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2019-09-10於爱平
於爱平
思维导图,作为有较强应用性、直观性、表现性的教学方式,对于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更加精简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由点到面细化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容易记忆、便于理解的知识体系。
一、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课前预习
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内容丰富,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接受度,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强化了部分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防治”时,教师以国内西北地区作为课前预习学习的案例,思维导图大框架可以是设问的方式:(1)荒漠化的定义;(2)防治荒漠化的方法;(3)西北地区荒漠现状以及防治方法。教师给学生的预习任务里列出思维导图框架的主要部分,学生课后寻找答案细化知识框架。
二、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灵活展开教学过程
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即教师通过呈现思维导图的大框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补充和完善大框架下的小框架知识内容。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仿照教师的思维导图构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原因、太阳辐射与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单元内容知识框架与内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学会自主总结与分析知识内容。可见,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总结是综合性的总结,更重要的在于给学生呈现课堂所学全部知识内容。
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高效开展巩固复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复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已学知识的整体框架。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期内总的地理知识,巩固已学知识点。
例如,在某阶段性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提供给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主题“中国”,接着引导学生从区域经济、文化、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特征來完善整个支线的绘制,最终将主线与支线结构化地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形成对“中国”这一学习主题的完整思维体系,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与内容的深层次理解。由此可见,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地理学习以及以后到高三的总复习来说,这种方式能帮学生夯实基础。
四、高效运用思维导图,完整呈现知识建构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涉及各单元、各模块知识的思维导图构建,单纯凭借粉笔和黑板是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合理利用时间构建完思维导图的。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合适的思维导图软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给学生高效完整地呈现思维导图。
例如,在教学《洋流分布规律》过程中,教师可以下载Mindjet Mindmanager这款思维导图软件,它能自动添加相关的思维支部,教师在完善整个框架的过程中只需要不断地输入文字即可。由于思维导图的方法是把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的思路呈现在地理课堂上,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字,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对着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选择性地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去规划思维导图的使用方式,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