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多元表达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与策略实践举隅

2019-09-10张文扬吴茜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旧事英子书面

张文扬 吴茜

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许多儿童对课外阅读中言语材料的掌握基本停留在“理解”这一层次,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也不能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从课外阅读走向表达呢?教者谨以扬州市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为例,阐述指向多元表达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与策略。

一、把书读薄,学习精准概括

把书读薄的目的是指导儿童学会概括。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复述、解释、重整是客观性理解,对原有的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过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本书以深挚的情怀和笔触追述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旧事。全书叙事结构包括两层:表层结构是珠串式的,以成长为线索;深层结构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以“离别”为主题。在内外两层结构的结合与互补下,小说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与阐释。

教者由扶到放,课前布置读书交流单,通过一看插图、猜故事,二做连线、说人物,三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三步走的策略,引导学生先梳理故事和人物,再根据人物和情节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前的前置学习梳理全书的结构,学会概括,使表达准确简洁。

二、把书读厚,学习多元表达

把书读厚,目的是指导儿童学会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应当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技巧,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会让表达更有理据、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1.细读文本,表达有理据

从阅读走向表达的基础是先完成阅读任务之读懂文本。不仅包括结合上下文,读懂文本字面的意思,还需引导学生读懂作者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真正读懂文本,学会让表达更有理据。

在《城南旧事》的第一个故事《惠安馆》中,秀贞和妞儿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多读者都和主人公英子一样,对此非常关心。但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直接表达,而是非常隐晦地写道“……唉,那火车,俩人一块儿!……”“……薄相!……”“我给烧了,就在铁路边烧的。”

怎么读懂这样的文字呢?请看学生的表达:

生1:我认为秀贞和妞儿是被火车轧死了,因为宋妈没忍心说完的话是“那火车,俩人一块儿,被火车轧死了”。

生2:宋妈在铁路旁烧掉了妞儿的衣服,这是一种怀念过世的人的做法。

生3:我查了字典,“薄相”,就是薄命的意思。

细读文本,让学生的表达更有理据。

2.理性思辨,表达有高度

思维的品质决定表达的高度。理性全面地分析人物,不简单不片面,学会思辨,让表达更有高度。

英子把谁都当成朋友,却发现他竟是个小偷。小小的英子实在是想不明白,草丛里的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教者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辩论。片段如下:

正方:我认为他是好人,他对小英子那么好,关心她,还鼓励她不能考第十二名,要考第一呢!

反方:正方同学没有读懂这个故事吧,他可是一个小偷,草丛里藏的都是赃物啊!怎么能是好人呢?

正方:他虽然偷了东西,但是情有可原,他是为了供养自己的弟弟,书上不是也写到他的弟弟在英子的学校可是考第一的优秀毕业生!

反方:虽然情有可原但法理不容!怎么也不能偷东西呀!

正方:反方同学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他为什么要靠偷东西供养弟弟呢?那是什么世道?新中国成立前,战乱的年代呀,我从课外阅读里还读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那可不是在勤劳就能致富的年代,穷苦大众没有活路,他有他的无奈呀!

激烈的辩论过后,草丛里的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不简单片面地评判人物,学会了多角度地思考,思辨让他们的表达更有高度。

3.结合背景,表达有深度

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追求答案本身。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来评析,不贴标签不画脸谱,让表达更有深度。

宋妈在抱着英子的弟弟睡觉时说“不要小栓子,不要丫头子”,她究竟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教者播放了一个视频片段后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说:“其实,不管在哪个年代,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在那样的年代里,宋妈在乡下挣不到钱,她是为生活所迫,才来到我们家做了奶妈,好拿回钱去养活自己的小栓子和丫头子。在刚才的电影片段中,宋妈提到了小栓子,眼里还含着泪花。她总是惦记着他们,在得知小栓子和丫头子没了以后,她的寡言少语失魂落魄,拼命去找丫头子。”

学生学会了把人物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结合背景谈人物,让表达更有深度。他们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走近了宋妈,带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去理解宋妈的不易,她放下孩子来到城里做工,恰恰是母爱的表现,嘴上说着“不要不要”,心里却在滴血。这样的同理心和客观全面的态度这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难能可贵。

4.尊重个体,表达有温度

《城南旧事》是离别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英子而去的。他们的离去,使英子逐渐长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在书上做了适当的批注,还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了花朵书签上。每一位同学都交流了自己的批注并把花朵书签贴在黑板上:

“善良、同情、聪明、机智、思考、体贴、勇敢、友好、守时、独立、能干……”

“原来,在离别的故事中,小英子学会了这么多,她真的长大了!”

每一个人读《城南旧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个人的感受都弥足珍贵。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的表达更有人性化的温度。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现场生成、总结名著的主题,既做到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与个性化的表达,又做到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表达的品质。

三、课堂延伸,学习书面表达

从口头表达走向书面表达,利用书面表达的任务及时固化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开阔表达的思路,提高表达的兴趣,掌握表达的方法,把自己的个性感受通过书面语言的表达得到进一步的提炼与提升。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向作家学习他们是进行书面表达的,学着写一写。可以写什么呢?学生有的聊聊书中的人物与情节,有的说出了自己离别的故事,还有的学着作者的语言写了家乡扬州的一处风景,尽情地抒发了自己读完以后的独特感受,诞生了更多的精彩表达:

生1:“读着读着,我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是一个夏天……”

生2:“这些故事不但让人感动,而且让我们产生了一些疑惑。对于秀贞到底是不是疯子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生3:“苦——分别,是苦的;……甜——友情,是甜的;……辣——闯练,是辣的……”

生4:“人生少不了挫折和坎坷,少不了分离和团聚,少不了懵懂和成长,与其时时抱怨,倒不如学着小英子,微笑着挺直腰板,坦然接受这人生百味。”

四、相辅相成,提升表达能力

阅读教學中要处理好阅读与表达、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三个方面的关系。阅读和表达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即时、零散的口头表达展现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的火花,启发了同伴互助学习的学习品质。课后的书面表达是经过深思熟虑更为严谨,提升了个体表达的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阅读的独特感受,发挥教师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经过梳理、指导、提炼、总结,帮助学生达成表达能力的高位提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提升习作关键能力的教学策略改进研究”(编号:D/2018/02/28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旧事英子书面
旧事组诗
城郊旧事
Keys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书面表达
微评
无解(外一首)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