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范式教学
2019-09-10林悦刘静
林悦 刘静
简单来说,核心素养就是指一个人本身的修养,道德品质、行为举止、思想水平、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而整体性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文化素养。所以,应当从整体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核心素养不能只提高某一方面。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那么,小学美术如何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呢?
一、因材施教,因人授课
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特征的一种体现。气质修养、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人们的个性存在差异,这也正是我们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授课”的理由。因人授课并不是说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不一样,而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每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氛围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而且也在教学中将预期成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考虑其中。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能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而做出相应改变,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更加精彩。
二、氛围轻松,寓教于乐
每个人天生都会有创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灵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而美术课正是发挥学生才能的舞台,但是很多时候导致学生不敢展示自己的原因是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但是品格与修养水平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背离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保持对美术的学习热情。美术教学应当是轻松愉悦的,让学生体会到乐趣,达到“氛围轻松,寓教于乐”的目的。要想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设计一些充满趣味的小游戏。比如绘画教学,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绘画方法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绘画技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教师先让每一排坐在第一名学生的学生画一种小动物,再让后面的学生猜一猜他画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猜测再重新画出来,依次进行,看看最后一名学生画的动物是否和第一名学生一样。这样的绘画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游戏中学到了绘画技巧,并且也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善用科技,科学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普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白板、多媒体等设备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拓展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片、声频、视频等元素于一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鉴赏教学可以獲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成果。比如在《恐龙世界》这一课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与恐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和播放,把学生带入到恐龙世界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审美技巧对恐龙图像进行评价和鉴赏。然而美术教学也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否则美术教学就会流于形式,降低实效。
四、寻找优点,善于鼓励
与数理化等科目不同,美术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美术作品鉴赏而言,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鼓励,引导他们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理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即便有些见解与作品的主题有所偏离,教师也应当对他们进行鼓励,因为美术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和独特的欣赏视角。此外,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部分学生确实不具备绘画天赋,画出来的作品难以令人满意,即便如此,教师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找出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并加以鼓励,从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美术角”,将学生的作品予以展示,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的方式会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在美术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自信心,而且也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可以对美术创作产生热情,从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比如“你的作品真的非常吸引人!”“加油,你肯定可以做到!”等等;肢体暗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比如向学生竖起大拇指、抚摸学生的头等等。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正视不足,争取进步。
五、追求智慧,巧妙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依靠简单的绘画、泥塑、剪纸等内容来实现。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获取变通性、多元性、独特性、转化性的思维。当学生可以把自己在美术课中形成的美术思维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或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上,美术课堂教学才真正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里,我以鲁教版五年级课本第十三课《元宵节里挂彩灯》为例,阐述一下我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思维相结合,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本课的学习主题来说,为什么要欣赏彩灯?有什么意义?这些彩灯要向我们表达什么?在元宵节中,挂这些不同的彩灯作用是什么?为了漂亮吗?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带着学生欣赏图片对元宵文化一掠而过,针对元宵彩灯进行技法指导,用纸等材料进行制作其目标、学习意义均不妥当。加上一些其他材料(替代品)在灯的外形上装饰完了有什么意义呢?元宵节漂亮的彩灯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内涵,简单地欣赏图片并不能对其中的文化意义产生深刻的体会。从欣赏图片到认可图像内容对传统文化的意义再到形成自己的审美,最终实现对文化的理解,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做的还很多。
其二,就美术视角来看,学生对元宵节彩灯造型进行学习有什么意义?学生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美术课的价值就是对造型进行简单的参照和摹仿吗?学习造型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吗?如果只是体验造型,那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中学习,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依葫芦画瓢”呀?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何在?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对自己的课提出了疑问。
其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倡导单元学习。结合单元课程来分析《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美术欣赏必不可少,图像识读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视觉素养。根据这一点,本课教学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要把灯制作得如此艳丽和夸张呢?而且,有些灯的造型之繁复、华丽现代人费尽心血也无法复制其精美,这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文化观念?从灯的造型中可以感受古人采取什么样的视觉审美?学生们能否接受古人的审美标准?“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基于这样的审美判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六、探究教学,引发思考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主题、教学的目标来设计教学的过程,通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深层次地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思考。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可以采取个人学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现有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必要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得到启发,心灵受到美的熏陶,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课《学画农民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先让学生做足课前准备工作,通过查询资料,对农民画有个基本的了解。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实现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从而加强学生的艺术体验。通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學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农民画中的色彩、构图以及人物特征。当学生体会到了创作农民画所需的创作手法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作品的手法进行绘画。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与趣味。
七、创意实践,提高修养
小学美术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在于带动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观察,感受身边的人物和事件,从而能够追本溯源,探求事物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美术不能与实践想脱离,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比如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风的魅力》一课,学习方向在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教材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风”的魅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和讨论,并制作与风相关的玩具。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感受风,观察舞动的花草、飘落的树叶、泛涟漪的池水,让学生感受风的魅力,体会自然之美。
创意实践也就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愿望和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绘画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以及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品质修养和综合素养。在创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让学生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美,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个人修养得到全面发展。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及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注:本文为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学科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式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