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睡眠”去哪了
2019-09-10宾丝丝
宾丝丝
城市,似乎没有夜晚。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强压力下,熬夜、晚睡,成了这个时代撕不掉的的标签。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时刻保持紧绷状态。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成年人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长只有6.5小时左右,而科学合理的时长是七八个小时。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睡眠”去哪了?
当你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发现已经是早上7点了,昨晚总共睡了不到4个小时,又是失眠的一夜。当你顶着黑眼圈在大街上匆匆走过,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可能昨夜也没睡好。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调查得到的冰冷数据,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越来越“睡不着”的事实。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人,我们很难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不眠之夜。
有一种睡不着,是不想睡。不想睡的人群常被称为“有闲阶层”。他们多为18—35岁的单身青年,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经济能力,热衷互联网,而且有稳定的社交圈子。不管打游戏、玩手机、KTV唱歌还是泡吧,在他们看来都是让夜晚生活更丰富的必要手段,睡觉似乎是件多余的事情。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不想睡,经常没有明确目的,却又欲罢不能。不过他们中也有例外,为了充分使用自己的有限生命,舍不得睡。85后谢骏是个典型的IT 创业青年,从创业开始,他几乎每天都睡在办公室,每天凌晨三四点睡,早上八点半起床。“睡那么多干嘛,把那么多时间节省出来,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人活着总得留下些什么,不然这辈子真的白过了,死后自会长眠。”即使挂着浓重的黑眼圈,谢骏仍然喜欢自己的事业,对于他来说,若是一事无成,活得久毫无意义。“我也不想太忙,但这个世界的竞争太残酷。”
有一种睡不着,是没空睡。相对于爱好夜生活的“不想睡”人群,很多中年人会主动放弃睡眠。因为夜里继续工作有更多的收入,夜晚给了他们更合适的角色定位。他们是维系个人与家庭所得的关键,也是维系城市与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环。长途货车司机秦奋和孙涛,为了能尽快把货物送到目的地,他们日夜兼程,多耽误一天都是成本。中国有數百万和他们一样的长途货车司机,一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日子,没法安稳睡在床上。他们有时晚上在车上的座椅上轮流躺上两三个小时,但路途颠簸,这短暂的睡眠,质量糟透了。得知儿子中考失利的那一晚,在外跑车的秦奋愁得一夜没睡。他只能咬紧牙关,送儿子上学费昂贵的私立高中,只因不想让儿子以后做自己这样的“破工作”。
还有一些人,即使拥有一份好工作也未必能睡个好觉。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的陈长城是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总医师,全年无休的他,每四天就要值一次大夜班,在这夜班里,他要负责全部一线抢救,一刻不能停,每个决定和操作都性命攸关。他的通信工具是一商场的柜台上早已绝迹的BB机,一旦有情况发生就会刺耳地响起,是真正的“夺命连环CALL”。这是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病人的依赖,家长的期待,都成了他放不下的压力。
深夜里,清扫街道的大妈、酒吧里的歌手、站在夜店门前的代驾、妖娆的钢管舞者、整理拖车的临时工……他们强撑着疲倦地身子,用超额的努力,抵抗着生活的压力。
还有一种睡不着,是真的睡不着。有人经常在深夜试着对抗生活中难以释怀的心理情感压力而睡不着。李程海是一名“海漂”金融男,由奶奶独自抚养长大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逃离“北上广”。奶奶一直盼着他能够陪在自己身边,上海高强度的生活、高水平的生活成本也让他想要回到家乡,但家乡几乎没有与金融相关的工作,这让他陷入两难。
已经年过35岁的他,看着自己曾经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了孩子的爸爸,而自己还是孤身一人,这也让他更加焦虑。即使在夜晚这些焦虑也没有消失,让他彻夜难眠。有很多人都和李程海一样,想要逃离“北上广”,却又离不开“北上广”,巨大的心理压力、高度紧绷的状态让他们无法入眠,甚至患上轻度抑郁。
睡不着不只是中青年的专属,老年人同样身陷其中。65岁的刘雪秀,在凌晨三点钟之后就会醒来,一般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各种心事在夜晚涌上心头,让她辗转难眠,常年因为疾病的折磨而睡不着觉,担忧在远方的孩子……孩子在外打拼,父母越上年纪,就越多思念和牵挂,刘雪秀们就这样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它与身体健康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决定着生活的质量。事实上,中国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
据《2018中国人健康睡眠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而对睡眠状况的调查,表示“睡醒后像充电一样”的受访者只有5.6%,而表示“睡不够,起不来”或者“睡了却依然疲惫”的受访者高达91%。
有人想睡不能睡,有人想睡睡不着,究竟是谁夺走了中国人的睡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因素:工作压力大是偷走中国人睡眠的最大元凶。想完成当月工作绩效保住职位不被淘汰,想努力创造成绩得到老板的赏识而升职加薪,时刻担心别人会超越自己而产生的不安定感,都给职场中人带来无尽的压力,因长期熬夜加班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种职场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对尚未发生的事情造成紧张、不安和恐惧。就算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即使身体已经发出了想要休息的信号,很多人也不甘心就此入睡。
“感觉身体像被彻底掏空”是职场中一种普遍现象。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脾气暴躁易怒,行动力极弱,再简单的事也像穿着拖鞋爬高山。越是职场精英,精神压力越大。还有许多职场人有工作拖延的习惯,在白天正常的工作时间拖拖拉拉,这样到了晚上就必须熬夜工作才能完成任务。
不良的生活習惯是偷走中国人睡眠的帮凶。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手一台电子设备,绝大部分人都有睡前玩手机、网购、看剧、聊天、游戏的情况。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只刷10分钟的朋友圈、微博,结果一眨眼,就已经快凌晨一点。其实微信文章也没那么吸引人,但就是左戳戳右翻翻,能拖一秒是一秒。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激素的自然产生,使人更加警觉、兴奋,上床入睡前玩手机不仅会影响入睡时间,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让我们第二天醒来之后仍然感觉十分疲劳。很多90后00后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熬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通宵k歌时,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蹦迪时穿上秋裤,贴上暖宝宝;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养胃”;吃完大鱼大肉,再来一盘青菜,就会觉得很养生。殊不知,这些都对睡眠造成严重的影响。
另外,我们对睡眠的态度是偷走中国人睡眠的另一帮凶。精英崇拜似乎助长了中国人对睡眠的态度。很多人将精英,尤其是把名人视为成功的极致,仿佛除此之外的人生就不值一过。在睡得少的鼓吹者跟崇拜者那里,时间往往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单元,他们用忙碌的工作充分填充每个时间单元,为了尽可能高效,不惜无限压缩休息和睡眠,生活也随之成为一架“永动机”。这样的想法至今仍然风行于职场,形成了“用青春跟命换钱”的风气。荧幕上的成功人士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大众往往只关注到他的事业有成、财富问鼎,却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成功要素,比如人脉、机遇、经验和人格品质。
也许今天,我们真正应该羡慕的,不应是那些富足的、成功的人,而是一个真正拥有良好睡眠的人,一个不管遇到大风大浪随时有床可睡、沾枕头就着的人。人生三分之一在床上度过,那么,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睡眠呢?
在当下中国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成为睡不着、睡不好的“特困生”,“睡个好觉”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我们在片面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中失了淡定,城市在疯狂的高速发展中失了优雅,睡眠也在一波又一波的强度冲击中失了平和。
拯救我们的睡眠,需要有“外在的从容不迫”。在时代高歌猛进的步伐中,我们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调整呼吸的节奏,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毕竟,幸福生活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改善,还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生活并不是奥运会,生活不是以竞赛为目的的一场浩大的“秀”。人类远没有达到只有冠军才能活而第二名以下的所有人必须死的“大逃杀”境界。但疯狂的加速度,正在将人类向那个方向逼近。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奔跑的脚步慢下来,让生活更加从容,在紧张忙碌的生活里,找到调整自己情绪的节奏,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安抚,心灵有处安放,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良好的睡眠保证步履矫健。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的那样:“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平衡自己的状态。不论是需要自我专注的事情,还是感官上美好的事情,如美食、美景或者成就归属和称赞等,都是平衡状态的方式手段。我们应该从忙碌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提倡“慢”的生活;或者从空虚无聊之中,投入到某项事物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价值感。心境的改变,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美学家,只需要永远保持好奇心,不被负面情绪左右太久,对世界保持微笑。
拯救我们的睡眠,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在于“健康”,拥有建立良好、科学的作息时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多亲近大自然,要多运动,其实这些都属于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生活还包含很多内容,对于年轻人来说,少玩手机、少熬夜就是健康的;中年人,少加班、少喝酒、少点工作压力,多休息就是健康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就是健康的。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选择的健康生活方式也不同,人们都会习惯性地选择跟自己价值观相同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这种“选择”其实是悄悄进行的,不用痛苦地决择,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当一个人的内心某方面知识与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价值观开始编向此领域,就会悄悄地参与到这种极简的生活方式里面去,放飞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把精力放在正确的、务实的追求上,比如健康养生、照顾家庭、关心朋友、享用美食等。了解、选择、专注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比如画画、书法、钓鱼、跳舞等。然后充分学习、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调整状态,按时入睡,保持适量运动,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生活。
把时间调慢,神经的发条不拉那么紧,内心抱有对睡眠的敬意,生命不压榨也不勉强。生活是平衡的艺术,它会留下一个空,而我们相信这个空一定会充满包容、敬畏、反思和力量。
名画《夜与眠》中,希腊夜神尼克斯盘旋在灰蒙蒙的天空,手挽着儿子睡眠之神许普诺斯,那是人类进入睡眠的时刻。今天,我们在奋力追求美好生活时,更不能单方面追求物质而丢掉了睡眠、错过了健康。有人说,文明,就是停下来、等一等。与睡神邂逅,我们何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跟随生命的律动呢?