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脏活累活不愿干”令人深思

2019-09-10路新红

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洗衣粉钢丝垃圾桶

路新红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劳动最光荣,孩子在参与各种劳动中才会感同身受,体验父母的辛劳和自己的担当。

我是一名在乡村学校从教26年的小学教师,作为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尘,我目睹着国富民强、时代兴旺给这方小小天地带来的巨变。

我的孩子们,从穿着露脚趾头的布鞋奔跑在乡间土路上的“放牛娃”,变成如今身穿漂亮校服、齐整整地坐在宽敞教室里笑容明亮的阳光少年。但生活上的富裕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促使他成长为一个“完人”,我越来越惋惜地发现,原本属于放牛娃们的“精神力量”,正在这一代孩子的身上逐渐消失,这一切都是令人遗憾的。

王森(化名)是我十多年前带过的一个学生,他在班里是很不起眼的男孩子,个子不高,黑黑瘦瘦,坐在教室的后面,乘除法总算不清楚。因为数学不好,王森做题时总要修改多遍,因此交上来的作业本会有很多涂改过的痕迹,有时候甚至是黑漆漆的一片。

新学年开学时,我总会带领学生们彻彻底底地打扫教室卫生,用整洁干净的状态迎接新学年的到来。升入了高年级,我们会一起清理上一班学生留下的污渍,比如,被高年级的学生弄得黑乎乎、散发着难闻气味的垃圾桶。

我正想将这两个垃圾桶扔掉,王森却在这时候出现了。他不仅出现了,还带来了钢丝球和洗衣粉。他主动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去刷垃圾桶。”在我表示垃圾桶过于肮脏、难以处理时,王森平静地看了我一眼说:“没关系,家里的桶都是我刷。”随即他指了指身后的工具,“用这洗,干净”。

只见他拿起垃圾桶来到水池边,将垃圾桶灌满水泡了泡,再倒掉水,撒上洗衣粉,接着用钢丝球进行擦洗。他一个人擦洗得很认真,脸上呈现出独有的专注,阳光照亮了他脸上的汗水,他的脸在光线的爱抚中散发出晶亮的光彩。后来,班里另一位男生来帮他,两个孩子呼哧呼哧地刷完了肮脏的垃圾桶,将干干净净的垃圾桶轻轻放在我面前,不动声色地走开了。无疑,他们完成了整个扫除工作中最脏的活儿,然而却没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邀功,仿佛这样做理所应当。开学后,王森主动承担了倒垃圾的任务,隔几天就拿钢丝球和洗衣粉将桶清洗一次,直到他毕业,这两只垃圾桶还是干干净净的。

不得不承认,后来我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么干净的垃圾桶——干净到在阳光中发亮。

王森是那一代孩子的代表,他代表着勤劳、奉献与吃苦精神。他们是质朴的一代,身上有耕牛一般的品格。

作为班主任,后来我发现像王森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特别是近几年,学生几乎很少主动抢着打扫教室卫生,脏活累活更是没人愿意干,有些学生甚至觉得干脏活累活特别丢人,会让同学耻笑或瞧不起。而有些家长,一到孩子值日搞卫生,就以有事或孩子身体不舒服等理由给孩子请假,借此让孩子逃避劳动。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交流起来却底气十足地说:“孩子在家,我们什么活都不让他干。”甚至对孩子说:“你什么也不用管、不用干,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学习不好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你只能干脏活累活,让人瞧不起。”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孩子的全部和唯一:学习好,一好百好;学习不好,一切免谈。难怪在很多学生眼里,每天乱扔垃圾不感到羞耻,倒垃圾却“让人瞧不起”。我在班里統计了一下,六年级的孩子从来没洗过衣服、从没帮家长做过饭的达80%以上。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变懒了,为什么觉得“干脏活累活会让人瞧不起”,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从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一直是批评的对象,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长宠溺和错误思想引导下,总觉得干体力劳动可耻。我想,他们失去的,是本应属于少年的勤劳、热忱与无私。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劳动最光荣,孩子在参与各种劳动中才会感同身受,体验父母的辛劳和自己的担当。好成绩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可是,健康阳光、懂得感恩、吃苦耐劳、向真向善等道德品质,才是孩子受用终身的法宝。

作者系山东省汶上县杨店镇王楼小学教师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洗衣粉钢丝垃圾桶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低泡洗衣粉更适合于机洗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
钢丝上的笑声
正确使用钢丝清洁球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