氛围。
三、“未来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有所思,才有所为;有所为,才有所兴。在专业成长之路上,我一直紧紧围绕教科研,时刻提醒自己务必要做一个有“气”场的教师,既要有静气,也要有才气,更要有底气。
一回首,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快20年了。20年,不长也不短。长得让人忘了很多细节,只剩故事;短得让人无法忘怀和感念,意味深长。我在师范学校读小学教育大专班的时候,就喜欢读书。我既读中外经典、古今名作,也读闲书、杂书。许是这些不畏消化功能的一通乱读,沉淀成我今日诸多念头的芜杂,当然也成就我思考的圆融与通达。
读多了,自然就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文字见性情,我的一些关于文化和精神的思考文字,如《最美的姿态》《夜读》得以在报刊中显现。在校学习的日子,见证了我精神生命的发育生长。
我一直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阅读给了我精神生命的润泽,让我洞见许多教育的真谛。多年来,理论的滋养、实践的打磨、反思的勤勉,时刻让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新鲜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题研究。可以说,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站在课题研究的“高地”上,能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积累灵动的教育智慧,更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方向和支撑。2013年11月,我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立项,2017年,课题成功结题。
因为一直行走在教科研之路,我没有落下自己的专业成长。继2014年我成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之后,2015年又被评为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在曾经走过的路上,有过高歌,有过困顿,也有过迷茫。但是,我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在教育的世界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然后转身,看一看来时的路,再抬足前行,可能会走得更从容、更远一些。<\\Ysc04\d\姚\2019\2019教师发展\2019教师发展7期\KT1.TIF>
(作者系盐城市第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