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图像化策略

2019-09-10刘飞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女孩图像课文

刘飞龙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好阅读教学?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有提及“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但是到了高年级,图画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就不重要了呢?不然。在高年级,要使图画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训练思维和激发创造活力的作用,需要做的是由简单具象的绘画插图过渡到越来越复杂的图示画像。我们把这种以或直观或抽象的图像符号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从而推动阅读进程、提升阅读效率的教学手段,称之为“图像化阅读策略”。图像化策略的恰当运用,可在阅读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此,笔者就图像化策略的几种类型与运用,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究与思考。

一、情节图

情节图在阅读教学中是被运用较多的一种图,主要表现在将文中主要情节的内容或知识点用图示来展现。常见的情节图有分层级的思维导图,有形象生动的情节绳、情节泡、情节梯等,还有个性化的自主设计。

1.感知整体,把握大意

教材当中条理清晰、层次鲜明的课文,可用情节图来梳理,直观具体。以说明文为例,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用“民居类型—介绍角度—具体特色—说明方法”四级思维导图概括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主要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和文化特征等几个方面介绍的。类似的图示,在《鲸》《松鼠》《新型玻璃》中也能适用,既能提炼出重要信息,又能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形象呈现,明晰顺序

不仅在说明文中,叙事性文章和写景文也可以采用情节图。在《晏子使楚》中,学生把文中发生的几件事情拟成小标题,以情节梯呈现。课文讲述了“拒钻狗洞”“巧辩人才”“南橘北枳”三次交锋,在这种阶梯式的图像展现中,故事走向如登梯一样,一步步迎来高潮,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对故事发展的写作顺序也就自然领会了。教学《草原》时,学生用情节绳将文中描写的草原风光、热情相迎、主客联欢三个场景串接起来,读图仿佛阅览内蒙古草原的观光指南,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就变得清晰可触。

3.借助意象,彰显主题

有些课文的线索非常明确,主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借某种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比如《梅花魂》,有学生创造性地用梅花画像来勾勒,将“读梅花诗词、珍爱墨梅图、赠墨梅手绢”三个主要情境嵌入三片梅花花瓣,共同烘托出“眷念祖国”的花蕊。同一个单元的《桂花雨》一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童趣,有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字里行间的表述,融入自己的理解,描绘一棵桂花树,并别具一格地为画题词:“闻桂花—清香,摇桂花—快乐,忆桂花—思乡。”除了这些“情节花”“情节树”,在教学《白杨》《落花生》等借物喻人的文章中,也有学生以“物”为画,构思不同的情节图。

二、曲线图

曲线图原是数学课本上常见的,近年来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也偶有所见。在高年级,尤其是连贯性强、情节起伏有波动或某些抽象表达的词语,可以采用曲线图,在图文结合中深化阅读理解。

1.由文变图,聚焦重点

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以时间顺序写出了属于老北京的“年味”。文中写了七个时间节点,学生在预习时先以时间为横轴,找出从“腊八”到“正月十九”等时间点,再以活动阶段为纵轴,标明“春节开始”“春节‘彩排’”“商铺开张”“春节高潮”“春节结束”等具体内容,最后将这些交叉点连成曲线,可以勾勒出春节氛围的变化。曲线图中“除夕”“初一”“元宵”在曲线的最高点,文中只说“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底几个没有明说,但通过图示可知,一共出现了三个。教师用图像将课文化繁为简,从而将三次活动高潮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2.以图带文,理解关键词

在《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中,作者先讲述了鹿和狼的数量变化,再揭示要阐述的道理。因此,读懂故事是明白道理的基础。学生以时间为横轴,以鹿群数量为纵轴,绘制出“凯巴伯森林鹿群数量统计图”,以图表形式再现了20世纪初到1942年这段时间里鹿群数量由少到多再减少的变化。

师:从统计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前25年增加,后面又减少了。

生:准确地说,前25年从四千只左右增加到超过十万只,后面又减下去,特别是在两年内减到四万只,速度非常快。

师:减少的速度很快,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锐减。

师:减幅超过一半,时间如此之短,还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骤减。

师:在图上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曲线是向下降的,而且很陡,像悬崖一样。

师: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形象,我们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师:从鹿群数量这样过山车似的变化中,我们又能从中收获怎样的启发呢?

一个图表,既把握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又准确理解关键词义,更能引出课文的核心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三、表格图

使用表格图在阅读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往往表现为学生根据已有的选项进行填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表格图像时,选项的设定就很重要。

1.想象留白,揣摩情感

在《唯一的听众》中,有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拉小提琴的青年,一是装聋的音乐学院老教授。其实,在主人公身上也有两条线索,即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举止。为此,我设定了“心理变化”“行为表现”和“原因探究”三个选项,学生根据范例完成填空,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主人公多次的心绪变化都有相应的行为举止。他因为“沮丧”而“不敢在家里拉琴”,之所以“去林子里拉琴”,是因为林中的寂静“有一种神圣感”。但作者没有全部写明,要走进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不妨进一步发挥想象,通过心情变化去推测可能有的表现,或透过行动去洞察作者的心情变化,比如,从“又沮丧起来”可以想到青年像锯床腿一样艰难地拉琴,由“脸顿时烧起来”,体会被老妇人发现时的尴尬。

2.对比探析,习得写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看到了不同的幻象。为学习虚实结合的叙述手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如何来写小女孩“进入幻象”和“回到现实”,画出相关词句,在组内赏析探讨。

师:先来看看小女孩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进入幻境的,通过比较分析,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們小组发现虽然都是写擦火柴,中间三次都是一样的,出现了同一个词“又擦”,但写第一次时用了“终于”,第五次是“赶紧”。

师:从这两个不一样的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

生:从“终于”体会到小女孩在擦火柴之前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挣扎,但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擦火柴来取暖。

生:“赶紧”说明她不想眼前

的“奶奶”消失,很怀念死去的奶奶。

师:五次擦火柴,虽然次数不少,却从头到尾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从写作上看,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

生:用幻想的美好写出了现实的凄惨。

师:这是衬托,以虚衬实。

生:对于同样的情节,表达也可以是不同的。

师:这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运用表格策略时,我们的目的是发现规律,寻找新的视角,从而打开理解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找到敲开写作之门的密匙,使图像与文本有机整合,实现阅读策略的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号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图像化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侨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小女孩图像课文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A、B两点漂流记
端午节的来历
小女孩的三、六、九
背课文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