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吾不敢以私废公”
2019-09-10
王士珍:“吾不敢以私废公”
1907年,王士珍任江北提督后,有人贿赂他的一个亲信1000银元作为引荐费,想谋官位。王士珍得知后,立即将受贿的亲信抓起来打了100军棍,并立下规矩:“后有受贿者,即以此为例。”亲信在被打后,连夜不辞而别。这位亲信很有才华,王士珍感到惋惜,但没把他找回来。他在一封信中告诉亲信:“当日之责罚者,国家之法律也,今日之存问者,私人之交谊也,吾不敢以私废公。”
东方朔:“拿回去送给妻子细君”
一次,汉武帝赏赐猪肉给随从官员,大臣东方朔擅自割了一块就走。汉武帝得知后大为不满,第二天质问他:“为什么昨天赐肉,你不等诏令下达就自己割肉走了?”东方朔回答:“我拔剑割肉,不是很勇敢吗?割的不多,不是很廉洁吗?拿回去送给妻子细君,不是很仁爱吗?”汉武帝听后笑道:“本来是让你自责,没想到竟自夸了一番!”于是不但没有处罚东方朔,还特意又赏赐了一些东西请他回家送给妻子。“细君”(即东方朔的妻子)也因此成了妻子的代称。
蒲松龄“吃货”的一面
蒲松龄也有“吃货”的一面,其《煎饼赋》写道:“野老于此,效得酱于仲尼,仿缩葱于侯氏,朵双颐,据墙次,咤咤枨枨,鲸吞任意……有锦衣公子,过而美之曰:‘愿以我鼎内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其可乎?野老恍然,掉头不易!”一个老爷爷蹲在墙角啃煎饼,又是抹酱又是卷葱,吃得不亦乐乎。一路过的锦衣公子看了口水直流,说:“我用鼎内美食换你手中吃剩的煎饼,可否?”老爷爷则回怼过去——不换!
古代如何查处偷漏税
在古代,偷漏税被称为“匿税”。相关官吏如果参与匿税、不主动稽查或是知情不查,均要受罚。普通人如果知道身边有人匿税而不举报,一样受罚。古代历朝不仅严惩匿税行为,还鼓励举报。举报者古称“告人”,一经查实,可得举报奖励,如《元史》记载:“举报贩私盐者,于没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若被举报者被处死,“家产付告人充赏”。
“足下”一称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饥饿难忍之际,随从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介子推带母亲归隐。重耳多次寻介子推不得,命御林军搜山未果,就想用烧山的办法迫使介子推出山。可介子推依然没有出来,最后御林军在一棵树下发现: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重耳悲痛懊悔,令人砍下大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下。后来,重耳每次看到木屐时都会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逐渐演变成对他人的敬称。
慈禧的文化程度有多高
史书记載慈禧是一个大才女。慈禧曾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因而能在咸丰帝身边批览各省奏章。但实际上,她的文化素养并不高。
这从1865年慈禧罢革恭亲王奕■的上谕就可看到端倪。上谕共226字,有13个错别字。慈禧写好上谕,交给倭仁、周祖培等大臣修正时说:“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辞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比较慈禧不同历史时期的亲笔文本后可以看出,1900年慈禧的亲笔朱谕、1904年慈禧抄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有所提高,但并无明显变化,仍属初学者水平,只不过较40年前运笔稍有笔锋、文字稍显端正而已。
为何世传的慈禧绘画、书法之作水平都相当高?其实这些书画有“捉刀”之嫌。缪素筠就是慈禧书画的代笔人之一。慈禧画的花卉都由缪素筠先勾粉本,以便照描,有时甚至完全是缪素筠代笔。在需要慈禧亲自动笔写字时,一般是师傅先把拟好的词句写在纸上,再由工匠们按笔画用针刺成小孔,撒上白粉,把要写的纸放在下面,白粉落下去形成了字形,慈禧像临摹一般照着字形写上去就行了。★
(来源/《人民政协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