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2019-09-10龙里
龙里
【摘要】目的:对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开放式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疾病予以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传统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是由于腹腔中的脏器经由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继而所形成的,男性患有该疾病的概率高于女性,并且右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旦患有腹股沟疝疾病,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其中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因其具备恢复迅速、疼痛感小以及复发率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疾病的治疗中。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20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腹股沟疝患者,全部患者均满足《成人腹股沟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中有关腹股沟疾病的诊断标准,男31例,女9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1.6)岁。26例为斜疝,14例为直疝。按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修补材料
选取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片进行修补,该材料有比较好的抗感染性与组织兼容性。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对其予以传统修补术,即对患者予以麻醉,之后逐层将组织切开,分离神经与血管,找到疝囊,然后直接对其予以手术修补。
治疗组:对其予以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即在手术前0.5h对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之后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选定腹股沟区作为切口,进行斜切,将皮肤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腱膜等予以切开,查找疝囊,切开,对其中的内容物进行查看。假使在麻醉的情况之下,疝内容物自动纳入腹腔中,那么应将内环口予以松解,观察腹腔内是否存在肠坏死的现象,之后依据疝内容物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处理好疝囊之后,利用生理盐水对术野进行清洁,在更换手套之后,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把网塞充填疝環口,将网塞的外瓣边缘合并、缝合,并将其固定在腹横筋膜。将网状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展开以后,分别于腹股沟韧带与腹内斜肌缝合,大约8-10针,固定,之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等依次缝合。倘若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比较多的疝囊渗液,可常规放置皮片进行引流处理,手术之后,在切口处压砂袋,时间为6-24小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等情况分析:具体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具体见下表2所示,由表可知,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临床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被逐渐运用到腹股沟疝疾病的治疗中,且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无张力修补术自1997年进入我国且运用到临床实践之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修补术的不足与缺陷,其不但拥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手术后疼痛感小、手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并且其复发率也比较低。其适用于各种疝疾病的治疗中,例如腹股沟切口疝、直疝、斜疝等,特别适用在复发疝疾病或者是严重腹壁缺损疾病的治疗上。
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予以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对腹股沟疝疾病予以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