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传统文化,育高质人才

2019-09-10孙盛

天津教育·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工语文课堂传统

孙盛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作为技工类学校各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化与技工类院校的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既能够提高技工类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目前在技工类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技工类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盲目崇洋媚外,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以传统节日为例,现阶段,很多高职学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了解非常少,有的学生甚至连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都说不清楚,如端午节、二月二“龙抬头”等等,学生们知之甚少;而对于外国节日十分热衷,随口就能说出很多节日,如万圣节、情人节等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文化痕迹越来越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语文课堂是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教材内容中也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技工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削弱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技工类院校,学生正处于积极探索外面世界的阶段,因此渗透适当的传统文化能够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技工类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能够清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在技工类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课堂教学基础。

二、在技工类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更新语文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渗透

技工类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首先就是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感情,形成终身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高雅情趣。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技工类语文课程中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技工类院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目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些问题,结合技工类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传统文化渗透的语文教学策略。

总之,传统文化在技工类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职业现状入手,适当引入传统文化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渗透乐趣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很多学生觉得传统文化离他们很远,比如中国古代的艺术等等,由于这样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就会觉得传统文化比较无趣。因此,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入手,比如“岁时、节令、民俗”内容,通过春节、元宵节等引出其他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如重阳节起源于远古时代,《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的季节祭祖,以谢天帝,这种在丰收的秋季祭祀活动是重阳节最原始的形式,其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重阳节鼎盛于唐代,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内涵,然后从目前学生缺少足够的尊老、敬老之心和爱心的现状出发,借助语文课堂上一些与尊老、敬老等相关的内容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重阳节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时,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传统文化并不是单一的某种节日形式,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一项活动。

通过类似的活动将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技工类院校学生的知识丰富与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衔接课堂内外,多样渗透传统文化

有效衔接课堂内外,是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举措。首先,多样化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还要抓住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知识需求的不同,选择与语文知识相对应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渗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自身的学习情况入手。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热爱传统文化知识,从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开始,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学习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不同地区的饮食民俗、民间信仰、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等等。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教师能够顺利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会从心里敬佩教师,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会接受越来越多的语文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知識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够对学生学习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改善语文课堂教育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如在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内容展开一些实践活动;借助一些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编排一些短剧或舞台剧,将教材内容结合传统文化知识,以灵活的方式表达出来。如,针对一些比较著名的诗歌篇章,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传统诗歌表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在舞台表现机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离不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将语文活动与传统文化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项教学任务,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以及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活动,采用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模式,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方式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语文活动结合的魅力。由此可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课堂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技工语文课堂传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从技工到英雄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少年力斗传统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清明节的传统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