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助力选择性教育
2019-09-10王晓达
王晓达
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创新构建,完成对个性化学习的初步探索,形成助力选择性教育的科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倡导信息技术应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与教学融合,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即能够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途径与方法。与此同时,《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也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仍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将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
个性化学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需要、兴趣,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按照个人的节奏、步骤、进度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互助,但决定权一定在学生手中,因为只有学生本人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任何人都不能取而代之。
理想的教育是全面性和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以人为本,实施班集体下的个性化教育,是现代义务教育应具备的新理念。所以,选择性教育是在完成主体性基础教育的同时,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完成差异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合理教育需求。
如今,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均是围绕选择性教育展开的。如,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模式教学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强化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多元化高校招生模式,注重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学校以往的育人模式,对课程构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应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创新建设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二、融合实践
(一)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
“互联网+”为教育营造了信息化学习环境。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极为庞大的信息平台载体,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逐渐融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网络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学习工具,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海量学习信息,便于进行项目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团队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及创新实践体验式学习,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
1.翻转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重新定义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知识不再拘泥于书本,通过网络、通过多媒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课前,学生可以参照教师提前制作的微课自学;课堂上,教师告别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知识内化,重在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节奏、学习内容、学习途径,教师通过互动学习、协作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云空间学习平台打造智慧高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中,基于云空间的学习平台应用,将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分层分类教学策略,促进因材施教的合理化、科学化。
云空间学习平台应用把学习课程分解成方式方法与对应知识,学生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知识选择,以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学习效果。强大的学习功能、丰富的知识信息,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大数据分析则能够便捷地总结学生的内在优势和知识盲点,从而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实现定制化、个性化学习。
学习平台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其通过完善功能、设置环节还能为学生创设“学习过程”,创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深度融合课堂,在学习内容呈现、操作示范、分析交流、组织管理、统计评价、资源供给等环节能够有效辅助教学(如下图所示)。
实践中发现,在项目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中,学习平台应用凭借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移动终端呈现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学习中拥有足够的自由。如,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观看学习视频,根据自己的节奏思考或做笔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习的过程从过去的被动输入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数据分析形成有效评价,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见,这种学习平台应用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及情感体验工具。
三、应用策略
(一)创新个性化课堂
教育教学是通过人际互动形成思維、生成认知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引导质疑、以生生互动为主的对比思辨。学习的过程在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这里面既包括教师主导的学习,也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希沃授课助手、微助教、雨课堂、UMU等APP应用都能有效提升课堂互动。学生登录移动终端学习、分享知识,教师更多地承担了“教学导演”的角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充分发言、生成智慧,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创造智能化学习情境
近年来,VR技术、人工智能也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像V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通过打造虚拟环境、展示虚拟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观察体验。其中,Zspace以转场切换自然化、内容可视化、操控简单化等特点获得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
在语文、英语等学科中引入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能够准确营造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像百度AI开放平台提供的“语音合成”应用,能够代替传统配音方式,对静态图像进行配音讲解,在教学视频制作、课件制作场景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云平台则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通过云端服务,多元丰富的教材能够迅速、广泛传播,让学习变得更具主动性、开放性、探索性,提升了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让个性化发展、选择性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总结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建设应用转变为融合创新;从专用资源转变为资源共享;从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转变为利用信息化应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全面、专业化教育发展转变为发展个性化学习,进行选择性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尝试也是趋势,其在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尊重学生个体需求、推动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的科学化、合理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脚步,在助力个性化学习、实现选择性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
(责任编辑 刘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