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9-09-10骆萍伍熙娟
骆萍 伍熙娟
随着我区养成教育的研究不断推进,各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施也在不断深入。《一日活动我真棒——幼儿园养成教育指导手册》内容已纳入幼儿园课程计划和班级课程计划之中,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养成教育逐步渗透到一日活动每个环节中。幼儿在开展的宝宝争章、好习惯之星评选等丰富的活动中,各方面习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养成教育逐渐走向常态化。正是这种常态化意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有时会过度关注幼儿习惯养成的效果,为了尽快养成某个习惯而容易过度干预,以成人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以偏概全给孩子贴标签等等。如何让养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促习惯自然养成”的教研活动,让理念指导行为,帮助教师转变儿童观并提炼养成教育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养成教育实效,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自然地养成好习惯。
一、运动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中,养成教育指: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人们的良好行为和习惯的教育。可见养成教育重在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旨在培养完整的、具有完全人格的人。本文中养成教育指3~6岁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围绕健康、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等展开。
运动好习惯是我园近期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之一,旨在丰富幼儿关于运动中的安全、友好交往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幼儿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运动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场域中的具体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于教育场域中,并在与教育场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和发展;个体生命只有在多种生命经历中,通过自觉地努力、学习、反思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离开了对个体生命经历的关注和提升,就很难明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教育者要承认和尊重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成长和发展的。 叶澜教授强调,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学要把个体生命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从教育对象的视角看,最重要的是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能动性。
在幼儿园养成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将幼儿看成是一个整体性的生命。这种整体性表现在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所以儿童的习惯养成至少指向三种生命层次: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儿童在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如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将幼儿看成是一个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能动发展的个体。人的发展能动性强调个体生命在展开和充实过程中,不仅有赖于其先天素质和外部环境,更有赖于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自主选择以及在实践中的投入和反思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养成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发展其主动性。
三、运动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依托生命实践教育理论,以园本教研为载体,从构建养成教育课程体系入手,凝聚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幼儿园、班级持续推进养成教育的经验与成果,让幼儿园成为好习惯养成的乐园。
(一)每学期聚焦一个主题,以点带面突破好习惯养成的难点
课程是让幼儿园文化植根并作用于幼儿幸福生长的直接载体。我区每学期布置养成教育研究任务时,都会确定一个共同突破的好习惯方向。幼儿园根据这类好习惯制订课程计划,将好习惯目标细化并分解到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日活动中。
我园于2019年春季开始尝试户外混龄大循环游戏活动,在对教师养成教育的调查和教师组织活动的督查中发现,教师在运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少困惑。我区学前教育科也正好组织开展“定格运动好习惯”的征集活动。基于这两点,于是我们把班级养成教育研究的重点落在“运动好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上。幼儿园教研组从户外活动区域、内容和组织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多次研讨、提炼、实施、调整再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站在儿童的视角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然后调整户外运动区域和游戏内容,增加多种自主设计制作的体育器械,满足幼儿运动习惯养成和发展的需要。最终设置了滚筒车轮区、滑索乐、野趣园等23个户外活动区域,采用班级分组定期轮换循环模式,保障孩子既自由又有序地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促进他们运动兴趣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二)细化养成目标、优化活动内容、创设养成教育的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养成教育目标体系构建中,我们突破以前简单罗列的弊端,尝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习惯养成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阶段发展目标,目标之间体现层次和递进,从而推动幼儿品质养成和行为习惯的持续进步。目标序列化必然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养成教育时注意各种性质、类型活动的条理化。活动的条理化也意味着幼儿园开展的各种养成教育活动应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执行,各项活动之间协同关联,体现幼儿不同年龄段习惯养成的重难点。
《江汉区幼儿园“五童”班级管理指导手册》中“童味环境”一章向老师诠释了环境的重要教育作用,提供了许多环境创设的策略。然而怎样让环境来促进运动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最初教师在这一块的环境创设只有简单的宝宝章、宝宝运动争章目标、健康宝宝小明星等环境的呈现,显然互动性只停留在“如何獲得宝宝章”上面,而争章目标也不够具体、细化,更谈不上“儿童视角”。后来我们组织大、中、小三个年级组分别讨论各个年龄段幼儿需要养成的运动好习惯有哪些?在环境中如何呈现?孩子怎么才能与环境互动?如何发挥环境促进幼儿运动好习惯养成的作用?教师们通过研讨,觉得可以每个班级创设一面“定格运动好习惯”养成主题墙,每个年级组商量确定了本年级“定格运动好习惯”养成主题墙的板块,教师创设基本的板块框架,大、中班由孩子来讨论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如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分别需要哪些好习惯,并由孩子们根据讨论结果,自己动手制作板块中的内容。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家觉得要想体现“儿童视角”,需要把一部分问题抛给孩子,引导他们尝试解决和调整,这样更适合孩子的需要,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习惯养成的实效。就这样,一面面生动的“定格运动好习惯”养成主题墙出现了,孩子们在运动完后如果有新的发现和想法都可以在墙面上呈现,教师做他们的支持者,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材料。他们也常会在自由活动时,在养成墙前驻足、谈笑风生……
(三)开展案例研究,总结好习惯养成策略,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是涵养生命智慧的根基,它立足人类生态文化环境,着重对幼儿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性的培养。我们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让幼儿在生命早期的诸多体验中不断践行和体悟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直至构建完善的个体人格与品性。教师在幼儿运动中指导策略的制定是我园运动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案例研讨的方式,研讨的案例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行政督导中的发现。如,梦梦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滑板时,孩子们玩得很兴奋,在梦梦老师的激励下,孩子们想出不少新玩法。一天有四个男孩子每人趴在一个滑板上,然后用手拉着前面幼儿的脚的方式连接起来,由一名幼儿在前面拉着跑,这四个宝贝动作协调、灵敏,也知道避开其他幼儿。梦梦老师出于安全的考虑,立即阻止了他们。教师们围绕这个案例,从“该不该阻止孩子这样玩?”“该怎样介入指导?”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有的教师觉得梦梦老师不应该阻止孩子,因为这样玩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而且这是孩子自己创造的玩法。有的教师赞同梦梦老师的做法,因为这种玩法存在安全隐患,对幼儿来说运动中的安全很重要。经过不断碰撞,老师们最终觉得可以支持幼儿的玩法,但必须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安全隐患并帮助幼儿习得安全玩的方法,这样也能有效帮助孩子养成安全运动的好习惯……案例的研究促进教师逐渐养成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意识,掌握运动好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
四、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有效实施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单靠幼儿园一方的教育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它要求幼儿生活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充分合作,共同开发、整合、利用相关物质、文化、精神和网络资源。我们启动了家园习惯对接模式,设计幼儿好习惯家庭记录表,以一個月为记录周期,定时交流家园习惯记录结果,强调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搭建了家园网络互动平台,由教师或者家长及时上传幼儿好习惯记录表,定格每位幼儿好习惯养成的精彩瞬间,支持教师和家长在线沟通;开辟“在线PK”窗口,定期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引领良好习惯的发展方向;寒暑假观看线上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家园同步培养幼儿安全好习惯。
围绕养成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课程观的转变,教师越来越关注活动组织的细节,使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生活常规习惯。在创设“定格运动好习惯”养成主题墙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活动,大家从孩子的想法出发,不断碰撞,确定自己年龄段的主题板块。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设,让环境真正成为课程实施的有效资源,让环境成为幼儿运动习惯自然养成、发展的载体之一。
在“教研+行政”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园幼儿的运动兴趣、动作发展、运动习惯、运动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我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更加主动、自信、快乐。这只是我们养成教育深入实施的一步,还有很多好的策略方法等待我们继续挖掘。此外,还有我们今后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如:怎样对待个体差异的养成策略?怎样才能在一个又一个的养成教育中做到儿童视角?怎样让幼儿园和家庭紧密结合,让家长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幼儿养成教育,帮助幼儿从儿童视角养成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德华,李勋亮.叶澜基于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4]胡小伟,孙敬华.关于养成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3,(23).
[5]廖海群.基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幼儿道德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