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留白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王为忠
王为忠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精心设计的、系列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所在,并通過有效的言语沟通来达到思想层次的提升,已经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捂”“焐”和“悟”三种手段来优化课堂留白的效果,引领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思考(冯卫东,2014年)。从英语学科的特色考虑,教师还应该借助“晤”来进行大量的输出,巩固教学的效果。
《论友谊》(Of friendship)是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篇随笔散文。文章简练,仅有520词,但语言精练,句句金典。本文结合这篇小美文开展教学设计,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留白。
一、“捂”住知识,激起学生的饥饿感
“捂”是指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习惯,对拟讲授的知识进行暂缓呈现或有所保留,让学生急迫地渴求教师尚未“剧透”的知识内容。借助留白,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时“旁敲侧击”或“欲言又止”,或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打住”,“捂”住有待讲授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嗷嗷待哺”的饥饿感。教师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通过逻辑性的推理或概括得出教师尚未呈现出来的知识、结论或问题的答案。
导入往往是阅读教学中很棘手的问题,良好的导入会使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言自明。鉴于学生都是在朋友的陪伴中长大的,老师不妨借助一首小诗的填词游戏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1】We all have a lot of friends around us since our childhood. But what does a friend mean to you? Could you pleas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oem about friendship?
【设计意图1】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欣赏这首完整的小诗,而是让学生进行了缺词填空。这种思维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诗歌欣赏与创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持有一定的陌生感,能够激发一定的好奇心及探究欲。这种“捂”是一种“静等花开”的期待,让教师从“喋喋不休”的讲授切换到“静音模式”,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堂上的听觉疲劳。
要想“捂”住知识,激发学生的饥饿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下三点:
1.把握好时机,适时刺激学生的饥饿感
“捂”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在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寻找信息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起信息之间的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概括等达成思维的跃进。“捂”住知识首先就得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既要提供足够的前提条件信息,又要不暴露前提条件所指向的结果,还要确保学生思维的跨度不过于超过学生的能力,即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若提供的前提条件不足,学生就无法推理得出预期的结果;若轻易暴露前提条件所指向的结果,则无须谈及思维的培养;若思维跨度过大,学生就会觉得高深莫测,不敢探究。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师设置的思维问题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求知若渴”了。
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在上课伊始时只需通过简单的一句话We all have a lot of friends around us since our childhood就可以直接导入该文本的主题friends,为下文切换到friendship扫除障碍。该小诗语言对仗工整,学生非常容易联想到nest和bird、web和spider、compass和sailor等之间的关系,且上下句相互启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困难性不大。教师的“捂”可谓“恰到好处”。
2.设计好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捂”住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思考离不开教师提问的启发。因此,当教师提供了足够的前提信息给学生后,就应该设计好具体而简洁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明确的指向。问题的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刚刚提供的前提信息,问题所指向的结果或答案应该是前提信息的提升,即:基于前提信息且高于前提信息。当然,问题的设计还可以上升为问题链,这样就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But what does a friend mean to you就完成了思考任务的布置,和前面说的We all have a lot of friends around us since our childhood相辅相成,言下之意不言而喻:Friend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s all。当然,该教学设计中的填词游戏其实就是一个系列的问题链,相当于7个简洁的问题组合在一起。这种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控制好时间,合理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捂”住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前提信息的提供和问题设计的指引下去思考,谋求思维能力的提升。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和年龄、学习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经验的学生思维的要求应该各不相同,所给予的思维时间也应该视情况而定。过短的时间内学生可能无法完成思维的进程,但过长的时间也同样会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失去兴趣,白白地耗费时间。
在该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话语半分钟内就能完成,学生迅速阅读并完成填词,师生互动完成讨论与朗读欣赏,三分钟内就实现了课堂话题的导入,可以迅速切入正题。
二、“焐”热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焐”原指用热的物体接触凉的或湿的物体,让凉的物体变暖或湿的物体变干。引申到课堂教学中,“焐”则是指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去启发或激发学生未知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指导或引导,让学生获得相近的新知识。要想“焐”出知识,教师在抛出具体的问题后,就必须及时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指导,让学生顺着一定的线索或思路去思考或揣摩,最终发现答案,揭示规律。
【教学设计2】We all think highly of friendship. But do you know what Francis Bacon, a famous British philosopher of the 16th century, thought about friendship? Now let’s read this passage in silence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lease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or phrases of each paragraph.
【設计意图2】在日常的语篇学习中,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于阅读、分段并概括语段的大意,但散文性质的文章接触很少,如何概括散文的段落大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全文,尝试概括一下概念较为抽象的语段。一般来说,在焐热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外界介入的干预越少,就越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要想更好地焐热知识,教师就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1.分析层次性,推敲焐热知识的必备前提
“焐”热知识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这就要提供一定的前提信息让学生去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础。提供的前提信息肯定会影响学生在留白时的思考,且信息呈现的方式及顺序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应该梳理前提信息的逻辑性,确保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推敲前提信息出现的顺序,因为不同层次的信息对思维的启发作用是不同的,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信息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
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对上一个教学环节的总结(We all think highly of friendship)来自然切换到培根对友谊的看法(what Francis Bacon thought about friendship)。该切换是非常符合逻辑性的,且能够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与分析。
2.确定切入点,把握焐热知识的最佳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任何物体都能够直接去焐热或焐干的。当一件衣服还是湿漉漉的时候,我们决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去努力焐干。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留白之前总会给学生提示性信息,即前面所说的前提信息,这就貌似生活中拧干水分、脱水及适当晾晾的过程。切入点选得好,焐干就非常容易。过早介入会导致湿度偏大而难以焐干;过晚介入就会导致焐干会成为“多此一举”。因此,教师在留白给学生思考时务必把握好切入点,既要提供足够的前提信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与完善,又要预测好学生应该经过思考才能得到的结果。
在让学生熟悉阅读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概括语段的大意,但因部分学生在概括表述时可能会有困难,于是教师在布置要求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启发学生关注各段的关键词(underline the key words or phrases of each paragraph)。
3.观察全过程,介入焐热知识的适时补刀
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在留白时间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静默阅读,还是课堂训练,都应该在教师的完全掌控之下。当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前提信息并提出问题来让学生思考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如:注意观察学生的一颦一笑,适当倾听学习小组内的讨论,查看学生在草稿纸上留下的思考、表述的痕迹,等等。当教师发现自己的提示难以满足学生思考出期望的结果时,教师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及时补充相应的信息,适当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有挑战性的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悟出规律,生成学生的成就感
“悟”是指人在心里对事情或道理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达到领会道理、感悟规律或突然觉醒等效果。课堂留白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去自己思考,亲身感悟出知识的内在规律,并对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内心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当然,学生思考之后,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感悟知识也是同样有效的。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教师不妨从文章抽出几个句子,让学生确定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如:
【教学设计3】Fill the blanks in the passage with the sentences you believe to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A: the gift that we get after we feel sad and betrayed by someone we love.
B: the peace coming from sharing with friends our joy, sadness, success and failure.
C: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that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conversations with well-meaning and wise friends.
D: something that nothing else could ever compare in the world.
E: the help that a friend may offer in many different ways.
【设计意图3】学生的逻辑思维是语言教学中重点要培养的思维能力。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外,还需要关注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理、分析的能力。该教学设计很好地选用了文章中与上下文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句子,利于检查学生的悟性,也能够让学生在愉悦地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到小品文的美感。
要想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教师就得明白并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点:
1.感悟新内容,促进知识上的进步
課堂教学中留白,其实就是留下一片宁静给学生去思考与感悟。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基于提供的前提信息,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课堂留白的宁静时间去提取信息、分析关联、展开逻辑推理,寻求教师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思考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感知所学知识,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进步。学生悟出新知识的能力取决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技巧及思维挖掘的广度与深度。
2.领悟真规律,掌握学习中的精髓
学生在课堂留白中思考,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生成更多的新信息,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及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一定就是完全科学的或完整的,还有待于教师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在当今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部分教师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担忧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过多介入或补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求知的过程来不得半点含糊,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理当谦虚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正,确保自己领悟来的知识与规律符合客观真理,所学习到的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精髓。
3.体会真感受,分享过程中的快乐
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痛苦之余、感受学习成果时还是十分快乐的。快乐不只是来自成就的取得,快乐更是来自努力“公关”的过程。课堂留白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也会取得多样的学习的结果。在课堂留白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总会有无数的趣事,也有若干的征服困难的欢愉。可以说,课堂留白能够促使学生体会最为真实的感受,并分享过程中的各种快乐。
四、晤谈观念,丰富学生的经验性
“晤”本义为当事人双方做公开公正的、光明正大的会谈。引申到教学中,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本着平等的原则,开诚布公地交流观念、探讨想法,寻求知识的提升与理解的升华。在课堂留白中强调晤谈观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坦诚交流,公开自己的思维过程,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晤谈观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互动,非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与体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本节课中,学生已经阅读过全文,并找出了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概括出段落大意。但文章的理解远非如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与学生探讨相关语句:
【教学设计4】This article was well written by Bacon. Many of the sentences in this article are so everlasting that we appreciate them all the time. Believe it or no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m. Every time you read them, you even have different ideas. Let’s appreciate the following three sentences:
1. Happiness takes on a greater meaning and a trouble shared becomes a trouble halved.
2. We often find it easier to recognize other people’s weaknesses than our own. As a result, if we are guided only by our own feelings, our judgments might be one-sided.
3. A friend is known as our “second self”.
...
Bacon is famous for his use of words. For example, in this article, he says “path of life” instead of “road of life”.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path of life” and “road of life”? Could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ictures?
If you consult a dictionary, you will find that a path means a way that is made by people walking while a road is a hard surface built for vehicles to travel on. Any other differences in our life when talking about road of life?
...
As to friends, the more, the better? It is quality, not quantity that matters!
【设计意图4】教师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大胆表述文章的句子的意义,鼓励学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讨论到词汇(road 和path)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path,更能够让学生联想到生活的艰辛。
要想做到师生晤谈,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以下两点:
1.人格要平等,尊重学生的个体
课堂留白减少了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年龄的差距,直接导致“代沟”的存在,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表达形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不少教师心中还留存 “师道尊严”的观念,也导致了师生交流中主观上存在障碍。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努力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慢慢消除距离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和教师敞开心扉去晤谈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实现课堂留白的初衷。
2.认知有差异,允许认知的缓急
课堂留白的前提信息是相同的,教师的设问也是相同的,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思维方式及思维反应在客观上也不尽相同。在师生坦诚交流晤谈学习时,教师应该接受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在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上应该有所区别,尽量让学生自然地健康成长。
课堂留白是一种较好的手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力。但从客观上而言,课堂留白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众多的模糊或待考证的方面。如何设置合理的留白教学环节去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探究、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还有待于教师们进一步思索、实践与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