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蜕变方成“蝉”
2019-09-10李猛
李猛
自读课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通课内外阅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不同的自读课文有着各自的文本特质与课程价值,因而教学的价值追求与活动设计也应具备“这一篇”的特征。
笔者曾应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杨友红先生之邀,在苏新两省暨杨友红名师工作室统编教材自读课研讨会上执教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自读课文《蝉》。通过数次磨课,并一一解决活动设计中的疑惑,渐渐明晰文艺性说明文这一类自读课的教学方向,教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获得了包括徐林祥教授等与会专家的好评。
本课的阅读提示一开始就明确本文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提示我们“读这篇文章时,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还要“学习其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后文又由课内导向课外,建议课外再读些写蝉的相关文章。
有了阅读提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基本确定了:
1.了解蝉的习性与生长规律。
2.学习本文说明蝉时准确的表达与文学的笔法。
3.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
设计活动板块,完成第一稿
活动设计之初,笔者准备借助几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首先,从旁批入手,请几个同学展示自己在旁批指引下取得的自读成果。然后,向他们推荐另外几种自读方法——关键词阅读、故事讲述法、问题探究法。三种方法分别对应畅谈蝉的生活习性、趣说蝉的生命故事、揭秘法布尔的精神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得深入。
具体来讲,在关键词阅读法中,向学生展示笔者从课文中提取的一组由数字组成的词语:七月初、一英寸、几个星期、半小时、三个半小时、三四百个、几分钟、五星期、四年等,让他们选择一个词语,说说它揭示了蝉哪方面的习性或生长规律,然后用以上所有词语概说蝉的生活习性与成长规律。这一设计旨在梳理蝉的生活习性与成长规律,同时在表达的时候关注本文科学严谨的说明语言。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结合,把握写作思路。
在故事阅读法中,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笔下蝉的多重身份,比如它是门外的统治者(歌唱家)、矿工、铁路工程师、天气感知员、体操表演者、可怜母亲、荡秋千者、农夫、苦工……选择一个身份,为蝉代言,以第一人称,生动地讲述蝉的生命故事。这个活动旨在领会法布尔的文学笔调,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文艺性表达。
在第三个自读活动揭秘法布尔的精神时运用问题探究法。具体的问题是“法布尔笔下的蝉生命丰盈,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多重身份。你有没有发现法布尔也有多重身份?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你的发现”。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不难发现法布尔除了是昆虫学家之外,还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观察者,是个好邻居,是个文学家,甚至是个人道主义者,是个哲学家。
三个活动之后,推荐课外阅读《昆虫记》。
初稿完成之后,筆者个人感觉良好,觉得三个活动开放度高,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又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体现了自读课的设计理念。
利用旁批自读,设计第二稿
笔者带着初稿请杨老师指导,他肯定了部分想法与设计,比如抓住数字来梳理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又提出了几个问题供笔者思考:一是旁批的助学价值如何体现?二是三个阅读方法的表述是否科学,安排是否合理?三是板块式教学是否前后之间有内容的交叉,如何避免?
随后,他再次把书翻开看几条批注,看到“‘四年’与‘五星期’,何等悬殊的对比!”之后,他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四年”是指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五星期”是指幼虫变成蝉之后在树上生活的时间。时间一长一短的对比,不难感受到蝉生命的不易,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蝉的怜悯与赞扬。他问:可否以这条旁批架构起整堂课呢?
在自读课上充分发挥旁批的助学作用,并设计出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主问题,很有意义,也很有挑战性。可是,怎么设计呢?笔者在思考中,完成了教学设计的二稿。主要设计如下:
一、交流自读的成果
同学们在自读的时候,你关注到旁批了吗?你是如何借助旁批的提示来预习的?
学生交流。
二、借助旁批再细读
自读课文的旁批是我们自主阅读活动中的“路标”,它们提醒我们关注文章的要紧之处。
1.教师伺机展示自己阅读第一条批注的学习过程与成果:“统治”是说蝉是门外的统治者。那么蝉还有哪些身份呢?让我来理一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发现——
当它还是幼虫隐藏在地穴的时候,它是黑暗中的苦工;当它准备钻出地面,在地穴里自如地爬上爬下的时候,它俨然成了聪明的矿工与工程师……
这是老师沿着写作内容这条路走的。我发现这条批注还给我们指了另一条路——写法之路。法布尔把蝉写得很形象,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同学们,再选择一条批注,将自读之路走得更远一点。
2.交流倒数第二条旁批:“四年”与“五星期”何等悬殊的对比!继而发现数字在本文中的奥秘,并概说蝉的生活习性与成长规律,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阅读第三条批注——“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可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这就是科学工作,艰辛却不乏乐趣”,探究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精神,并在课文中写几条旁批。
三、拓展阅读写批注
阅读《松鼠金龟子》片段,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写两条旁批。
师生交流。
完成新的教学设计之后,笔者借班试上了一下,发现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课堂散乱无序,学生并没有真正借助旁批自主阅读。
怎么办呢?
尝试移花接木,设计第三稿
随后,笔者向杨老师汇报了试上之后的苦恼,他建议不必另起炉灶,看看能否以第一稿为木,将第二稿的花移植上去。笔者恍然大悟:可以由批注入手,在“四年”与“五星期”上做文章。首先,以“四年”与“五星期”两个时间词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组成的词语仍然可以作为概括蝉生活习性与成长规律的抓手,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其次,可以从数字背后读出一个严谨认真、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热爱科学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第三,“四年的苦工”与“五星期的歌唱”这样文学化的表达,又展现出法布尔文学家的才华。我们可以品味作品中的文学笔法。于是,改良版的一稿,蜕变为三稿:
一、导入
关注旁批,交流旁批学习成果。
师生共同交流倒数第二条批注:“四年”与“五星期”,何等悬殊的对比!
思考:“四年”与“五星期”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指什么?
二、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过渡:文中还有不少数字组成的词语,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现了蝉哪方面生活习性与生长规律?
1.从以下词语中,说说它揭示了蝉哪方面的习性或生长规律。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月初 一英寸 几个星期 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 三四百个 几分钟 五星期 四年
2.用以上所有词语概说蝉的生活习性与成长规律。
三、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法布尔以准确的数字,科学严谨地向我们介绍了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他赋予寻常的数字以新的意义。这些数字是我们探究蝉生命的密码,也是我们走进法布尔科学研究世界的钥匙!
1.这些数据的取得,法布尔要经历怎样的努力?让我们从文字中找寻答案!
2.透过这些准确的数字,读出一个怎样的法布尔?
3.补充《昆虫记》中法布尔回应正统势力的质疑与批判的语段句子。
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法布尔?
四、学习文学化的表达
原本只是科学研究报告的《昆虫记》,如今多了一身份——文学名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得益于法布尔文艺性地表达。
1.品味文中文艺性的句子。
2.尝试文学化地表达。
阅读下面选自于《辞海》的语段,学习法布尔的文学性笔法,选择一个小点,生动传神地写一写蜣螂。(语段内容略)
3.赏读《昆虫记》中写蜣螂的语段。
凸显自读追求,设计第四稿
第三稿完成后,笔者在自己教的一个班级试上,并请杨老师做指导。虽然,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比较顺利,但是感觉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杨老师也有同感,在交流听课感受时他还指出:教学重点把握得不错,活动的设计也有新意,但是每个活动感觉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
他给出三点建议:第一,第一个活动仍以“四年”與“五星期”切入,整体感知蝉的生命历程,梳理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自主地借助数字谈蝉的习性,而不是围绕我“规定”好的数字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落实。第二,体会文学笔调的时候,可让学生比较简要概括出《蝉》成长历程的平实文字,在此基础上体会法布尔文笔之妙。第三,放手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教师在最后可以拓展阅读,给予一点学生认识上的提升,将认识由科学精神上升到哲学思考。
杨友红老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笔者也明白自读课的教学追求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将他们的自读引向深入,而不是任他们泛泛而读。这样,教师作为阅读引导者的价值方能实现。这样的自读,才更自主,才有深度。
于是又有了第四稿,简案如下——
一、交流预习成果
学生交流旁批获得的启发。
教师分享读第八条旁批——“‘四年’与‘五星期’,何等悬殊的对比!”时受到的启发。
二、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1.文章里还有不少数字组成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蝉怎样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结合具体的词语说一说。
2.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简要地说一说蝉的成长历程,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三、学习文学化的表达
1.把同学们的概说写下来,也就二百字。而法布尔也是写这些内容,却写了二千多字。比较而言,你是更喜欢哪一篇呢?
2.跟法布尔学一点文学性的表达。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蝉的地穴》,分享你认为传神的词语。
3.自读第二部分《蝉的卵》,自主地写一两条批注。
四、体悟法布尔的精神
1.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呢?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2.拓展阅读《昆虫记》中法布尔在荒石园与昆虫为友的语段以及法布尔回应正统势力的质疑与批判的语段,思索法布尔人生的追求与意义。
五、推荐阅读《昆虫记》
课后阅读《昆虫记》,认识昆虫多样的生命状态,感受法布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学习传神的文学手法,与法布尔一起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堂课上下来,听课老师们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担任本次活动学术指导的徐林祥教授说:本堂课凸显出自读课的教学特征,体现出自读课的价值追求。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曹茂昌主任评价本课是一堂有趣味、有深度的自读教学课。
蝉的幼虫要经历四五次蜕皮,才能长成美丽的翅羽。而笔者的几次磨课都得到师长的帮助,这样的成长是何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