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摹效:素养指向下历史材料分析题命制浅析

2019-09-10黄天庆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命制参考答案命题

黄天庆

试题命制是中学历史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命题“从考试到评价,从能力到素养,从随意到有意,从一次到梯次”的变化已经成为考试命题对学科素养做出的回应。[1]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命题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地”。命题实践中怎样尽快入门,笔者认为“摹效”典型真题方能初窥门径,然后登堂入室而落实素养培育及其评价。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从题目结构的“形”,素养考察的“神”与监测诊断的“评”三个层面浅析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23题,谈一些历史材料分析题命制与学科评价的感想,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摹形:试题结构的“五块”与“五语”

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测量效度来自内容选择与内部结构的合理,研究并模仿典型真题的结构与取材,往往能判定自己的命题是否符合常规。什么样的题目是典型的、好的材料分析题?笔者认为就是那些考察目标明确、试题结构适切、彰显学科特色的高考真题,这种题目能从局部诊断累积成终结性的判定。命题研究中,研究材料分析题的材料选择固然重要,但研究试题的结构布局也不能轻视,“形似”是模拟试题的第一层要求。这样,依据课标与考纲确定了要考察的课程内容与素养目标之后,所命的题目才能从宏观的试题结构与微观的知识能力分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从而达到题目设计的纲举目张。

本文所析样题从内容的创新上来看,是以美国最高法院为切口考察其在美国政治体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试题结构保持了材料分析题的典型特征,笔者把其结构归纳为“五块”,即“导言”、“过渡”、“材料”、“问题”和“答案”。样题中的第一块“导言”是“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表述指出了考查主题、切入视角、设计主线与题目的基本观点。第二块“过渡”表述为“阅读下列材料”与“完成下列要求”,此处表述比较固定,揭示此题目的题型,指示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完成要求。第三块“材料”共两则,阅读量为492个字,分别摘编自王希的《原则与妥协》、任东来等的《美国宪政历程》,两则材料都来源于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并存在内部联系的高标准学术著作,都围绕导言引入的主题组织选材。为便于考生阅读,材料呈现采用了摘编体,每则材料精致而精准,并在材料之后标明材料出处。第四块“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每问都与材料关联,问题之间又形成素养考查的递进性。第五块为“答案”,呈现于考卷之外的参考答案部分,答案的赋分安排科学规范。从试题的“导言”、“过渡”、“材料”、“问题”到“答案”,此题完美地阐明了一种知识转换为另一种知识,或产生新知识表述的全过程。因此,在试题命制中,历史知识的存在分别表现于“导言”、“材料”及“答案”三大块,而学科素养则在考生实现知识转换与创造中得以显现。试题结构的“五块”中,历史知识与学科素养通过“问题”的设计形成复合关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质量考察往往以问题设计的形态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是考生通过试题达成知识转换与素养呈现的桥梁。设问的目的是为材料中已显现的历史知识向着知识转换或考生怎样的转换而展开。也就是说,核心素养里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只是必备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实证解释等思维过程而展开的结果。所以,命题时选择什么知识,即设置什么样的情境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才去思考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来展开知识,考察素养。通过问题设计的展开,已知知识就不是死的了,而成为活的情景,成为考生展示其素养水平的源泉。因此,在试题结构的“五块”中,找准命题的主题切口并编好“导语”、“过渡”与“材料”后,最关键的功夫应该花在“问题”设计上。本题第(1)问的设计表述如下: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分)”

那么,从形上看,此设问的表述是如何展开的呢?笔者按重要性的先后拆分其为“五语”,即“答项语”、“材料语”、“限定语”、“指示语”、“分值语”。第一语为“答项语”,功能是提示应答的问题,因此在表述时要非常明确,此问有两个“答项语”,即“矛盾”和“背景”;第二语为“材料语”,功能是指明设问的主题,因此要与主体材料呼应,是此问别于他问的主干词汇,此设问中的“材料语”为“最高法院”与“罗斯福”;第三语为“限定语”,功能是提示答案的来源或提出其他要求,如限定从某个角度回答问题,因此字数相对较多,此问的“限定语”是“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而2015年江苏卷第23题第(1)问的限定语则是“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第四语為“指示语”,其词性为动词,一般有“指出”、“简析”、“概括”、“说明”、“论证”等,主要功能是指令组织答案的要求,因此要特别关注“指示语”与学业质量水平的对应程度,此问的“指示语”为“概括”。第五语为“分值语”,功能是标明每问分值,所示分值一定意义上暗示了答案要点的数量与质量,本问的分值提示为5分,此问的答案数量编写了五条,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备用参考答案。

以上对试题结构与问题结构的分析,提示我们在独立命题时一定要总体筹划试题的“五块”,这样方能使命制的题目结构完整、周全;也要规范问题设计中的“五语”表达,这样方能设计出简洁、清晰,指向明确的设问。

二、效神:问题设计的“三步”与“三点”

历史本体知识非常重要,在材料分析题的命制中,历史知识能通过“导言”与“材料”而独立存在,而学科素养的水平呈现却要在知识的转换与创造中显现,题目要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来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科素养水平。因此,题目中的问题设计是其“神”之所在。唯有效仿问题设计的精准,才能使所命题目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为便于分析,样题中的另外两问全部摘录如下: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

前述第(1)问及上述两问间的关系是命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目前,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2]基于此,实现精准命题,命题者还要对题目的设问从梯度、难度、区分度与效度上充分把握,依据就是“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及“考试说明”中的要求。通过研究样题的三个设问并体会其中的素养考察,可以发现其设计步骤上有三个特点。表现为:

第一步,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即首问的视角要新颖而合理,考生要好上手,素养水平的考查要适中。如样题(1)问中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产生“背景”。

第二步,要抓住问题的“深入点”。即次问及后问一般要围绕材料之间联系或异同来变换设计视角,素养水平考查的层次要提升。如样题(2)问中的指出“变化”,说明“目的”。

第三步,要提炼问题的“升华点”。即末问的设计要有汇总、提升,一般要紧扣考查主题,突出或提升命题的立意或素养考查层级。如样题(3)问中要求综合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简析作用就是如此。

可见,只有通过设问要求逐层递进的精心设计,才能使材料分析题达到考查学科素养各个水平的目标,从而使呈现于卷面上的题目由“形似”而“形神兼备”。当然,“三点”并非僵化的“三问”,每点的设计可根据诊断需要而布置。

三、仿评:答案设计的“四性”与“四度”

卷面上的题目设计出来之后,如何设计参考答案与赋分安排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科学的测后分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学科素养的层次,而素养的体现又取决于考生在相应要求下所能表达的知识的密度与厚度。因此,从历史知识角度来衡量答案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答案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考生分数多少是由阅卷老师通过参考答案裁量出来的,所以答案设计还要考虑阅卷老师在阅卷时的“可操作”,这就要求参考答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规范性”与“弹性”。本题共14分,答案要点设计如下:

(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 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5分)

(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6分)

(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3分)

联系样题的“导言”、“材料”与“问题”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此题的参考答案有如下特点:①从知识呈现上看,答案的表述科学严谨,表述准确,简明扼要,无模棱两可或拖泥带水之处,更无政治性错误;②从结构呈现上看,答案中的关键词突出,阐述的角度、层次分明,规范有序,如答案中的“矛盾”、“背景”、“变化”、“原因”、“目的”、“作用”完全与问题设计中的“答项语”相对应;③从阅卷人的操作角度来看,本题各问的分值安排合理,答案紧扣关键角度与层次来赋分,兼顾了当前不同版本教材表述上的差异,通过在括号中补充答案,使答案的呈现不再僵化,从而使参考答案在规范的基础上富有弹性,达到了更加科学的测量,实现了梯度、难度、区分度与效度的“四度”定位。对样题答案设计的分析,提示我们在模拟命题时,不仅要注重呈现于考生的卷面题目,而且要深入研究参考答案的设计,使设计的答案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无政治性错误,从而实现对阶段性学业水平监测的有效诊断。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考试评价是导向。评价效果如何,教师所命试题的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样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命制一道好的材料分析题,原则上必须依据课标与考试说明,以历史学科素养立意,保持相对稳定,加强素养水平的区分功能并具备完整的形式结构,而不能随意为之。黄牧航教授早就指出,把试题研究重心放在分值分布、题型变化、命題技巧等表面现象上,就“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远未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3]因此,高质量的试题命制最终必须指向科学、规范、精准与创新。这要求命题人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切实研究考查对象。无论学习多么高深的命题理论和高考题目的研究文本,教师真正的命题素养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本文仅以笔者在实践中的浅显尝试,为中学青年历史教师命制材料分析题时提出可能性的入门路径,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注释】

[1]刘芃:《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班学习材料(历史)》,2018年未刊稿,第3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41页。

[3]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命制参考答案命题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学习”试题的命制与功能
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
参考答案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