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应该“磨”什么

2019-09-10李明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材课文语文

李明芳

随着课改的进行,磨课成为学校教研中常见的活动。磨课通过集体智慧让教学设计更优化,教学效率最大化,精备、精研、精改、精上,将教学活动上升为教师自觉的专业化行为,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教师团队在教研活动中激烈地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反复锤炼,执教者以及参加磨课的教师都会有巨大的收获。而当前许多磨课活动如火如荼,但在磨课时究竟“磨什么”,需要侧重于什么,很多教师却存在模糊的认知,磨课实效性有待于提升。因此,明确磨课“磨什么”非常有必要。

第一步:“磨”教材解读——教什么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以往的“学课文”走向“学语文”,回归到语文本位。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更关注的是教学设计,甚至是更关注上课后的反复讨论打磨教学环节。其实,对教材进行文本细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教材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磨课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明确“教什么”,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取舍。磨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讨论,教师在与学科组同事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碰撞,立足于文本,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文本有哪些学的价值,最后通过大家的筛选,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取舍,确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才能让教学更高效。

很多教师都会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学生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基于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那么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一是精读“家贫著书”部分,感悟信念,二是品读“从头再来”部分,成就信念。而如果认真研读教材,基于“学语文”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上面的教材解读更接近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而不是基于语文本位的学习。磨课时大家通过讨论确立了重点教学内容:一是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重点句段,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二是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磨课大家确立了“理解”和“表达”两个侧重点,更好地体现语文课“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确立“教什么”,不可过度求新求异,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磨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驾驭文本的能力,在教学时从新的角度去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对教材过度解读的现象,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有其价值,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课文课程学科的特点,需要把握好解读教材的“度”。

第二步:“磨”学情分析——怎么学

磨课时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往往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了充分的预习,是以预习为起点进行的教学,还是在完全空白状态下进行的教学。起点不同,那么学习的内容也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就不同。过去我们常说,学生已经懂了的无须教,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自己学会的无须教,这是上课的常识,正因为是常识,最容易被忽略。磨课时教师团队聚在一起,看似讨论得很热闹,其实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就如同盲人摸象,被自我设置的障碍遮蔽掉了最有效的信息。

其实,磨课本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师”的部分,一部分是“生”的部分。“师”需磨教材解读、磨教学策略、磨板书设计、磨作业布置、磨教学基本功,而“生”的部分则需要磨学习起点、学生的喜好、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参与状态等等。磨课时,需要把这两部分分成两个板块进行,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进来。磨课团队在执教班级内选择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代表,与学生进行互动,就预习情况、教材设计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二次磨课时则对教师上节课的执教情况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去交流,可以设计成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给学生。第一次磨课是了解预习情况和学生已有知识起点的问卷;第二次磨课是关于课堂状态的调查,例如参与度、读书情况、理答难易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教师的课堂表现等,用学生能懂的文字,让学生参与调查,了解课堂实情;第三次磨课则可以就课堂可以改进的环节、课堂的整体效果、学生学习的质量等方面开展调查。

这样的磨课,就会把更多的工夫集中到对学生学情的关注上来,进行教学预设时就会变教师组织教学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教学环节时,就会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第三步:“磨”教学设计——怎么教

经过聚焦后,反复思考提炼出的问题,要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搭船的鸟》(统编本三上)一课,第一次磨课后试教,发现课堂中学生启而不发,问题提得多,学生回应少。第二次磨课时教师就聚焦这一问题,就提问的有效性做了讨论研究。一是提什么問题,二是问题的质量,三是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提问。最终梳理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减少问题数量,由原来的十几个问题减少成三个问题:(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趣?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用得特别妙?(3)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的动物或植物,可以简单写一写,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相当于一次说话训练,即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在学生有了前面的课堂铺垫后,就会围绕着趣事,模仿作者使用一些动词去进行描述。

教师团队通过磨课修改了教学设计,梳理出了主要问题,先理解课文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留心周围的事物,先理解,后迁移运用。教学时化繁为简,抓住几个关键问题提问,这样就把更多读书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这时的教才有价值。

磨课时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了课堂实际,直指关键问题,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而能解决这一类的疑难,触类旁通,有效解决这一类教学中疑难的问题,改进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第四步:“磨”思想碰撞——怎么改

参加了不少磨课活动,很多次都有同样的情况,一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十几个人甚至能提出来二十几个建议,每一个意见都吸纳,一节课就40分钟,那这课上起来简直就是大杂烩。所以,磨课讨论后,一定要再次梳理,主持人把主要的观点陈述罗列出来,再削去杂枝旁干,集中就几个问题进行再讨论。有效的磨课能让大家积极思考,反思不足,教学智慧得以彰显。所以磨课应提倡积极有建设性的辩论,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争执不休。求同存异与各抒己见之间并不矛盾,需要磨课团队成员对磨课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邀请专家或领导参加的磨课活动,专家或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看法,磨课的结果就会以专家或领导的意见为定论。其实不然,专家和领导没有参与磨课的全过程,并没有前期大家磨课的体验和经历,也需要听一听大家的意见。磨课时需要将前期的准备和积累过程告诉给他们,更有利于专家或领导从整体去考虑磨课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磨课的高效。

磨课完毕,要有结论性的成果,达成几条共识。大家都知道从哪儿下手改进教学,明确改什么,哪些必须要改,哪些地方只需要在原有的预设教案上调试,哪些课堂过渡语言需要完善,教学课件的哪个地方不恰当需要修改。知道怎么改,改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磨出味道,磨出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茌平县振兴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教材课文语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