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浸润 以文化人
2019-09-10冯朴胡正良
冯朴 胡正良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拓展“怎样培养人”的方式和路径,突出“文化育人”这一最有效、最有持久影响力的途径。江苏省天一中学通过打造“四园”,构建环境文化;规范引导,完善制度文化;丰富活动,丰厚精神文化三个途径,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9-0013-03
【作者简介】1.冯朴,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党委书记,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2.胡正良,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学生工作处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德育带头人。
一、文化育人是最有效、最具持久影响力的育人途径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六个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笔者认为,在学校诸多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行为中,文化育人是最有效、最具持久影响力的育人途径。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生的,是支配着他们行为方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它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显性呈现方式。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美国学者特伦斯·E.迪尔和肯特·D.彼特森合著的《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一书中指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总能感受到他们的学校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特殊之处,这种东西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但却不容易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文化’一词更能准确抓住这种影响力的本质”。其实,学校的景致、活动、规章制度,乃至师生的日常言行,无不昭示着学校文化的客观存在。
如何理解学校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呢?“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这段论述较好地揭示了学校文化与学生道德成长的关系。文化是一种伟大的氛围力量,生活于其中,学生接受“润物无声”的道德滋养、品格培塑与行为定型。龙应台认为,文化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社会是如此,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身处其中,潜移默化中自然濡染学校文化的特质,其所受的教育不是被动的“灌输式”,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体悟式”:身临其境的体验,身心参与的感悟,进而促成身体力行的行动。“体验—感悟—行动”是文化育人的“浸润式”过程,是“内外兼修”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育人的校本实践
江苏省天一中学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卓越”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学校教师以“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为行为准则;学生努力践行“诚”字校训,做积极的生活者;学校管理者以人为本,精致管理,着眼于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长期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场,不断达成熏陶浸润、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1.打造“四园”:构建环境文化。
学校生态环境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物质形式,是文化育人的环境课程。江苏省天一中学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中提出生态公园、文化圣园、温馨家园和智慧校园的“四园”建设理念,让师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学习生活,不断受到文化的熏陶浸润。
一是建设生态公园,引导学生选择善待环境的生活方式。天一校园内种植了200多种花草树木,养殖了天鹅、野鸭、锦鲤、山羊等小动物。学校定期组织樱花节、丰收节等活动,师生进行诗文创作和吟诵,采摘和分享甜蜜的果实。校园内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小动物关爱社团,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校倡导师生“垃圾不落地”,共同爱护校园生态环境,偌大的校园看不到一只垃圾箱,但整个校园整洁美丽。生态校园的建设实践不断培育着学生的生态道德。
二是建设文化圣园,让学生汲取精神的养分。学校注重校内文化场景的建设,先后建设了“诚”字校训广场、金苹果广场、诚信大道、星光大道等文化景点。这些富有教育意蕴的文化创意,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诚”字校训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镌刻“诚”字校训的巨石,学校每年在此举行新教师、新生入校宣誓仪式,传承天一人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优秀传统。暮春三月,天一诗社的学生们在“天一生水”景点旁,着汉服,咏诗词,曲水流觞,感悟民族文化的魅力。校园文化滋养着天一人的自豪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三是建设温馨家园,为师生创设家的氛围。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三千多名师生学习和生活在这里,需要家的温暖。“天一早面”是天一师生舌尖上的美好记忆。2013年,国际部毕业生董翔宇、陈天煜等制作的微电影《天一的早面》,在师生微信朋友圈和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展现了“早面”的色、香、味、情等诱人元素。2018年高三毕业典礼时,学校把精美的创意“饭票”送给每位毕业生,“回一趟天一,端一碗紅汤面,忆一口母校情怀”,一张饭票,一碗红汤面,让学生温暖一辈子。点滴的关爱,让师生倍感温暖,也在关爱中滋养着爱心。
四是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学习和生活平台。当我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很方便地获取资讯时,师生们也会面临信息太多太杂而难以判断选择的困惑。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个人素养与时俱进,以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了师生现代素养的提升。
2.规范引导:完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师生共同创制出来的规范体系,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制度可以规范师生行为,凝聚师生共识,维护教育秩序,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制度文化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校的规范制度包括《学生手册》和《天一人“八礼”守则》。
我们以《学生手册》指引学子前行。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学会组织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习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工作处给每一位新生发一本《学生手册》和《新生入学指导》。《学生手册》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实施生活指导和学习指导的重要材料。多年来,学校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和修订《学生手册》,使之更有利于教育管理,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以《天一人“八礼”守则》让学生求真向善至美。为逐步提升天一人的文明素养,学校根据江苏省“八礼四仪”教育活动要求,征询广大师生的建议,特制订《天一人“八礼”守则》,分为八个维度具体规范师生的言行,以彰显素养。如第一条“仪表之礼”内容包括:在校期间规范穿着全套校服,不佩戴饰物;不染发、烫发,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披长发;不追求名贵服饰。第二条“餐饮之禮”内容包括:用餐途中不奔跑,自觉排队并遵守1米线规定,文明就餐不喧哗,珍惜粮食不剩饭菜,餐桌上不留食物残渣、餐具,轻放餐盆,尊重食堂工人。
3.丰富活动:丰厚精神文化。
学校的各类活动同样是学校重要的课程,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并不断创生、丰厚着学校文化。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才干、滋养精神的生长过程。我校十分重视活动的策划,统筹规划了六类活动课程。
一是班团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工作处和班主任合作,根据国家要求、学生需要和学校传统,统筹规划高中三年班团主题系列活动,制作菜单,供各班级参照选择,开展富有教育意义又形式多样的班团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班团活动的主流价值引领作用。班团活动与思想政治课等学科课堂一起,发挥提升品格、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校园节庆活动。学校每年开展的“3+5”校园节庆活动,包括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三大节和读书节、数学节、樱花节、大学节、丰收节五小节。这是重要的学校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锻炼展示的舞台。在活动中,学校文化不断积累丰厚,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显著提升。
三是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如民族传统节日:学校在清明时开展“集体徒步·祭扫先烈”26公里远足活动;春节开展传统的“火车站义工”活动。如重大节庆日:国庆节时学校举办“梦想中国·活力天一”国庆歌会。如重要纪念日和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四是名人课堂。学校每年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艺体名人等社会精英走进天一“名人课堂”,给天一学子做专题讲座。跨界融合的“名人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标杆,为学生植入梦想的种子。
五是典礼仪式。典礼仪式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活动,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在特定的仪式氛围中,学生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震撼。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3月18日,我校组织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升旗仪式。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周一早晨,我被一种庄重的气氛感染了。当小提琴的旋律响起,我的心被深深揪起,直到国旗从我头顶飘起,我感受到了祖国、信仰的力量!”相信这种感受,学生会记得一辈子。
六是实践活动。每年,天一学生都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职业体验等。实践体验感悟,德育蕴藏其中。社团活动注重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目前学校有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四大板块共120个社团。社会实践以远足拉练、行走高校、假期实践、外出考察、修学游历等形式开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社区服务则更强调学生济世情怀的培育,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主题、自主策划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学习,强调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
总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融入制度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各类活动和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在文化熏陶浸润中达成“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这是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D:\邱\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
【参考文献】
[1]特伦斯·E.迪尔,肯特·D.彼德森.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M].王亦兵,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