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写作水平
2019-09-10洪淑霜
洪淑霜
写作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要减轻学生写作的压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学习中,教师在写作教学、命题、评改等环节要准确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然而纵观当今写作现状,小学生作文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久久不能成文。我就个人的实践和探索,谈几点看法,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一、写作教学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先激情后作文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只有学生在写作时心里充满感情,充分调动记忆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所爱、所憎、所喜、所怒,将己之真情化为作文之情,进而实现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不会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同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上课,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释其疑,引其思,使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写作效率。
2.先激趣后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色彩、声音思维。”教师如果把作文课上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要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让他们以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欲望,把想说的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优秀习作,或是展示在作文选上积累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课外会趣味盎然地寻找素材或写出满意的习作。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习作的质量。
3.先激需后作文
许多学生平时能说会道、思维敏捷,但写出来的作文枯燥无味。为什么写作能力明显落后于说话能力呢?主要的原因是说话是学生日常交往的需要,写作需要往往只停留在应付考试上。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让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写作只有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感受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才会像说话一样自然、流畅。
二、作文评改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喜悦、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都有想与别人竞争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這一心理评改作文,评价以激励式、引导式为主,对不足之处用商讨的语气,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1.把握标准,不要吝啬分数
作文得低分,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分低,主要是教师把握的标准存在误区,习惯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把大纲中作文的总体要求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评分标准。
2.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品尝“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开展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设计片段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获得成功的可能;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不仅能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还能培养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3.多表扬,增加后进生信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和适当表扬,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比较稚嫩和粗糙,真正优秀的、符合要求的作文比较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用得合适的词语、新鲜的材料……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优点,使其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还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动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们只有悉心研究小学生的心理,时时以学生为本,处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